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姿 《社科纵横》2009,24(6):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使我国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椎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显性化的特点。利益关系不协调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冲击,利益问题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恢心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原理为指导,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利益格局特点,从利益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路和途径,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睹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必须全面把握和继续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尤其是三大形态的理论。文章指出,生产工具发展的三大阶段──手工工具、机械化工具和自动化工具,决定了交换关系发展的三大阶段──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自由交换经济。以交换关系决定的社会基本活动方式为标准,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三大形态。以占有关系决定的社会基本利益关系为标准,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非依次更替的六种形态。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具有双重涵义:在社会基本活动方式上,从传统型社会体制转向现代型社会体制;在社会基本利益关系上,从传统型社会主义(与半自然经济相结合)转向现代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小农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又过着缺少竞争吃“大锅饭”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总的来说是平等的,利益差别不大,因而社会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结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收入水平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因…  相似文献   

4.
杨炼 《社科纵横》2008,23(9):64-66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主体自我意识发育程度不高,体制性的利益表达机制渠道不畅通,非体制性利益表达方式频繁发生,利益表达客体的回应机制效率低下等弊端,要改革和完善中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包括提高弱势群体的表达意识,扩大其政治参与、完善体制内利益表达机制,规范体制外表达机制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利益表达客体的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转型中的利益协调与社会政治稳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济转型中的利益协调与社会政治稳定的探讨高伯文黄玉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既是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又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大调整。然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非常态分化,必然会引发政治领域中的非稳态因素,使社会政治稳定受到影响。如何在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很多,一些研究已经从某一层面较好地进行了解释.但从"结构一行动"的角度出发,农村社会稳定格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还应包括:乡村利益格局的变化、农民的观念及其组织因素、国家涉农的宏观政策和体制.  相似文献   

7.
论利益范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利益范畴王伟光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科学认识利益问题,怎样妥善处理利益关系、利益矛盾,正确运用利益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2009,29(4):1-25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当代农民的利益地位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化作了具体的考察分析。文章认为,农民的利益实现程度如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却在当代设立了一种使农民利益长期严重受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消除这种二元体制,农民所处的劣势利益地位就难以改变。文章提出,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原则,尽快重构我国农民的利益获得机制,以保证农民的利益得到正常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严强  王心 《阅江学刊》2015,(2):5-12
社会体制是社会领域或社会空间中的一种"客观结构",是社会领域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在中国,社会体制是围绕社会领域中真正的活动主体即居民个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权利保护,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运用多种机制和相配套的社会政策等多种手段,以主动建构和自然演进同时并进,以培育充足的公共性和提供充裕的公共服务为前提,通过他治与自治相结合,规范社会行为、协调利益关系,形成在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享受上充足充裕又公平正义,在总体社会运行和状况上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体系。要构建现代社会体制,必须具备五个关键部件,即国家和社会分离的主线轴心;社会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社会状态既有秩序又兼具活力的目标靶心;积极参与、负责任和善于自治的居民和社会组织载体;配套而合法有效的规则体系。社会体制的构建和改革就是要分层次地、渐进地将这些部件锻造出来,有机地组合起来。围绕社会体制构建的五大关键部件,分别形成社会体制中的五个次级体制:作为基元的社区体制;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制;作为载体的社会组织体制;作为保障的社会立体安全体制;作为动力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发生了重组。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并引发了人们价值规范的变化。清醒地认识与预测转型时期利益格局的变化,有助于将利益冲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了"行政吸纳社会"概念,并以此概括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文章指出了"行政吸纳社会"的三种主要方式——"限制"、"功能替代"和"优先满足强者利益",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功能替代"和"优先满足强者利益"进行了说明。通过考察"行政吸纳社会"的实际效果,发现这是一个真实有效的体制。在"行政吸纳社会"的体制中,国家与社会不是分离,更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安的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而恰恰在于新旧体制急剧转轨过程之中。转型时期社会治安新形势,突出体现在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不适应性特征,导致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潜在因素增多,社会总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治安形势趋于严峻。这些潜在因素首先是社会主体(市场主体)行为中非理性因素的高度张扬和膨胀。市场经济本身尤其是为打破非常僵硬的旧体制的市场发育形成阶段,要求利益意识的觉醒及欲望的不断发动与激活,但是,由于新的社会规范体制不可能一夜间建立,于是出现了许多“闯红灯”现象,甚至由于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表现为,发生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负面影响有不断恶化的态势、性质大多属于利益型.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断裂增大社会的张力和价值冲突;阶层分化加大相对剥夺感和分配不公感;人们需求增长与需求满足滞后之间的矛盾;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体制洞"现象弱化了群体性事件的控制机制.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控制机制主要为预防、预警和构建高效合理的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使命必然要关注和研究所处时代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应当这样。我国为什么要在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叨年后转向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缘由在于:我们终于在实践中认识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乃是全党全国全民的迫切需要和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一定要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体制初论杨彬一、社会与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社会各子系统的体制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概念。然而,社会体制是什么?是社会各方面体制的总和,还是一个独立发挥作用的、自成系统的、容纳和统摄各方面体制的体制呢?众所周知,社会科学和...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探讨鲁锐15年改革开放的结果,使我国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今天整、·中国已进人社会转型期,即实现了从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K社会的根本性转变。毫无疑问,社会的这种转型意味着社会利益格...  相似文献   

18.
之一: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 为民服务历来是民政工作的宗旨,也是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宗旨。这是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和职责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有的单位在为民服务的宗旨上出现了偏移和淡化。讲市场多了,讲公益少了;讲收费营利多了,讲服务保障少了;讲经济效益多了,讲社会效益少了。人民群众有埋怨,社会有批评,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组织的兴起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其基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组织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消极因素,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组织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挤出效应埋下了隐患。这在现有所谓社会网络模型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可持续发展就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贸易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趋利避害,谋求消化区域经济组织对现有全球贸易体制的挤出效应,扭转两者零和博弈的内耗,进而追求自身与全球的经济贸易利益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少杰 《社会》2008,28(3):46-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分化,这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从贫富差别、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视角对利益关系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与社会利益关系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研究利益关系变化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