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派为继浙中、江右等王门正统派之后的一个最具特色和庞杂思想的流派,亦是在当时社会学术条件下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泰州学派本身具有利用传统走向反传统、从正统过渡到异端的思想发展趋向,而这种发展趋向与泰州诸子的出身经历和学说主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就泰州诸子中的代表人物作一学术性阐述,以显现该派的思想特点、传道方式、批判性格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泰州学派美学规定"身"范畴是躯体与精神和谐有机的结合统一,代表着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个性与价值的普通百姓个体。"身"与"道"同样重要,它是天地万物之本,也是天下国家之本。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美学以“百姓日用”为美。而“春”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原型。“春”是中庸之美、仁厚之美、生意之美的化身,不仅象征着圣人君子的理想品格,也勾勒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型,同时它常变常新,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5.
由于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的哲学理念差异不大,所以,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两个学派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可以说,他们的思想都具有以民为本的性质。但由于两个学派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社会现实也不一样,所以在民本问题上就有了虚实之分,在重商的程度以及在代表阶层的利益上也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6.
太谷学派传到李晴峰时,其教义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其思想、组织及宗教化的仪式都受到明季泰州学派的影响,两者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这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似的社会状况所造成的,惟其组织性严密,在当时大传统崩溃的状况下,成为民间一股新鲜的风潮。这种民间宗教证明,古代文治社会的延续是靠一种民间的书院或宗教来完成教养的。而这方面,是我们对传统社会研究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证了凌濛初与泰州学派人物冯梦祯、汤显祖、耿定向和焦竑的直接或间接交游,以证明泰州学派对其影响。通过分析《二拍》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凌濛初对人的合理物欲和情欲的肯定,以及对狂狷人格的赞叹。并从其哲学倾向出发,分析其小说观:讲"真"、"出奇"、重视娱乐与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泰州、浙中、江右,这三个学派都是王门中的杰出代表,彼此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泰州学派是儒家民间化的学派,讲学主旨在于教化民众,其修养理论则重事、主敬;浙中、江右学派皆为士大夫学派,讲学主旨在于启发士大夫,其修养理论或重心,或主静。其差异并无高低之分,也无对错之别,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儒家的修养理论,都为儒家思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大辞典>有"韩贞"条.韩贞是明代泰州学派著名的陶匠哲学家.本文首次结合对<韩乐吾先生集>的分析,全面分析韩乐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政治化、学术化、民间化,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并行不悖的三种不同趋势或类型,一般思想家或学派,往往游离于三者之间,或政治化、学术化倾向重或民间化色彩浓,因此之故,而成其为不同类型的代表。泰州学派则是偏重庶民的民间化的儒家学派,它产生于明代,是阳明后学的八大学派之一,他们活动的中心和关注的重点一直是乡村,为推广儒学思想,创立了"百姓日用是道"的理论和口语化的表达方法,并以侠义精神感召民众,大大促进了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好风俗之延续。  相似文献   

11.
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明清朝代更替中并未消亡。明末,王艮学派的重要传人们英勇抗战,悲壮殉道。清初,五传弟子陈子龙死节,门生毛奇龄逃亡治学,成为精通经易礼乐文学史学的学术大师。李堞、邵廷采等南北学者拜其门下求学,又各自收徒授学,有名可考的传人达100多人,王艮学派因之延续传承,王艮学说的精神要义在颜李学派中变化传承。康熙末年朱熹理学当道,雍乾年间丈字狱愈益猖獗,王艮学派生存维艰,在清代传承150多年后,于嘉庚初年沉入历史。  相似文献   

12.
“道”范畴是泰州学派王襞审美人格思想的高度凝练,其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审美人格本体论的“自然之谓道”;二是在“自然之谓道”基础上提出的审美人格境界论——“率性之谓道”;三是审美人格理想论的“王道”。  相似文献   

13.
王襞诗歌作为其个体生命情感体验的诗化形态,生动体现了其内在生命情感的美,即内美。其内美主要体现在诗的生命人格和诗的生命形式两个方面,以及实现内美的三个阶段:入情、入性和入神。  相似文献   

14.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派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更深透、更清晰地把握学术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征所在以及一些基本规律。季芳桐新著《泰州学派新论》之值得学派研究者借鉴者有三,即整体把握、重视体验、意在独创。  相似文献   

16.
泰州学派韩贞的美学思想是对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人格美学思想呈现为"乐"的审美模式。而"乐"这一审美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乐"的审美人生态度,"乐"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行为方式。二是"乐"的审美人格境界,这种境界既是道德人格本体与审美体验工夫的合二为一,也是道德实践工夫与审美体验工夫的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7.
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在晚明启蒙思潮中起了先锋的作用。他们突破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束缚 ,在晚明掀起了人文主义的文艺启蒙思潮和科学启蒙思潮 ,对明末清初以及近现代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王艮是启蒙思潮的先躯 ,李贽是启蒙思想的旗帜 ,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  相似文献   

18.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言行以及后来的文风。同时,侠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经由泰州学派之手,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先前的特征,不仅与心学紧密联系,更与儒家、佛家思想交相辉映,在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儒家之学重在工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论语》从头到尾都是讲工夫的,儒家的基本经典也主要是论工夫。虽然儒家也研究本体和境界,但是,工夫才是最基本的。工夫是儒家论说的出发点。没有工夫,本体将与人无涉,毫无意义;没有工夫,境界也无以呈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儒家哲学是工夫形而上学。基于这一认识,则可以较好地理解儒家哲学的本质,亦可避免其研究陷于"玩弄光景",或落入以西方哲学研究方法而支离中国哲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泰州学派的性质、分化和消亡 ,认为泰州学派是以士人为主的儒家学派 ,王艮逝世后泰州学派产生了分化 ,王襞、王栋是其继承者 ,颜山农、何心隐等是其变异者 ,这些变异者是泰州学派消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