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表现。当前出现了5种主要的土地改革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从法律的视角出发,应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明晰农地使用权的产权界定,调整土地方面的相关立法,完善治理结构和风险保障机制,制定扶持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是农民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农民家庭及子孙后代长远的生产发展权和生活福利权,是涉及诸多关系与矛盾的综合性制度和政策问题。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揭示现行制度下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症结,认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是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统计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与粮食生产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对粮食生产绩效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农业合作化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并改善了其基础争件;曾使粮食产量迅猛增长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已达到新的制度均衡。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宜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仍应保持现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制度形式,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第二阶段应通过新的合作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土地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他要素所不具备的特点 ;土地市场的形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下 ,还面临着较多的体制性制约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农村土地市场在发展中已生成了多种基本形式 ,只是还存在着一些过程性特征。在当前条件下 ,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化改革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按照村 (社区 )或者区域自治的思路 ,建设一个公众参与的社区组织 ,实行乡村自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以一定的速度前行。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处置权直接决定资产的归属,影响微观主体的损益,进一步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土地制度作为一种调控市场经济主体及行为的基本制度,其完善与否、作用如何,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关键的领航职能。基于土地制度的一般演变入手,再从经济角度深挖目前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其后提出了改进这种土地制度的新举措,并阐明土地制度与我国经济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等做法既节约集约土地的利用,又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做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要将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一定要走集约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坚持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整体创新,同时要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但理论界及业界对土地确权仍存有疑虑:一是确权是否会导致土地私有化;二是确权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三是确权可能有违初衷,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对于这些问题,应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发,结合马克思产权理论和中国农村国情,厘清农村土地确权不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确权有助于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土地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应在农民享有土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即农民享有长久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获得合法合规的土地流转租金与履行耕地保护义务、遵循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农村土地科学、规范、有序流转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宏观调控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多地少的国情,我国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调节与配置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土地调控法律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土地整理和土地规划方面的法律地位不高,没有独立成法,而且在对土地整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民主性,许多地方的规划程序都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这就使得规划部门的诚信在老百姓眼里大打折扣.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首先,应该强化对土地调控的认识及其重要性;其次,要将责任“落实到位”;然后,要加强监管,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办公室,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能做到互相监督;最后,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问题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股份合作制组织对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及其运作、对村民一公民身份及其权利的确认和法律保护、对股份合作制企业与各种企业形式的法律冲突、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组织和运作程序,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过渡性质等等,都带了诸多现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通过解剖个案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完善相关法律体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地股份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着产权残缺和相关立法不完善的制度缺陷,通过比较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模式,探讨农地股份制模式的制度优势,说明农地股份制应是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体形式及分类、形成原因、绩效及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展开了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认为当前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存在研究类型和区域较为单一、研究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另外,对于土地股份合作制形成原因的解释还存在一些矛盾、结论性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略显简单、对策及建议有待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实现企业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后勤实体与企业化的要求 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选择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回顾了中外土地科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及土地科学的主导学科等问题。认为土地是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科学;进行土地科学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土地的两重性,土地科学的主导学科应该是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及土地规划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沿革及现行土地制度 ,讨论现行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 ,总结和探讨农村土地制度在“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市场化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土地权利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即土地权利直接或间接衍生而来的权利需求和权益保障冲突等问题:公法和私法制度冲突,农民要求发展与土地制度安排的冲突,土地增值实际收益人与权利人冲突……这些冲突长期客观存在且是引起社会不安和隐患的重要因素,冲突实质是农民、农村土地权、农村经济三大主体要求发展,而现有制度安排不能满足或者适应这些发展的需求,基于有限土地资源之上的发展权的发展成了各方问题解决的关键。通过数据分析和法理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理性法律环境制度的对策,即明确农村土地权利的主体和客体,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强化使用权,淡化所有权;明确土地增值收益群体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全国土地资源价值标准,针对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不同价值标准和征地补偿标准,提供相对公平地权机制;确定农村土地发展权产权机制、程序及管理模式。土地发展权制度理性构建是土地权利相关问题解决的一条新的途径,不但能实现国家对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控制,而且有利于对土地所有权人和经营权人的权益保护,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法人财产权和股权的性质是一个争论颇久的话题,目前学界对此问题提出的观点不下十几种。但笔者不同意当前理论界的所有观点。笔者认为法人财产权根本不像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单一的权利,而是由各种财产性权利组成的混合性权利,它是一个同个人财产权相对的概念。当前占主流地位的法人所有权说不符合民法学中的“一物一权”理论,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法学术语的内涵和研究方法上的特点。至于股权,笔者经过分析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具体权利能力,从具体权利能力的视角出发,可以最大限度地解释股权的内涵和特点,因此权利能力说是一种效力最大的范式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经理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国外对公司绩效与经理持股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利用三次方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Morck等人的研究结论,并给出了目前状况下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持股比例的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基本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涵义与特征、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背景、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创新与实施条件、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形式与基本模式等问题的研究加以整理,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提出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20.
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科学,就在于它可以用系统控制理论和数学方法描绘、再现其功能形成过程;领导之所以可以称之为艺术,就在于它可以通过领导者素质转化的人格魅力,在领导功能作用的过程中发挥出艺术般震撼人心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