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马克思主义还原成信息本身,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现代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依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视域所面临的有利和制约条件作出概略分析,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事实上也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和方式.总结、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宗旨和目标上,以提高干部群众的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最高原则,坚持把改造思想、提高认识和增进能力、提高效率相结合,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在主体上,理论工作者与干部群众上下贯通、前后接力,形成整体、系统性传播局面;在客体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传播结合起来;在载体上,发挥文本传播的传统价值,不断扩张非物质传播的主流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始于十月革命前。这其中,李提摩太作为最早译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文本的西方人,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文章主要结合"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分析他在"以学辅教"的主体动机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作为进化论的补充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理论视野。在具体的译介过程中,他采用"西译中述"的译介模式,与中国文人蔡尔康合作,把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解读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使其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实现了话语的转化。同时采用"先刊后书"的载体策略,针对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官员和知识分子群体进行针对性传播。李提摩太对马克思主义附带的译介,不仅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前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表达的早期话语形式,而且也促进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的主体启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特别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不少论者在论述时往往两者不分或相互取代。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或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放在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85年来党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先进性,并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将民生问题置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之下,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追求的最终目标,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形成了以解决民生为导向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史,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再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大力推进民生建设,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带根本性、决定性意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坚持它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舍此来谈“中国化”,就会产生“化”有余,而“马”不足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重要、更带根本性。只有实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国情化、时代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是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诚信思想、邓小平诚信思想、江泽民诚信思想、胡锦涛诚信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分别重点论述了政治诚信、经济诚信、党内诚信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并分别标志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的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完全成熟和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然而,这些因素中除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以外,内因是第一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前推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通与融合,须悬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的争论,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对话与沟通。学理上共同的论域、共同的现实基础,全球化的语境使二者具备会通与融合的可能。而双方的研究成果对于彼此而言所具有的互补性使会通与融合更显得必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研究重点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需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与动力源,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与时俱进,对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中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局限。邓小平继承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正确思想并加以发展。通过分析认为,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理论源泉、实践动力和思想路径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的思想原则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理论源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萌发、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动力;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这"脉之门"就是创立者第一次申明的"革命的理论"与"革命的实践"相统一这一思想精髓;从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之承"则是继承发展者主张的"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以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与时俱进"的现时代的思想精华.对这一过程的沿革,需要的是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层面作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契机;一方面,市场经济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挑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辨证关系出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需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坚持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观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状态、目标和基本要求,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政治信仰作为人类文化特有的精神现象,其本质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过程。政治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即坚定的政治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建设的导向作用以及对人民群众实践的凝聚作用。可见,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武器,是引导党的实践和建设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偏重于“政治史”、“革命史”;本文试图从“现代化史”、“建设史”的视角,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置于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讨论。探讨现代性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基本关系、实现方式、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以及对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