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历来被视为是孔子鄙视妇女的言论.然而<论语>中有19个"女",除有一"女"作女本字解,其余18个"女"作"汝"解;"女子"应作"汝子"解."难养"是难教育、难培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是说只有你的儿子与小人算是难教育、难培养.孔子没有鄙视妇女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女人世界》2007,(3):28-29
圣人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算是道出了不少男人的心事。周国平说他一位肯反省的女性朋友说:“女子与小人难养,是因为女子遵循感情原则,小人遵循利益原则,全都不按牌理出牌。”即使说法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觉得男人是理性动物,而女人则是感性动物。或许就像前些年那本很流行的书上说的吧,“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男女为什么思维方式这样不同了。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载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一语,后世对其解释纷纭,无论是批评还是维护,都未能说到关键处。本文对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进行考察,然后指出其针对的具体对象以及“女子与小人”所代表的具体类型,指出孔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三案”辩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愚民”政策、“中庸”之道的贬义性几乎成为历史定案。通过考证,阐明孔子并没有把“女子”与“小人”等同之义,“愚民”政策也非孔子的本义,“中庸”不是指“不求上进”和“无社会责任感”,从而还孔子以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老爸老妈为了钱的事不知怎么又吵起来了。老爸吵输了,气急败坏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老妈一愣:“这话谁说的?”老爸洋洋得意地:“孔子,圣人也!”老妈沉思半晌,闷闷不乐地说:“看来孔子的工资也不高嘛,老婆孩子都难养活。”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9,(9):51-51
孔子有句让全中国广大妇女痛恨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旬出自《论语&#183;阳货》,绝对是孔老爷子的原话没错。说小人难养,这点完全正确。但是说女人难养,这就有失大师圣贤的水准,在骂别人的同时,连自己老妈都骂了。就连国外的孔子粉丝们都对此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7.
廖保平 《社区》2008,(20):17-17
人生的盛景,留给善于独辟蹊径的人。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 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存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婚后家庭生活不太美满。  相似文献   

8.
作为孔子的后代,深谙儒家之道的孔尚任在他的名著《桃花扇》中,对作为儒家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虽然也隐微地寄予了自己救国救民的期望,但更多的则是对他们或祸国殃民,或无能救国的批判,而赞扬了被孔子认为“难养”的“女子与小人”的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未来的希望。这不能不说是对儒家政治观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西女性主义的不同,从理论上可追溯到孔子与柏拉图的女性教育理念.孔子对女性采取“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式的疏离态度,把其排除在“有教无类”的“类”和取士的“五仪”之外,客观上沿袭了周礼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内容,通过对男性“修齐治平”意识的强调,强化了女性相对的从属地位;柏拉图虽也承认男女生理有别,但主张给予女性以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训教培养女护国者.与孔子相比,柏拉图更具有“女性主义者”的资格,其男女等权的理念为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两性平权思想增添了理论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唐代妇女的文化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丰碑。它那宏博、绚烂、丰富、开化的特点,是同当时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其中,妇女文化生活的高水平发展是极为生动活泼的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唐代文化的进步程度,体现了唐代社会的高度文明和全面开放,是构成“大唐盛世”的重要侧面。一女子教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养,教育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的古训。在男权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人也。孔子泛爱之不暇,何鄙视之有?人群之中,有善恶之分,有良莠之别。“为难养之女子与小人”,指南子与卫灵公或其类属者,有证有据。  相似文献   

12.
我从少年时代就怀疑“孔子骂女子”之说,心想,一位圣人怎么会把人类的一半都否定了呢?直到不久前,在《中华文明之光·孔子》的电视节目里仍然听到批判“孔子骂女子”的对话。既然说孔子否定女子不光彩,又何必拍进这“文明之光”里去呢?实在不解。追究起来,这类“孔子骂女子”说的所谓铁证,出自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中那一段:“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中关键的一个字“女”字,古来多读错了!以上这段话中的“女子”本丰当“女人”讲的,应当作“汝人’丫‘你的人”或“你那里的年轻人”)讲。由於《论…  相似文献   

13.
<正> 现代不少学者长期以来把《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当作纯阶级概念看待。如说:“孔子从其特定立场出发,区分了与历史上奴隶主奴隶两阶级不同的‘君子’‘小人’两大身份等级的阶级关系和地位。”另有人说。“处于剥削地位的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君子’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另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小人’。”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如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是说‘仁’这一道德品质是统治阶级(君子)的道德品质,被统统治阶级(小人)是说不上‘仁’的。他所讲的‘仁’不包括劳动者。”总之无论是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历代文人尊崇的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 500多年。然而大家都认为孔子学说中的"樊迟请学稼"、"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是孔子轻视体力劳动者、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的体现。其实不然,相反,孔子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农业教育思想。他的农业教育思想以管仲的"仓癝实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思想为基础,进而提出足食富民、使民以时、厚施薄敛、开禁利民、天人合一的农业教育思想。这些农业教育思想虽然亘古久远,但仍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论语》中所述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成为人们讨论其对待妇女的态度问题究竟如何的争议所在,(可参见周远成、王红霞等学者的文章)随着近现代女权意识的觉醒、发展,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探讨孔子的女性观还是要从其生活的大环境出发,结合时代社会的特色,分析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并结合与孔子关系密切的相关文献,进行浅要的探讨辨析,才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在线性思维与进化史观的影响下,宗周文化中的巫术成分往往被遮蔽,从而导致对相关问题之探讨变成无的放矢。《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研究几成聚讼,原因亦在于此;重构宗周哲学语境成为解决问题之关键。宗周文化史当划分为两个阶段:周公制礼作乐,道德与巫术并存,人神关系与人人关系并重,此为第一阶段。孔子反思巫术,以"仁"求"礼"探究人情,专注人人关系,此为第二阶段。《诗小序》建构了"妇德无厌,志不可满,凡有情欲,莫不妬忌"的必然世界,此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民性固然"可构成互文关系。女子与小人难养,当指嫉妒而言。周公时代"巫医"不分,孔子则将疗妬之方法,从巫术思维转移到道德自修与制度约束之上;"礼缘人情",化宗教情感于日常伦理;借此孔子完成了对周公制作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17.
孔子所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他针对君主和执政者的大量前车之鉴并希望对他们施加正面影响而说的,其尊重妇女的言论或价值取向及夫妻双方互有权利和义务的思想长期被人忽略。孔子对妇女的总体态度和立场显示他是温和的人本主义者,他讲“大同”世界,讲“仁者爱人”、“仁政”,从来就没有把妇女排斥在外,讲孝道把父母放在同等地位等,都反映出对女性的深厚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8.
顽固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从他反动腐朽的阶级本性出发,对广大劳动妇女极端仇视,胡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和奴隶最难办,对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要放肆,跟他们疏远,他们又要怨恨)。他极力宣扬什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夫妇之道,强迫妇女自认低下,甘作奴婢。孔孟  相似文献   

19.
顽固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从他反动腐朽的阶级本性出发,对广大劳动妇女极端仇视,胡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和奴隶最难办,对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要放肆,跟他们疏远,他们又要怨恨)。他极力宣扬什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夫妇之道,强迫妇女自认低下,甘作奴婢。孔孟  相似文献   

20.
从《列女传》到《烈女传》看妇女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受封建礼教和贞节观念的束缚,广大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然而这种低下的地位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列女传》到《烈女传》来粗略地谈一下妇女地位的变迁。 先秦时期,并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规范妇女的理论,只是散见于一些古籍中,如《左传》、《春秋谷梁传》等都提到了女子三从之说:女子“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即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一些儒家代表人物由轻视妇女进而严格男女之大防,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孔子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孟子提出夫妇有别,女子要顺从丈夫。荀子不仅强调女了要“无违夫子”,还要女子“柔从听命”。这些零散的宣扬男尊女卑的女教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情况的变化以及后世整理者个人的好恶或删改或增益,变成系统整齐划一的女教理论则是经汉代儒生之手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