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勃罗姆列伊所著《民族与民族学》一书于1973年问世。1985年该书由李振锡、刘宇端同志译成中文,并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引起了我国民族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从中获益非浅。笔者在拜读了勃罗姆列伊所著的《民族与民族学》一书后,深受启迪,禁不住也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一、民族体与民族社会机体李毅夫同志在《苏联民族研究理论建设》一文中称《民族与民族学》一书中的理论体系为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确实有独到之处,为解决当前民族研究中理论上的迷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个人认为,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在于“民族体”和“民族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民族学、特别是民族心理学研究在南斯拉夫一度不受重视,每一种试图以民族特征解释历史和社会进程的努力和观点都被斥之为“反动的”、“颓废的”或“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教条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及科学研究等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及民族心理学研究因而受到排斥甚至批判。80年代以来,许多过去受冷遇遭排斥的学科、其中包括民族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又重新得以恢复与发展。1988年,在S.V.扬  相似文献   

3.
1899年10月之前,梁启超在指称民族时使用的仍是传统的“种族”一词,但其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含有现代“民族”的涵义。1899年10月他开始使用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是中国最早使用“民族”的思想家之一,并且是最早将“民族”与“帝国主义”“民族”与“思想”联用的中国思想家,他是1901年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文中使用了“民族帝国主义”和“民族思想”的。这两词的使用,尤其是“民族帝国主义”的使用,是梁启超在民族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他也是最早使用“中国民族”的中国人,他最早使用“中国民族”是在1901年7、8月间发表的《灭国新法论》,而非学术界通常认为的1901年9月3日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他使用“中国民族”的涵义前后有所变化,这一变化又与他对“中华民族”的使用及其涵义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梁启超在民族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最早提出和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用他的话说,他提出和使用的“中华民族”实际上就是“汉族”,但他是在“国族”的涵义上提出和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即他认为,“中华”是中国的国名或国号,而根据西方的“国族”理论,建立中国的民族亦即中国的国族应该以...  相似文献   

4.
十一,民族学研究的新路子民族学研究对费孝通先生来讲,可以说是最早的学术实践。1935年《花蓝瑶社会组织》调查,迈开了民族学研究的第一步。到解放以后,主要从事民族的识别、民族历史、民族语言等等“纯民族学”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开展,以及配合国际关系中外交工作的需要。这些工作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开始,他立志在自己的余生中所要进行的两项工作之一的就是民族学研究。①当时,他尽管已70多岁高龄,但在1979年,1981年、1982年三次访问了50年前他调查过的大瑶山。因为他认为,他之所以要亲自到处跑,是鉴于搞调查不能满足于听汇报和座谈,应该有丰  相似文献   

5.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众口皆碑的《满江红》词,是否岳飞所作,成为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其所以关心,是因为有的学者提出了《满江红》是明人拟作的观点。而词中“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又是否定岳飞所作的主要根据之一。其说今可概括如下:一、在绍兴初宋金对抗的时代,岳飞之夙愿是恢复中原,“取故地上版图”,英雄的平生志愿,妇孺皆知。然而在《满江红》中,岳飞并不“直捣黄龙府”,却要踏破远在西北西夏境内的贺兰山,这不仅弄错了地理力位,而且违背了岳飞的一生行事,可证此词决非岳飞所作。二、宋高宗时,西夏与南宋并无战事,贺兰山也非战场,直到明代中叶,由于鞑靼入侵,明孝宗派大将王越征讨,才在贺兰山发生抗击鞑靼的战斗,取得了对鞑靼人的胜  相似文献   

6.
江上波夫在《骑马民族——征服日本国家的王朝》中引用了鲇贝房之进的观点论述了“任那”,提出“任那是朝鲜语中王国一词发音的讹传”,崇神天皇名字中的一个发音即出自于此。他还论述说,以崇神天皇为主要人物的天神(外来民族)攻进并占领了北九州。这就是说,江上波夫认为,大和朝廷来自任那。在迄今为止的有关日本古代建国的理论中,对上述由骑马民族建立日本国的观点有何看法呢?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社会科学》(英文版)1983年第3期报道,欧洲民族学和民俗学国际学会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在苏兹达尔召开,有20个国家的200多名学者参加,其中苏联有80名代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欧洲国家比较民族学研究及国际合作”。在一般民族学问题的专题讨论会上讨论了当前人种史研究的方法问题,包括人种史研究和其  相似文献   

8.
匈牙利学者福尔·劳尤什在匈牙利《真实》杂志1982年第1期上撰文说,人们越来越经常地把七十年代称为民族问题“复兴”的年代、民族学“革命”的年代。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个左右的民族。其中亚洲和非洲地区有1,600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100个,社会主义国家有250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回避少数民族问题。在250个民族中,苏联有100个,东欧各国有  相似文献   

9.
孙春晨 《唐都学刊》2013,29(3):1-6,135
民族伦理学涉及民族学和伦理学两门学科,而民族学与人类学在学科性质上的“亲缘性”、在研究目标和理论立场上的共通性,内在地要求民族伦理学 应主动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推进民族伦理学研究由抽象演绎向实证分析和文化解释的转变。深化民族伦理学研究,需要研究者面向普通人的生活世界,深入民间进行田野工作;需要研究者以历史主义的学术立场,探究民族伦理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状况。民族伦理学应关注不同民族人民用自身的道德话语和道德行为“书写”出来的道德生活史,在对人们日常交往生活的微观叙事中展现民族丰富多样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尚银芳 《东西南北》2009,(12):78-78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其《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曾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激情绝句:而今现代版的“长缨缚苍龙”,再次奏响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绝响之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管彦波的新著《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作为国内民族社会生活史的综合性专著,在探讨民族社会史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区域民族社会生活史研究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颖的视角和极富思辩性的启发。曾记得20多年前,我国传统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史学危机”的大讨论,在激烈的争论中,有一种声音认为,史学危机不是史学本身的危机,而是史学思维的危机,是研究者视角和方法的危机,是史学脱离生活、脱离民众,变得只有“骨骼”而没有“血肉”的危机。或许是受这次讨论的影响,自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2.
靺鞨族世代居住于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古老民族之一。从文献记载看,“靺鞨”一词始于隋代。到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其粟末部逐渐强大,于公元698年建立“震国”。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王国的前身。其后靺鞨人的后裔——女真及满人,又先后建立了金国和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因之,搞清靺鞨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靺鞨”一词的称呼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迄今为止,国内无论是教学、研究领域,还是词书字典的注音,都把“靺鞨”一词读作“末合”,注音为 m(?)h(?)。著名的《康熙字典》称:靺鞨“蕃人名”。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其对“鞨”字的注音则为“何葛切,音曷(即合)”。近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重印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  相似文献   

13.
论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只是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涵义。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民族是属于历史范畴的。民族形成以前,“人类历史已经历了几百万年,而民族形成的历史不过万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①民族形成是人们共同体的形式之一。在民族形成以前,人类已有了不同的共同体,如种族共同体、语族共同体。从人类学方面划分区别人的体质特征为种…  相似文献   

14.
民族法学学科属于新兴的年轻学科,在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法定地位”和“法律身份”,“借壳”于民族学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学学科.民族主体、民族权利(权力)、民族行为规则和民族责任成为科学构建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四大件”:民族主体发挥主体效用,成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体要素;民族权利(权力)构成民族法学的核心关键;民族行为规则引领民族法学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民族责任成为民族法学的“兜底责任”,共同构筑出特色分明、本色纯正的民族法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古代民族的产生与区域安京一、关于研究方法民族起源问题一直是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最广义的民族学,包括了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的主要内容)所关心的问题、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许多重要变革,取得了不少极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与“跨越”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引起史学界和哲学界的关注。作者从研究这一问题的方法论角度出发,提出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历史时代”的基本规定,并认为世界历史时代的总体性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只有正确地把握生产的国际关系、民族内部关系和民族间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科学地昭示“跨越”的规定性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座落在大阪府吹田市的千里万博公园内。它是全日本2400多个博物馆中享有特殊地位的一座“研究博物馆”。该馆从1977年创立起,日本政府就规定了该馆的宗旨是以研究和展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突出了研究工作的主导地位。每年,政府都拨出巨款以保证馆内研究人员的海外调查和搜集,鼓励他们在世界民族学研究领域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供最新的科学情报,出版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政府的多年大力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学书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有待开发的领域里,作者对马克思、恩格斯自1842年起的半个世纪里的166封书信作了全面考察,按其内容分为6大类,253个条目,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风格及其理论价值。文章对俄国农村公社、东方问题等作了重点介绍。并以充分的史实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而并非是从晚年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德文Gemeinschaft,在社会学中一般译为“共同体”,“社区”和“团体”。从几本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社会学辞典来看,此词并不强调“地域”,而注重内在的联系.现把此词在德语文献中使用的历史作一归纳。1799年,德国理论家和艺术家施莱马赫首先用此词把“共同体”同“社会”区别开来。另一位评论家和艺术家(?)勒对此用法加以推崇。1881年,滕尼斯在《公社与社会》(“公社”即为Gemeinschaft)一书中,首先把这一词用于社会学中。1887年他进一步把Gemeinschaft 和“社会”进行对比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意志(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来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此后这一概念获得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由于家境窘迫,中年以后不得不到“缙绅先生家”设馆授徒。蒲松龄究竟何时设馆教书?路大荒先生,《蒲柳泉先生年谱》的“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先生三十三岁”条中写到:“初馆于同邑名人西铺毕际有家。”下引王洪谋的《柳泉居士行略》作为依据。 蒲松龄何时撤馆归家,路先生《年谱》的“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一七一○),先生七十一岁”条中写道:“先生自是年家居”。下引蒲箬的《柳泉公行述》、《祭母文》作为证明。,。一由此q却,路先生认为蒲松龄。十。岁设馆教书,七十一岁撤馆家居。前后教书凡三十八年。但在《年谱》“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