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性的呼唤>的主人公巴克以其异常坚韧的生命姿态跃然于杰克·伦敦笔下.巴克是富有抗争精神,对自由荒野充满渴望的强者;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充满爱意的献身者.<野性的呼唤>通过动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是对人性的现实写照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2.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被驯化的南方狗变成一条领头雪橇犬到最后响应"野性"的呼唤回归自然的过程。分析主人公巴克个性的蜕变过程再进一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解释巴克成为超级狗的原因,可以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当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如同巴克和桑顿之间形成心灵感应时,学生的潜能将会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它改变了写作手法,讲述的是一只被驯化的南方宠物狗变成一只忠心耿耿的雪橇犬,最后经历了一番冒险之后逐渐的变成一只阴险狡诈的狼,最后回归荒野的故事。文章通过分析巴克的形象,通过主人公巴克在不同时期的经历与冒险,将巴克的形象在人性和狼性两个大角度的对比之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其代表作品《千面英雄》中指出,不同地区文化中衍生出的众多神话故事之间存在着某些基本的、共通的思想,他通过进一步地研究归纳出了这些不同神话中英雄的一般冒险模式:分离——历练——蜕变.《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主人公巴克经历了从乐园散失到九死一生再到王者归来的蜕变过程,这完全切合了坎贝尔的神话学理论.通过对巴克的神话原型解构,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部作品的神话学内涵,为解读该部作品提供一个崭新的文学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在中国极受欢迎,其主人公巴克的形象更是发人深思.小说反映的哲学思想除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和尼采的超人理论等,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掘.比如,故事中的典型细节、典型事件无一不透露着其所折射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这也是其吸引中国读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影片《午夜牛郎》通过对男主人公乔·巴克的牛仔形象的塑造,彻底颠覆了经典西部片中的牛仔硬汉形象,大胆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另外,影片还直白地描写了同性恋这一在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讳莫如深的话题.然而,影片中的同性恋形象无一例外地被刻板化,甚至是丑化.此类对同性恋刻板、歪曲的再现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同时也给其他群体对同性恋的认知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态度子系统。其中,情感意义反应了巴克的情感变化;判断意义反应了巴克的性格变化;鉴赏意义反应了小说的环境变化,衬托了巴克的心理变化。巴克由一条生活在文明世界中的看门狗变成了狡猾、凶残的狼狗,实现了野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大狗巴克》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动物小说之一。胡春兰所译《大狗巴克》译笔灵活,表达手段丰富。其翻译技巧表现出如下特点:多用成语且富于变化;长短句相间,富于文采;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相似文献   

9.
对《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小说描写一只名叫巴克的狗被骗卖到北方之后逐渐由狗变成狼的过程。该文通过对巴克形象的塑造,以狗喻人,来反映作者对现实“文明社会”的看法,阐述自己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小说描写一只名叫巴克的狗被骗卖到北方之后逐渐由狗变成狼的过程。在巴克身上,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作者的渴望和追求。可以说,巴克是杰克·伦敦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相似文献   

11.
扩展巴克谱失真测度应用同时性掩蔽效应,可以充分反映听觉系统的感知特性,在巴克谱失真距离的计算中排除被噪声掩蔽门限掩蔽的临界频带。研究中对噪声掩蔽门限进行了尺度伸缩调整,扩展巴克谱失真测度和巴克谱测度对比实验分析也印证了所提出的测度的良好性能。对汉语通信系统进行的客观音质评价,不仅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而且主客观评价结果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系数,相关度达到0.969。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是20世纪后期文学从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的文学批评思潮,它将文学与生态相结合,探讨了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探究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杰克.伦敦在20世纪初创作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成为美国自然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理论角度探究该作品中主人公巴克在文明社会到蛮荒大自然的环境转变中由文明的宠物狗变为任意杀戮的狼狗,挣开人类的枷锁,响应野性的呼唤,最终回归到大自然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透过《野性的呼唤》与《白獠牙》情节及其主人公巴克与白獠牙的生命历程,兼用人类与动物视点,结合杰克·伦敦所受生存意志哲学的影响,可以发掘出作家在作品中的命运观。杰克.伦敦通过对这两个动物所代表之生命的存在形式的两极——驯化与野化、人性与奴性、生存与死亡的充分描摹与理性思考,重在强调自己对"命运"一词的"人性化"理解:命运不是接受,而是思考之后的选择——直面先在境遇、重视生命价值、突破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卡夫卡研究中,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忽视或者扭曲.从存在论角度观照,女性形象的地位处于主人公与他追求的目标之间的中介地位.主人公在追寻本真的存在时,一般须经历孤独感、焦虑感、恐惧感和负罪感几个层面的情感层次.女性形象是主人公焦虑感的情感投射.经由女性的指印,主人公在对虚无的认知方面,在对存在的体悟方面,都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野性的呼唤》则充分体现了战胜敌人后而存活所需的力量与勇气,表达了适者生存的原则。而巴克传奇经历及其主题思想的揭示对当今中国不能不说有其特定的社会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悲剧,不仅是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造成的,更是因为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所致.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牺牲品.中西方两位作家通过他们笔下人物的遭遇,对主人公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提出了批判.在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作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在小说<秦腔>的叙述上主要是采用了主人公疯子引生的视角,由引生讲故事,讲他的所见所闻,讲他自己的梦幻、经历、感受.但是,在许多地方,视角发生了变化,有时却采用作家自己的全知全能的视角,有时采用了其他主人公如另一男主人公夏风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读者对<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由于傲慢与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耳熟能详,却不知晓为了得到幸福,女主人公曾秘密地与男主人公交换了角色.从米克·巴尔的叙事学理论入手,探究伊丽莎白与达西的角色转换,可以使读者了解到伊丽莎白是在追求真爱的同时坚持了自我.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1,(9):55-55
2009年9月,英国男子雷格·巴克从跳蚤市场上花3英镑淘来了200多张二战明信片,当他浏览这些印着黑白照片的明信片时,竟在其中一张二战照片上震惊地发现了自己母亲玛乔丽·巴克在伦敦街头和二战士兵共舞庆祝胜利的身影。据悉,玛乔丽是雷格的养母,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藏学家巴克1907年和1909年两次深入滇藏交界地区,对纳西族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语言文字及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并带回20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和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他于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是纳西学史上的第一部专著,该书首次分析了纳西语的语法,刊布了第一本纳西哥巴文抄写的经书,编纂了第一个具有字典性质的东巴文和哥巴文字表,《么些研究》的出版促进了西方和我国纳西学研究的兴起。本文在深入研究巴克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对巴克纳西学研究的内容、方法、成就和不足作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