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民族教育立法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对中国民族教育立法研究领域的353篇文献,采用Cite Space进行文献产出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等分析。中国民族教育立法研究文献逐年增长,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地区高校,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主要代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民族教育立法本身的理论问题、民族地区教育及其法制建设问题、民族教育立法与民族自治地方法规的关系问题、依法治教与学生受教育权及法律保障问题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于1992年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问题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民族经济专家、学者共30余人。与会同志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民族经济研究室表示祝贺。座谈会主要就研究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当前民族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吉林省民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跨界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3日至6日在风景秀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召开,来自北京、内蒙古、云南及东北三省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代表们围绕东北亚跨界民族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关于跨界民族理论研究。跨界民族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次会议上,一些学者对跨界民族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就字面意义而言,跨界民族应当包…  相似文献   

4.
<正>南岭民族走廊研究得到了民族学界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已形成了区域研究多学科成果共荣局面。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术新思想,是促进学术不断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南岭民族地区已发出呼声,希望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片区民族文化资源,为加快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湖南等南岭周边省区政府部门及高校研究机构致力开启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新篇章,《民族论坛》杂志社摇旗呐喊,现以"南  相似文献   

5.
<正>南岭民族走廊研究得到了民族学界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已形成了区域研究多学科成果共荣局面。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术新思想,是促进学术不断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南岭民族地区已发出呼声,希望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片区民族文化资源,为加快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湖南等南岭周边省区政府部门及高校研究机构致力开启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新篇章,《民族论坛》杂志社摇旗呐喊,现以"南  相似文献   

6.
<正>南岭民族走廊研究得到了民族学界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已形成了区域研究多学科成果共荣局面。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术新思想,是促进学术不断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南岭民族地区已发出呼声,希望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片区民族文化资源,为加快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湖南等南岭周边省区政府部门及高校研究机构致力开启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新篇章,《民族论坛》杂志社摇旗呐喊,现以"南  相似文献   

7.
<正>南岭民族走廊研究得到了民族学界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已形成了区域研究多学科成果共荣局面。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术新思想,是促进学术不断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南岭民族地区已发出呼声,希望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片区民族文化资源,为加快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湖南等南岭周边省区政府部门及高校研究机构致力开启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新篇章,《民族论坛》杂志社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8.
廖杨教授新著<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的多维透视--以广西为考察中心>于2009年3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1万字,是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选择广西的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按照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历史演进的顺序,从历史与现状、地方与国家、区域与全球、边缘与中心、民族与宗教以及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来透视广西的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梳理了不同时期广西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历史变迁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并依托问卷数据对民族、宗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懿 《民族研究》2005,(1):105-106
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次全国 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19-23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内蒙古、黑龙江 吉林、辽宁、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市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会议围绕“科学的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主题及生态 问题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民族 关系问题、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等4个子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关于科学的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小康…  相似文献   

10.
一 民族概念问题,是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手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比如民族理论学,主要是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等①。所以,民族概念问题,是民族理论学的基础理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确定民族理论学的研究范围和方向。也只有解决了民族概念问题,才能进一步探讨民族形成的标志、民族形成的时间以及民族形成的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中国等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实践的考察,指出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并通过对现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理论和原理的论证与揭示,提出了“双向两层面民族共治”的命题。“双向共治”一是指参与管理,二是指接受管理;“两层面共治”一是指国家层面的管理,二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层面的管理。民族共治是现时代民族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统一建设的必然和合理要求,它与民族政治民主和共和“三位一体”,是现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生活的纲领性命题,而“自治”、“参与”等少数民族政治权利诉求和保障则属于子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熊锡元所著《民族理沦基础》一书,已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该书近十六万字,在体系方面有新的构思,共分绪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两种民族观;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平等;民族问题中三个敏感的因素;各民族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等八章,阐述了关于民族形成、民族和民族问题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方向是当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工作。第九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对民族概念研究、城市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研究、未来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这是个方法论问题。关于什么是民族问题 ,江总书记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 ,又包括民族之间 ,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总书记对民族问题“一个发展、三个关系”的论述 ,是全面的、完整的、深刻的。这个科学论断适合国内的民族问题 ,也同样适合我们研究世界民族问题。我认为 ,关于如何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 ,有五个方面 ,即 :从国际大环境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十日至十三日在哈尔滨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省各地、市、县以及省直机关的汉、满、朝、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赫哲等十一个民族的民族研究工作者、民族教学工作者、民族工作干部以及业余研究人员共八十二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对民族研究的贡献李秋洪民族问题的研究除了从民族经济学、民族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以外,还可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种族与民族心理特征和演变规律等问题。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尤其重视运用社会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民族心理和民族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跨界民族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加剧,中国学界在跨界民族问题的研究中,开始注重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问题。这些学科领域包括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等。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使中国的跨界民族研究在边疆学、民族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28~29日,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老挝万象顺利召开。论坛以"民族整合与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老挝、越南、缅甸四国的50名学者出席论坛并积极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会议就各国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民族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各国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壮泰诸民族渊源关系研究之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壮侗语诸民族与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高栏等民族及老挝的佬、普泰、泐、润、央、赛克族,泰国的泰、佬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人共24个民族,具有历史的亲缘关系。经过各国学者的长期研究,虽然取得了大批的成果,但尚缺乏对上述24个民族的整体性比较研究,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揭示。本文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采用:整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收集并利用古籍和民间传说资料,多角度的考察研究方法,研究周边各民族形成和出现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不可小觑。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李红杰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从如何研究中国民族问题、如何治理中国民族问题以及如何回应当前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质疑以及如何认识透析当前民族问题实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通过对学者观点的展现,以飨读者,以期为推动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