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欧国家语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各民族之间围绕语言权利和本民族语言地位进行博弈的过程。苏联解体前,俄罗斯民族的博弈实力最强大,俄语处于优势地位。独立前后,东欧国家民族主义高涨,各国主体民族利用有利地位制定新的语言政策,确保本民族语言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地位,消除前俄罗斯民族及俄语影响。东欧国家语言政策有其狭隘性的一面,引发了国内新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2.
何俊芳 《民族论坛》2013,(3X):10-15
从2012年8月起,在乌克兰开始实施新的语言法《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在本法中正式确认了俄语等18种语言为乌克兰的"区域语言",此后这些区域语言在其分布区域内可以同国语乌克兰语一起平等地使用于诸多领域。本语言法的实施,不仅使乌克兰在国家语言政策领域有了统一的新的法律依据,而且将十分有助于乌克兰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及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2012年8月起,在乌克兰开始实施新的语言法《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在本法中正式确认了俄语等18种语言为乌克兰的"区域语言",此后这些区域语言在其分布区域内可以同国语乌克兰语一起平等地使用于诸多领域。本语言法的实施,不仅使乌克兰在国家语言政策领域有了统一的新的法律依据,而且将十分有助于乌克兰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及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具有离心力取向的"罗斯化"思想源自东正教,崇尚自然而然的多种语言并存,不主张国家干涉语言使用;而具有向心力倾取向的"俄罗斯化"思想,否定多语现象,主张建立统一的国语和统一的文化。本文试图简要勾勒"罗斯化"思想和"俄罗斯化"思想对沙皇俄国、苏联及俄联邦语言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非洲语言数量繁多,使用程度不一,地位、功能不同。非洲各国由于受殖民时期语言政策的影响,通常将英语等原殖民国家语言定为官方语言,使本土语言受到不同程度的贬抑。多语使用引发的教育、经济、政治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发展的障碍。目前,整合非洲语言并推行更灵活、更民主化的语言政策,将非洲语言作为教学工具和授课内容纳入非洲教育体系,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非洲语言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等措施,体现了非洲国家在应对语言问题方面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6.
黄友丽 《民族论坛》2015,(2):66-68,73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在乌克兰境内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文化的交融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直接体现是乌克兰语和俄语两种语言的共存。乌克兰独立以来的语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语言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给社会生活带来一些变化和影响。在当前乌克兰国内局势下,解决好语言问题,认同国内俄罗斯文化是其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内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廖波 《世界民族》2013,(1):69-75
印度的语言问题非常复杂,印度国语观念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民族独立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印度的独立运动中,在甘地等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印地语初步确立了印度国语地位,但独立后印地语的国语地位受到地方民族意识的严重挑战。后来的印度语言政策是政治妥协的产物,"三语方案"加强了英语在印度的地位。英语在许多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印度有负面影响。为了真正使印度在精神上、文化上、发展模式上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印度应更大地发挥民族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越南曾把汉字和喃字做为国家正式文字,八月革命后把越南语列为国家通用语言,称为"国语",并视之为民族主权与尊严的象征,体现在宪法里,因此,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独立以后,乌克兰推行了"乌克兰化"的语言政策,通过一系列语言法令提高乌克兰语地位并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积极打压和排挤俄语。通过对教育、大众传媒、公文事物和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乌克兰的语言政策与语言现实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由于乌克兰语言现状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定,因此,制定兼顾双语现实的语言政策并不是没有可能,但由于其语言政策意识形态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这一构想的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Spolsky的家庭语言政策(family language policy)理论为概念基础,通过对个案家庭观察和访谈,从语言意识形态、语言实践、语言管理三方面来分析个案家庭中父母对撒拉语和汉语的观点与实践,探究个案家庭的语言政策。结果显示,批判的语言意识形态是再造家庭本族语的起点,加上适当的家庭语言管理政策,就能够培育出通晓撒拉语和汉语的儿童,从而建立家庭内部本族语的世代传承。研究显示,自下而上的家庭语言政策,对减缓本族语的流失,强化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