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施蛰存对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由早期的简单模仿,到受其影响更深从而转向怪诞小说的创作。但施蛰存小说的怪诞更表现为一种心理的怪诞,重在表现人类的一种"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指向不可确认、无法言说的事物。而爱伦.坡的小说重在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极力刻画一种恐怖的场面。爱伦.坡小说的离奇故事带给读者恐怖的体验,但未曾走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这点来看,施蛰存对爱伦·坡的小说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2.
作为心仪的榜样,相隔百年的爱伦.坡的创作,为年轻的施蛰存树立了艺术追求的标尺,也给他提供了可供效仿并着意酿造的幽深意境和怪诞的风格。文章试图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和死亡的书写这三个方面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的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从而可以认识到施蛰存比爱伦.坡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死亡的书写和《夜叉》与《厄舍府的倒塌》相异的阅读体验这四个方面展现、剖析施蛰存和爱伦.坡小说“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施蛰存摹仿并超越了爱伦·坡的怪异小说,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原点,去展开心灵的恐惧体验。其小说代表看中国现代文学想象力的极致,展示了新文学的另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4.
施蛰存在创作上以爱伦·坡为标尺,着意展示幽深意境和怪诞风格。爱伦·坡讲述的只是某一恐怖的事件,读者带着猎奇的心态阅读,本来就期待不寻常的故事。施蛰存摹仿并超越了这种怪异小说,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原点,去展开心灵上的恐惧体验。  相似文献   

5.
以《魔道》为例,着重考察施蛰存荒诞小说在意象视野观照下的丰富内涵,指出施蛰存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心理分析见长,因此,以"意象"这样一个与文学和心理学有着双向关联的角度为切人点,不失为理解施蛰存荒诞小说的有效方法,并由此获得对施蛰存个体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 ,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施蛰存 17岁开始小说创作 ,一辈子都在探索“现代”的蹊径上艰苦跋涉。施蛰存大胆创新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派小说的第一人 ,他主编的《现代》等多种杂志兼收并蓄的办刊精神 ,使他成为中国期刊第一人。施蛰存终生致力于现代性的追求 ,为世界文学进入中国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辟蹊径创作了大量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位作家。运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其小说《石秀》进行解读,进而探讨石秀性变态心理及其原因。认为,施蛰存笔下的石秀从《水浒传》里的神坛走了下来,变成了"人",然而却是一个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新感觉派"命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笼统地命名为"新感觉派",这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误读,这种误读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对于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事实上,不仅刘呐鸥诸人的创作与日本"新感觉派"差别很大,而且刘、穆与施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把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创作称之为"都市感觉小说",而将施蛰存的创作归于"心理分析小说",这样也许更符合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史实,同时也更有利于文学史的一般描述.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以反抗传统文化始,以回归传统文化终.他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成为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理论进行创作的作家,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作出了贡献.然而,他的反叛是一种并不彻底的反叛,他的回归也是一种被迫的回归.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从反叛到回归的路,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小说实验的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崔银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深层意识的探索,拓展了心理分析小说的表现内容与技巧;描写人物无意识激情和隐蔽的性心理,又构成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显著特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创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标识,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文化建设机制,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师生同台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