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常常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家里没人时,她还不唠叨,单单我们下班回来,她才唠叨。”  相似文献   

2.
王国荣 《社区》2012,(13):51-51
70岁的王奶奶老伴去世好几年了,她在老年大学结识了也是独居的孙爷爷,在孩子们的支持下,两位老人走到一起、建立新家。可是很快,他们便闹起了别扭:王奶奶发现孙爷爷在“圈子”里特别活跃,和很多异性朋友都是有说有笑的;而孙爷爷则感觉王奶奶太小气、爱唠叨……猜忌和赌气,取代了当初的温暖和体贴。 “千金难买老来伴”,独居老人抛开传统观念,勇敢追求新的感情归宿、再建美满婚姻,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提倡的。但是,很多老人重组家庭,因为彼此了解时间不长、难以互相适应,加上总和过去几十年生活进行比较,容易造成“认识时间短、恋爱快、结婚快,离婚也快”的局面,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3.
舒祖康 《社区》2009,(22):26-27
2009年2月,居住在上海市杨浦区惠民路的一位独居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这许非个别现象,全国各地空巢老人死于家中数日才被发现的事近来时有发生。近几年来,随着礼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推进,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蕊红 《山西老年》2014,(5):66-66
赵大爷是个独居的空巢老人。前年中秋节,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见独居的父亲很是孤独,便给老人买了一只小猫陪伴老人。那只三花猫漂亮又乖巧,老人一见就喜欢上了。于是,赵大爷给小猫起名"花花",日常生活中,他对花花照顾有加,很是宠爱。  相似文献   

5.
潘波 《山西老年》2011,(2):53-53
案例:詹阿姨在儿子、儿媳两口每天上班后,都会从家骑两站地的自行车,到老两口刚给儿子、儿媳买的"婚房"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6.
张婴婷  冯舒明 《社区》2012,(18):24-24
今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家庭志愿者协会发起了“关爱独居老人陪聊服务”,通过社区内“小老人”关爱“老老人”,定时上门陪老人聊聊天,和老人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给独居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7.
以147户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5.3%的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长寿老人性别(OR=3.271)、家庭照护者的自评经济状况(OR=29.448)、家庭照护者的客观经济收入(OR=0.292)。国家和政府应提高养老的非性别区分化教育,子女均有养老责任,避免照护不便并缓解婆媳矛盾;应综合评估长寿家庭的经济状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物资供应,提供喘息服务和精准帮扶,提高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吴敏 《社区》2014,(6):53-53
大连市海军广场社区有个71岁的老太太,家中养了多年的一条狗无疾而终后,她变得茶饭不思,神情恍惚,不到一年,便抑郁而终。母亲去世后,女儿除了痛苦,还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何会因为一条狗而死?  相似文献   

9.
王小衡 《社区》2011,(12):25-26
急性发热是65岁以上老人最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某些急慢性传染病、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任娜 《社区》2013,(13):54-55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激增,如何让老人们在解决衣食之忧后得到精神慰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办东关社区自发成立了关注老人精神需求的陪聊队,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陪聊”是否是一剂灵丹妙药?社会各界又是如何看待“陪聊”的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家庭是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一种自然机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照顾能力不断弱化.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是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另类选择,但由于机构照顾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现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转向社区照顾,并强调要以老人所在的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3.
德川家康日  朱蒂 《社区》2008,(34):54-56
日本作为世界著名的长寿国,在2006年,65岁的老年人就已达到266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0.8%,也就是说,每5个日本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的老龄化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老年人犯罪人数激增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东玲 《社区》2013,(15):27-27
山东省东营市为提升城乡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水平,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城乡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城乡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的通知》,要求自2013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不低于50万元资金,对城乡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2013年拟为350户家庭进行改造。改造工作按照先急后缓、  相似文献   

15.
宋绍武 《老友》2011,(3):26-26
父母一直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喂鸡养狗,种菜养花,实在是闲下来了,就邀左邻右舍的大婶、大伯在院子里聊聊天。平日里,他们粗茶淡饭,很少看电视,大热天有时连电扇也舍不得开。尽管生活平淡,但老两口却很少生病,精神上充实、快乐。  相似文献   

16.
李保 《百姓生活》2014,(5):71-71
在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寨乡合兴村,有一位身体硬朗的老寿星名叫皮润秀。她虽然已是113岁高龄,但腿脚灵活,行动自如,生活起居无需他人照料。能打毛衣。自采草药皮润秀老人出生于1901年,生育了8个儿女,最小的孩子现在已经60多岁了。近日,笔者亲眼见证了这位老寿星健康安逸的晚年生活。见有客人来,老人连忙端茶,请我坐下,接着,她一边打毛衣,一边和我聊了起来。那麻利的动作、敏捷的思维,让人难以想象,眼前的这位老人已有113岁高龄。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化迁移背景下,家庭再嵌入正在成为随迁老人及其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现实挑战。成功的家庭再嵌入不仅有利于随迁老人顺利市民化,而且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在于:贫困倒逼、创造美好生活与正哺延续。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现实张力来自生活模式的碰撞、日常的生活博弈以及刚性约束的打破。通过考察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可以发现,随迁老人责任日益核心化,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呈现边缘化。解决好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首先应积极营造随迁老人贡献的正面宣传;其次要积极构建家庭内部的民主机制;最后要构建专业化支持体系,帮助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18.
浙江嘉善的志愿者按照一周一看望,半月一聊天,一月一清洁,一季度一评比的方式,给结对的独居老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今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家庭志愿者协会发起了"关爱独居老人陪聊服务",通过社区内"小老人"关爱"老老人",定时上门陪老人聊聊天,和老人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给独居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19.
钱振兴 《社区》2011,(12):27-27
随着老年人数的递增和人陛化家居生活理念的深人人心,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和生活起居的方便性,应是首要关注的问题,防滑垫、安全扶手和卫浴拉手等点滴细节可以为老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和安全感。人到了老年阶段,  相似文献   

20.
8月24日,江苏省无锡新区江溪街道向部分老年人免费发放了首批安康宝移动老人手机。截至目前,该街道通过集中赠机、集中演示和送机上门、个别指导相结合等方式,已陆续向335位老人发放了安康宝移动老人手机。移动老人手机与普通手机相比,按键和字体更大,有超大音量、超长待机,可一键助听、整点报时、语音报读,具备手电筒照明、收音机、亲情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