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的观念在古印度宗教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印度哲学的核心观念.印度古代两大宗教之佛教和婆罗门教在"我"的问题上曾有重要的思想交锋.两教中的主要哲学派别或分支的许多理论都是围绕着"我"这一观念展开的.佛教与婆罗门教在"我"的观念上的分歧,反映了两教的根本的理论差别,也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层间的政治对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认识印度古代哲学的基本形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宗教是古代印度文化的主体 ,其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对印度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佛教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 ,力主“中道” ,推崇民主与平等精神 ,更是直接反映了古代印度早期人类精神的最初觉醒  相似文献   

3.
:阿含类经典中保存了许多佛教的早期思想。其中 “ 空”的观念是这些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空”观念在阿含类经中有不少直接表述,也有些则包含在这类经中论述的其他一些思想中。梳理这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佛教的产生过程,认识其社会作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婆罗门教哲学派别的根本原典是古代印度文化中主流思想的基础文献.它们与佛教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在印度古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原典中,婆罗门教哲学派别论述了大量与佛教相关的思想,如禅定、轮回解脱、事物的本质与主要表现形态、辩论规则与逻辑推理等等,并对佛教做了一定程度的论难.梳理和分析这些内容,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或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线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四大”是古印度哲学中经常论及的四个物质元素,在许多派别的重要文献中都有记述。印度哲学中的顺世论将“四大”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胜论派、正理派以及耆那教也认为“四大”实有;大乘佛教、数论派及吠檀多派中的主流思想否定“四大”的实在性。各派提出的关于“四大”的思想构成了古印度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事物本原理论。这方面的理论对推动世界东方文化中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提要]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是古印度哲学中内容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理论体系。这两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探讨这种关联,分析二者中的核心理念的主要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点与共同点,对于认识印度哲学的精髓,了解东方文化的特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待人的欲望和享乐是古印度哲人讨论的重要问题。多数思想流派由于持轮回与解脱的理论,因而为了消除人的业力,并达到解脱,都主张控制人的欲望。印度历史上主张人应无所顾忌地在世上尽情享乐的派别是少数,只有顺世论一派持此主张。在耆那教、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哲学派别中,禁欲或限制人的享乐的主张主要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要达到永久的摆脱痛苦和达到至善至乐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体现了两教对事物本质的基本认识,是印度宗教哲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思想在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最初形成,在后来为历代重要的思想家或宗教派别所重视.佛教和婆罗门教都认为产生轮回现象和世间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无明,但对无明的表现两教看法有明显差别.探讨分析这方面的内容,是印度哲学以至东方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欧洲和印度是世界文明三大发达区域,哲学思想也较为发达。自古以来,这些区域的哲人对于人的欲望问题的种种看法,构成了东西方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历史上这些地区人类对待自身的生存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对欲望持否定和抑制的态度并加以具有古典特色的哲理分析,是古代哲学的主流,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今天的人类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0.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流行的主要思想派别都有明显的宗教背景,而宗教教义则大多带有思辨色彩.印度正统六派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圣典奥义书中的主要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体.佛教等非正统派别则提出了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哲学体系,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对当今人类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田辰山 《东方论坛》2008,1(1):1-9,22
现代奥运新哲学的新,就在于它有一个扩大的“多”和一个新“一”。“多”:许多人,许多个体,许多国家,许多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现代奥运这个“多”远比古奥运那个时代的“多”广大,更多远,更色彩斑斓。奥运已不仅仅是希腊人的奥运,而是全人类的奥运。“一”是人的一: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它是人自己的联系,自己的一,是来自人内在追求与他人联系的一,是色彩纷呈的一。这正是中国混沌精神的一,融合的一,和而不同的一。奥运会本身是个“一”(相融相通)的世界。这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哲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长笛在演奏、教学及其实践中,存在着不确定键指法的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调研,对这些问题初步作了探讨,以期对长笛的演奏、教学及初学者的规范性运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二”“三”与“多”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观念中,只要突破了"二",承认了"三",那么,"多"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因为三正是通向"多"的桥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说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关系学说,"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提法正是阴阳泛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体现。西汉哲学家扬雄首提"三分法",并由此构造出另一套与《周易》的二分法相区别的《太玄》经卦体系,进而提出种种三三见九之说。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表述了一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多元综合的复杂性思想。五行说也具有克服二的简单性观念,将世界的本原建立在复杂性的多样化基元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研究学科群的崛起,不仅揭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科学与哲学所集中阐释的物质(包括质量、能量)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信息世界的领域),而且提出了具有全新视角的四方面科学研究纲领。其实,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这些当代科学和哲学前沿理论在古希腊、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土壤里都能发现其存在的根,由此可以归结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哲学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5.
概要介绍了印度古代哲学的思想脉络及其主要文献和流派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其范围包括: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典籍《梨俱吠陀》、《奥义书》中的相关思想;婆罗门教正统六派哲学(数论派、瑜珈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中的相关思想;“异流三派”(佛教、耆那教、顺世论)和生活派(邪命外道)中的相关思想。通过这些介绍,试图简略地展示出印度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神秘而深刻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6.
禅的观念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在佛教和婆罗门教中都有重要表述。两教中的禅观念与印度古代奥义书中的思想有重要关联。二者在吸收借鉴早期奥义书的一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印度禅观念。两教都认为一般的心作用或杂念妨碍人们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应当抑制,并认为进入禅定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遮诠的方法在两教中都是重要的禅定手法。佛教和婆罗门教对禅定种类的区分不尽相同,而且对禅定所要体悟的对象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三一式”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展开并完成自身的内在结构 ,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 ,就人由经验存在向超验存在的过渡而言 ,“三一式”表现为“有 (正 )无 (反 )有 (合 )”。第二 ,就超验存在的自我展现及其完成而言 ,它又表现为“无 (正 )有 (反 )无 (合 )”。它们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有其典型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本体“A”的内部必然地发展异化为“A”与“非A”即“B”。在本体发展变化的系统里,每个层次内部的A、B、C、D、E、F……及其相互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而在A、AB、ABC、ABCD、ABCDE、ABCDEF……每个层级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价值关系。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研究人类历史的种种哲学辩证法形成及其相互之间旳同一关系,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辩证法体系。历史中所有哲学辩证法形式及其之间旳同一关系都会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道立于二,物成于三。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二”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双方,“三”即是矛盾双方经过对立斗争形成的具有新质的“一”即是“三”。“一分为二”是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事物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一分为多”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规律;“一分为三”能够包含与表达“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一分为三”既是辩证思维的全面而准确的简明表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的未来建设要处理如下一些问题: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中国概念中包含的古今中西以及文化、地理和阶级性的关系;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当代史和本来的历史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