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择校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政府解决择校问题关键在于转换决策思路,重塑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构建一种新的义务教育发展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在具体操作中它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必要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规范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使其良性发展,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并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屡禁不止的择校现象,文章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是导致择校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宏观上回顾和分析了1977年以来义务教育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小学校差距过大、应试教育倾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农村中小学的相对薄弱等等。提出存在于义务教育中的三个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义务教育平等免费就近的原则与择校乱收费的矛盾、教育面向全体与面向少数的矛盾。从而提出,解决和处理好这三个矛盾是我国今后义务教育发展和能否得到社会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与"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如今只提出"就近入学"的变迁过程。近年,在实践中"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为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制度演进过程中,应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致力,使新的择校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最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富强的基本保障,而义务教育则是这个基本保障的基础,是金字塔的塔基。长期以来国家不断制定各种政策法规保障义务教育的贯彻执行,强调义务教育要就近入学,但是义务教育的择校热潮却从未真正平息过。关于择校是非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择校问题的分析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择校热的长期存在有其主客观原因,从文化资本视域看,择校是人们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形下,自发地对文化资本的追求。要想消解择校热,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和家庭三者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政府职责、区域差别、校际差别引发的择校、农村学校的发展滞缓、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及民办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反对和支持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 ,产生择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以及家长和学生向往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要解决学生与学校的供求矛盾 ,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择校 ;建立学校评估制度 ,探寻学生和家长能接受的择校方式 ;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现阶段的择校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择校目标单一;择校强化资源的畸形配置;助长学校的高收费和乱收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就业竞争激烈和社会用人机制单一以及政府管理消极是造成择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优化均衡资源配置,改革评价体制、招考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学校改造和自身建设,转变择校观念,加强政府管理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很突出,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相对合理性,不能笼统地赞成或反对,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解决我国择校现象的一些基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的择校现象严重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为破解择校难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然而政策效果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策自身存在缺陷、政策执行体制不健全、政策执行者存在问题。对此,应改善择校治理政策的实施环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政策执行体制,切实保障政策执行;建立利益平衡机制,提升执行者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M贫困县基础教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农村家庭择校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家长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针对调查结果对该省农村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要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及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河南省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适龄人口受教育比例、推动城乡师资流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城乡学校硬件设施不均、师资不均、趋城、择校、大班额等问题,这是由于成才观念单一、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反差巨大、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学校数与生源数发展不均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改变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状况,必须科学布局,对城乡学校均衡投入,促进学校硬件设施统一化、标准化;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师资流动均衡;以高中阶段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择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其本质上并未违反教育公平,"就近入学"政策其实剥夺了受教育者选择的自由,因而择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择校确实存在加重有的择校家庭的经济负担,容易滋生教育腐败和人为地拉大各阶层之间的差距等问题;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和社会竞争加剧是产生择校的原因;均衡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投入、改造和支持,加快优秀教师的流动,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择校等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追求的目标,它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情况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女童就学难问题很突出,"择校"行为中的公平问题也是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补偿原则使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准则应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公平为先,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适度地以效益为主,教育普及和提高质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6.
择校的本意是让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 ,从而受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各国的实践表明 ,实施择校政策的结果实际上有利于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高的社会群体 ,这就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本文将通过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比较 ,来说明择校政策是如何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  相似文献   

17.
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购房择校成为了择校的一种新方式。以购房择校的教育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购房择校现象进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价值判断,梳理就近入学、购房择校以及教育公平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的教育公平观,通过对购房择校、就近入学政策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购房择校妨碍了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应该予以矫正。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及国外的择校制度分别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层次提出了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一方面给高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使品质不同的高校受到不同的冲击,尤其是弱势高校生源不足,质量下降,在考生择校中面临生存危机。在分析了择校和弱势高校存在的原因及表现之后,就弱势高校如何化解择校冲击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的择校问题 ,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择校问题的成因 ,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择校现象层出不穷,然而经过分析择校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家长们希望通过择校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在人生的发展中有个好的开始。为此,为了让孩子在更好的学校读书,家长们各显神通,有钱有权的条子生、票子生、关系生屡见不鲜。这一行径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择校给孩子们心灵的沉重压力、给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