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当前国内的电影口述史研究还处于"电影人口述史"阶段,这与从更民主角度进行历史书写的口述史学科品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在史料采集、留存等技术路线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如何将"口述史料"转化为"口述史学",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与深入的必要。21世纪初汤姆·斯坦普尔的"观众口述史"研究,基于普通观众电影记忆视角的旨趣,凸显了"口述史"的"人民性"特征;自下而上的历史书写策略,又避免了"口述史"仅作为"史料"存在的情况。对它的引介、梳理与思考,可以为国内从"电影人口述史"走向更深入的电影口述史学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在西方悄然兴起。近年来,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运用了"口述史"理论与方法,使得民族音乐领域中的"口述史"研究获得较大的进步与突破。学者们在重视民族音乐本体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音乐学界对"口述史"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疑惑与误解,对"口述史"的价值、地位、特征等还认识不足。民族音乐"口述史"研究有着独特的范畴和特点,以土家族土司音乐为例,其"口述史"研究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尤其是对土司时期反映土家族人民俗生活、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音乐等实存音乐现象进行的"口述史"研究。人们运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记叙了土司到普通民众在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生活历程。如今,"口述史"将借土家族音乐更广泛、深刻地记录下土家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基于2006年10月在"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研究计划培训会上的讲座写成.文章论述了口述史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阐述了人类学与口述史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了口述史与口承传统之间的概念区别.文章还借个人研究体会.指出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的局限性,论述了作者对于"人生史"研究的有关主张,及作者对于"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的意义与学术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城市史研究热潮跌宕,口述史进入社会文化的书写与阐释中,弥补了文献资料的不足。然而,面临材料匮乏之瓶颈的武汉城市史研究,却尚未重视口述史这一宝贵的"活材料"。虽然口述史存在局限性与搜集之难,但在武汉城市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只要我们沿着合理的路径操作,一定能繁荣武汉口述史,促进武汉城市社会研究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已经成为历史学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尤其在当代中国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研究中,显示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海峡两岸的口述史研究起步较早,互访交流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近年来有着更为密切的接触,两岸口述史刊物与口述史成果的交流也获得长足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口述史研究热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诞生距今已有60年。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口述史项目,管窥我国口述史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国家社科基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口述史立项数量逐渐增多,对于推动我国口述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研究内容方面,文化教育、民族问题研究和艺术是专题型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访谈对象以文化精英为主,同时视线开始转向到普通大众。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口述史项目在地域、学科和民族的分布上并不平衡;对普通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不足以及口述史理论研究还很薄弱等。基于研究发现,对今后的口述史研究和项目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精神与口述史研究的要求和学术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口述史研究,关键是推进口述史的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这样,口述史研究就有了历史之根和文化之韵,宏大的口述史研究就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纳入文化大发展之中,成为历史学在新时期发展的新途径,并促进这一新学科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口述史学方法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口述史学的特性,分析了兵团口述史研究的现状,对兵团口述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指出研究队伍中缺乏专门人才,研究范围狭窄,获取资料的方法科学性不强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加强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口述史研究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收集口述资料时尽可能保证其科学性,在研究时注意兵团口述史研究的范围及对象等。  相似文献   

9.
妇女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方面。妇女民族工艺口述史、女知青口述史、女工口述史、战争口述史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她们理应得到关注,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叙述历史。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冯骥才在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领域的口述史代表作,以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口述史这一学术方法的共性与发展、变化。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广泛运用口述史方法的背景,文章认为,口述史的书写事关每一个普通人的文化话语权,是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方式。所以,对于口述的源头,即人类记忆的关照应该成为人文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将口述历史引入文学研究,可以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创意的文学史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文学史教学相比,口述史实践教学更具有操作性、互动性、创造性。文学口述史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选题与立项、寻访与访谈、整理与发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述评了国外口述史研究的范式、方法和应用情况。四种范式和访谈、民族志等研究方法以及口述史在弱势群体、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外口述史研究的现状,中国学者的口述史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本土化”特点,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在理论、应用、研究方法上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存在耦合情况,但在现代技术运用、理论体系形成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的调查实践与访谈经验,本文认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场景下的人类学口述历史调查,应结合事件的口述史和个人的生命史."民主改革"的口述史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政治制度的考察,更应从人们的社会生活出发来贴近历史,关注历史事件中所牵涉的情感、体验与心态,从而体现"人类学的历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梳理口述史研究的框架,涉及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研究方法.通过口述史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是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揭示口述史的民俗、民族和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水江文书研究,既要学习继承敦煌、徽州文书甚至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与思路,更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路径。口述史的尝试,便是对文书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归户性特征,为文书口述史研究提供良好契机。文书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要注意“点”“面”结合,考证文书或老人口中苗语侗音的自身含义,具有口述史的独特性。老人逝去,语言流逝,使文书口述史记录更具有紧迫性。文书口述史料挖掘、运用,能够弥补传统文献史料不足或局限,扩展文书研究史料途径,对于多角度、新视野探讨清水江流域乃至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变化发展的多维真实情况,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口述史已被多个学科所采用.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史研究,也开始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妇女史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亦应在遵循大体原则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包括在语言习得、受访者的代表性问题处理、研究者与受访者的性别选择、对访谈关系的真实呈现以辨析口述资料的真实性等多个方面.口述史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齐如山对民族戏剧形式的贡献 近代三大戏剧学家——王国维、吴梅和齐如山,或对古代戏剧形式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总结,或在实践上直接推动戏曲的戏剧化进程,都有许多重要贡献。王国维开创了中国戏曲史这门学科,吴梅对传统曲学作了最后的梳理,齐如山协助梅兰芳把中国戏剧推向世界。今天,进一步探索中国戏剧源流,搞清楚民间戏剧与士大夫戏剧之间的关系,准确估价中国戏剧在世界戏剧中的位置,搞好中西戏剧文化的交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三大戏剧体系”说源自1962年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中提出的“三种戏剧观”,此后孙惠柱先后提出过两个版本的“三大戏剧体系”,当前又逐步转向聚焦梅兰芳体系,引申出对京剧艺术表演体系、古典戏曲表演美学、戏曲表演体系等的讨论。理清“三大戏剧体系”的缘起、衍变及其论争,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梅兰芳与中国戏曲美学关系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口述史就是应用口述史的方法,关注农村教育领域的普通层面、普通教育人的回忆、亲历的历史记录。它将视角从教育的精英人物转向普通的教育人,从上层转移到下层,实现教育史研究的革命性转变。农村教育口述史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视角转移下的农村教育口述史为未来的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尽管近年来抗战史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但口述史,特别是研究重庆妇女与抗战的口述史还没得到相应的关注。事实上,口述史对研究妇女抗战史具有重要作用。它使我们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性别化了的课题,注重抗战时期中国普通妇女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重新思考“反抗侵略”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的释义,并重新思考中心与边缘的问题。口述史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文字档案鲜有的资料,还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新的抗战妇女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