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服务(照料)和居住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几方面都出现了从家庭提供为主向社会提供为主过渡的趋势。 一、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社会化趋势 从全国来看,目前老年人靠家庭供养者约占3/4,由社会供养者约占1/4。其中城乡差别很大,乡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92.9%,由社会提供者占7.1%;城市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37.9%,由社会提供者占62.1%。到2000年后,我国城镇老年人口将基本实现社会经济供养。因此,所谓过渡主要是农村老年人从以家庭供养为主向以社会供养为主的过渡。这种转变是与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首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养老的思想基础已开始发生动摇。其次,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及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正在衰退。第三,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今农村人口的比重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70%,在我国占80%,在安徽占87%,而在阜阳竟达到94%,这是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或叫旧式农区。这样一个传统农村社区如何发展,如何向现代化起步?我们在考察了太和、界首、涡阳、亳州三县一市,并对全区300余名经济管理干部和千户农村家庭抽样调查之后,认为:对于一个传统农村社区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形成和强化区域性商品经济意识;这个区域的起步策略和发展模式应当首先具有形成这种意识的机制,并于这一情境下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根据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即是“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单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形势需要。“日托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更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在西安、上海等地发展迅速,受到了老人和子女们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按“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陈昱阳的报告“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计算,目前我国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3亿人,占全国1.77亿老龄人口的近七成。可以说,占全国老龄人口近七成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如何、能否颐养天年,不仅关系到农村每个家庭的和谐,更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检验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佛山市自1986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政策给传统家庭养老结构带来的冲击进入21世纪愈加明显.截至2014年12月,佛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66万,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6%,养老服务需求尤其是农村养老照顾需求与日俱增,夹杂着普遍存在的传统落叶归根的观念,这决定了佛山的居家养老服务难以单纯从政策层面(平安钟免费安装、机构养老等)“平面化”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是在多重社会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各种社会因素对家庭结构的变动的作用方向并不全然一致,使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呈现出有分有合的运行趋势。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同仁村作社区分析,揭示了人口、养老、婚居模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因素怎样影响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和演变趋向,并认为,同仁村家庭结构的变动既有特殊性,又有共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的一种超前性“预演”。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0,(23):33-34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徒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移外出,以及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夫妇相继进入老年,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速度加快。目前,浙江余姚市农村空巢老人已有近5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40%左右。这些老人普遍存在“经济压力大、照料服务缺、精神慰藉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在不断减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这必将成为制约山东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本文对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采用结构功能和家庭生命周期相结合的分析视角,运用实地调查法,对黑龙江省肇东市(县级市)昌五镇所做的个案研究。主要求解的问题是: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家庭向其成员、特别是老年人提供赡养的方式及社会问题。昌五镇位于肇东市西部,距哈尔滨市90公里,面积139.5公里,人口4.1万,其中城镇和农村人口约各占一半,其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在东北内陆农村地区具有代表性。 一、“家庭网”的赡养功能 昌五镇的农村家庭共有5,606个,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这些家庭成为生产、生活单位的统一体,独立地承担着生产功能,同时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尚无余力提供更多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又承担着更多的抚育、赡养、福利、满足家庭成员择业意愿与成才等社会责任和“赡养——保险”功能。我们所要考察的是家庭如何承担“赡养——保险”功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兴未艾。如何保持其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必将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目标: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给科学规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中的主旋律。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形式已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肩负的使命,将是一个跨世纪的重任,它的重要性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渴求的法律依…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养老问题是老龄工作的重要问题。房山区是京郊农业大区,总人口81.4万,农业人口为53.5万人,占总人口的65.7%,农村老年人口为5.7万,占全区老年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农村“空巢”家庭老人为12,357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21.6%。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是事关全区发展和稳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是立业之基,信息化是兴业之道.中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中国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家庭小型化程度高、城乡老龄化差别大、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等特点,加快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任务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重新认识农民问题——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话有几位政治家、思想家讲过。实践证明,他们是对的。那么现在还适用不适用?我认为,现在还适用。因为直到现在,11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还占79%,另外的21%非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职员和干部,他们有的本人就是从农村来的,有的父辈还是农民,所以都同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民  相似文献   

14.
一、家庭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 家庭人口数是从总体上反映家庭规模的。从调查点湖北省麻城市的情况说明,我国农村家庭户均人数出现减少的趋势。如麻城市山区茶园冲村和晏家湾村,1982年两村共计333户,户均人口为5.02人;1987年两村共计384户,户均人口为4.41人。而7人以上的家庭,1982年两村共计84户,占总户数25.2%;1987年下降为56户,占总户数14.6%。  相似文献   

15.
近来,“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在社会上引发多方关注。但人们关注的最多的还是日益严重的城市人口老龄化。其实,相对于城市,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形势已经相当严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5.26%,其中60%是农村老年人。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已经带来“老人农业”等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按照联合国规定,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的社会,即被认定为进入老年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比农村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探讨和研究城市老年人口问题,相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人类学观察法对一个北方农村小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家庭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是生产和生活、初级群体和生产经营组织的统一体。这一特征使农村家庭的资源配置具有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性质。在家庭的各种功能中生产功能具有核心和主导地位,家庭物质资源占有的多少同家庭非经济功能的实现程度呈正相关。由家庭承载的生产功能所决定,目前农村家庭小型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并存,“大家庭”和“小家庭”统分结合的形式成为集体经济“统”的功能薄弱的一种替代机制。作者发现,农村主干家庭在成因上基本上是家庭养老的适应形式。作者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家庭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组织和资源配置单位、大家庭和小家庭的统分结合形式,正负效应并存,需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配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境是农村婚姻变迁中的突出现象。农村婚姻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通婚圈向婚姻市场的外在转变,婚配方式、婚姻行为乃至婚姻观念都在发生快速而根本的转变。在男女性别比失调这一人口结构背景下,农村婚姻市场通过个体化的婚姻选择、婚姻竞争的物质转化、婚姻达成的家庭支持、婚姻市场结构失衡与社会排斥等运作机制,在结构与行动两方面形塑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婚配困境。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群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婚配困境影响大龄未婚青年本体性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对农民家庭再生产有序进行以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不利影响,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重庆是全国“最老”的城市之一。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重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7.25%,且空巢率平均已达50%以上。而农村空巢老人深受繁重的农业生产、家务劳动和心理及精神困扰“三座大山”的重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厦门市个案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占老年人总人口 2 3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 ,农村社会正面临着城市化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化进程在改变农村社会生活的同时 ,也打破了原有传统农村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格局。由于当前农村老年人的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 ,家庭对老年人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农村养老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来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成果颇多 ,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网状况 ,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支持网的研究还鲜见。本文在城乡老年人社会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