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研究可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基于欧拉方程,建立了储蓄谨慎系数测定模型,利用1999年以来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储蓄谨慎系数进行了对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最后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检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1978-2011年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财政民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入了农村居民消费,但不同地区的政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接下来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民生支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相应解释,研究表明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村居民表现出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即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3.
将Zeldes和Dynan的模型进行了融合,结合山西的实际情况,对山西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了估计,同时与全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山西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大大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在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之后,发现目前和未来潜在的教育支出所带来的流动性约束是导致山西城镇居民行为更加谨慎的重要原因.教育偏好、教育价格与人口结构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山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预防性储蓄理论基础上,将不同收入来源及其收入不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以考察收入来源及其不确定性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利用2001-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调整离差指标来对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行测量。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同,从影响程度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基于本研究结论就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影响河南省城乡居民储蓄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物价水平、房地产投资情况、金融投资情况、预防性动机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储蓄额和农村居民储蓄额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序,得出了相应的模型。从模型来看,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居民储蓄,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转化,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不能单纯依赖利率政策,完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和完善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6.
在预防性储蓄理论指导下,借鉴缓冲储备模型,结合地区特点,构建了计量模型。然后利用1980年~2010年数据,对山西农民高储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习惯因素,是该地区农民高储蓄的原因,前一期的储蓄每增加1%,本期的储蓄就增加0.217%;2.各种不确定性增强了农民储蓄动机;3.农民的收入依旧是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相关体制和制度的变迁,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储蓄的基本经济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储蓄宏观上表现为储蓄结构单一、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边远地域的少数民族居民储蓄总量较低;微观上表现为储蓄动机带有预防性、储蓄需要带有强制性、储蓄决策带有计划和理智性。储蓄作为消费的余项部分和投资的重要来源,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储蓄行为,保障甘肃经济的通畅运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CHIP2002中农村家庭的微观面板数据,我们研究了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对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期收入冲击和较低的现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造成目前收入增长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较低;农村家庭存在一定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预防性储蓄动机不强。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集中表现在: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残缺不全;已有的制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非农产业农民群体成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盲点.这种状况使得农村居民加大了预防性储蓄的力度,减少了收入中用于即期消费的比例,从而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因此,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0.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一直呈急剧上升态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文章首先运用储蓄理论找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129名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专升本"学生倾向于工具型动机,且动机强度不高;同时,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趋于中等水平,补偿策略是学生最常用的,其余依次为记忆、元认知、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影响策略选择和使用;其中动机强度、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均对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三者能联合解释学习策略44.7%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所取得的实际资料,对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储蓄动机进行了统计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民储蓄动机的行为特征与趋向。调查采用的是访问问卷调查法,即调查人员携带问卷,亲赴样本点,直接组织被选择出的农民进行问卷填答,并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访谈;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江苏省的吴县、陕西省的宝鸡和安康、山东省的泰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消费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农村居民消费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山东省莱阳市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正向的关联性,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提高地区财政收入,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而,农业税收的减免,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增加储蓄和消费,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居民面临自身寿命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增加预防性储蓄和降低当期消费支出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私人的商业保险不能为居民的寿命不确定性提供完备的保险功能,只有通过建立政府强制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居民不确定寿命的预防性储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覆盖范围、缴费率和政府投入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农保"制度运行机理,建立了个人账户的精算模型,并结合人口寿命分布模型,预测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支缺口。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比直接在银行储蓄获得的收益更大,新农保值得参保;参保方式多样化,参保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参保喜好、收入水平以及预期期望可领取的养老金水平来选择开始参保年龄、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存在21%的缺口,不过缺口额占GDP的比例较小,并且增长缓慢,政府将有较充裕的时间对制度进行改进。"新农保"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应适时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和退休年龄或者将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来保障新农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储蓄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现今我国消费低迷的形势下居民储蓄问题又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许多人都对居民储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由于农村居民的储蓄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这些结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解释力并不是很强。因而本文利用个人储蓄理论对农村居民储蓄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其成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村居民的储蓄特点。在本文中居民储蓄是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个人消费的差额。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必要生活水平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利率敏感度较差的工薪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甚高,而对利率敏感度较高的金融资产收入比重甚低;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收入主要为持久性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上升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低,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养老金体制的制度变迁,增加了居民预防性储蓄.利率下降,消费和投资并未增加,利率下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利率机制存在着非对称性.为此,应从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政府明确承担转轨成本以增强养老金体制的可信度和增加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入手,减少预防性储蓄,进而疏通利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1-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和我国产业结构构成数据以及我国按三次产业分的劳动力结构构成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采用SPSS16进行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的多元回归方程式验证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产业结构越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越快,农村居民收入越高,反之,农村居民收入就越低.西部民族地区相对来说,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农村居民收入还处于全国最低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因此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建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变动矩阵和收入变动指数,利用1985--2005年统计资料从三个层次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变动性进行全面考察,发现江苏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变动性越来越低,区域划分越大变动性越小,人口比重较大的地区收入变动慢于人口较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