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西方语境下发展起来的治理理论,不仅其理论本身具有缺陷,而且在实践中也不断遭受挑战.因而,当将这一理论移植到中国农村具体实践中时,就必须避开其在政治倾向与文化接受性等方面的理论陷阱,创造性地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及新农村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国的乡村治理应着力破解"乡政村治"二元治理格局的结构性矛盾所引起的体制性冲突及制度性制约,引导乡村社会走向自主治理、民主治理和合作治理的轨道;提高乡村干部在村民中的信任度及政治权威,克服村干部对基层政权的权威依赖和资源依赖,有效整合家族、企业组织以及各种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的利益和矛盾冲突,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关系是目前农村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我们应当从林改后的乡村治理入手,着重从村财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村庄稳定四个方面来考察乡村治理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多元乡村治理模式,以期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治理理论的引入为我国乡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乡村治理因此在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升华与拓展。可是,作为乡村治理模式的村民自治却遭遇了困境,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这两股力量的失衡制约了它的实际效果。然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给我国乡村治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必将带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协会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市场与政府三大行为主体的利益对接,体现了承载其上的服务属性和管理属性,成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云南省元谋县的农村发展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协会、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解析这种关系有利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乡村治理模式,这需要在现有基础之上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重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甘庭宇、徐薇、廖祖君完成的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重构》,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目前乡村治理结构的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模式重构的设想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整合农村各种发展资源的乡村治理机制。江苏省南京市赵坝在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基层组织治理变革和创新,创立了农民议会、党支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俱乐部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治理的结构困境与矛盾,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实现了多元治理的组织架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为探索新农村的治理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认同:类型、基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有暴力威胁型、思想教化型、经济利益型和民主权利型四种基本类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能构建农民的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社会公正是这种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在相对剥夺下的贫困、城乡隔离中的低能和民主权利虚化后的弱势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农民所要求的社会公正,因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这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大农村地区如何选择本地的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主要有特色产业型模式、工业型模式、第三产业型模式、城郊经济型模式、商贸流通型模式、生态型模式等。各地在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上一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不要“一刀切”;二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攀比;三要分阶段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四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民意愿考察与对策——以湖南农民意愿调查数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了解民心、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农民意愿考察就是对当前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方面的农村社区民意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加强农村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党在农村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协调和整体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选任机制要更加突出可操作性,逐步推行村支书公职化。教育培养要更加突出实效性,着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治理农村社会,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管理监督要更加经常化和制度化,适应农村特点和发展需要。激励保障要更加突出实质性,充分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作出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体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须正视体育意识、体育活动内容、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等几项关键性问题,使农村体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五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应巩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不要过早消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面临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产业支撑、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更深层的则受着人们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城乡二元体制不仅已经物化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而且已经内化为人们的思想结构和观念结构。变革公共行政的理念,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重申政府管理的责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前提。云南省开远市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可以为此提供有益的实践印证。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从农民到市民的连续谱——关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观察与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政策是一个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农民市民化转型的所有风险应该由政府承担。然而,由于财政困境,地方政府被迫发展出了一套政府、集体经济、个人三方一体的风险分担机制。这种分担机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要保证有一个强大的、有持续收益的、不能亏损的集体经济的存在,结果,这个集体经济又不断强化并塑造出了一批既不同于传统农民、也不同于现代市民的"食租者"群体及城市社区类型。因此,新的公共政策的调整应转向以强调个人能力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城市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城市化的战略性相比,新农村建设具有调整性和从属性,是策略性的,应服务于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需要和要求。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从区域城市化发展需要出发的原则,以城市为主导逐步加以推进,而不能由农村基层主导、全面铺开遍地开花,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应是以城市为主导、辐射式推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村社本位、积极分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研究二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公共品供给大多与村社有关。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短缺,不只是国家无力出资来提供的问题,而且国家也无法满足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的复杂要求。农村公共品十分复杂,每一个村社对公共品的需求都不相同,而只有村社居民最清楚自己所在村社缺少什么公共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村社共同体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建设村社共同体过程中,积极分子是我们观察和理解当今农村的一个视角,以这个社会内生的力量来清理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思路,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上,还是在农村开发性扶贫上都有比较优势."民企帮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看,"民企帮村" 创造出了各具特色又扎实有效的模式."民企帮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涉及的层面比较多,需要政府、企业、商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