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高校科研组织与科研发动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外语类高校在科研组织与科研发动方面的具体措施:创新外语学科研究方法,凝练外语学科研究方向;打破科研力量分散局面,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以激发学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科研发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科研互动是高校发展的主旋律,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但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却不可避免的存在,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局面,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定位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正确认识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基础性地位,采取构建以研究为本的大学教育、创新高校科研体制、完善教学与科研的评价体系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研融合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保障。以四所国际知名高校为例,通过对其差异化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分析,研究不同高校科研创新的内在驱动力。研究显示,不同高校在组织机构、资源整合、科研产业化以及合作体系上均有侧重,但其核心在于知识、资源的双重融合与交叉,通过集群化的学科设置与组织架构,以实现最大范围内的知识融合与资源合作,释放科研潜能。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本文是以组织变革为背景,立足于高校内的教职员工,对他们心理契约的构建进行探讨,进而改善组织变革中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的关系,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和对工作的积极性,使高校的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组织的变革中来,推动组织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整体实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国内外各领域科研力量的不断增强,要求高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科研实力。通过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现状的了解,发现教育体制与科技体制的分离、单调的科研组织管理形式、简单化的激励机制和不健全的约束机制是影响高校科研整体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对以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使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约束机制,来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校科研的整体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受到各方的青睐。德国研究型大学遵循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以创造学术自由环境为核心,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催生科研创新,始终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借鉴德国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更加注重科研与教学合一,因材施教,加快高校对于课程教学评价制度改革,鼓励各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探索出更加适合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药学专业教学与科研的现状与问题:教学责任的缺失、科研责任的缺失、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失衡。阐述了教学与科研的互利关系: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指导科研。提出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求发展,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最后,探讨了教学与科研的协调与发展关系:教学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科研是高校的强校之路,常青之藤。教学中有科研,在科研中有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互助互利。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和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新理念,创新科研管理方式,着力营造宽松宽容的管理环境,协调处理好部门间、科研与教学、基地与平台的关系,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通过培育创新人才、建全评估机制、强化科研道德建设等措施,实现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才作为教学及科研的主力军和高校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组织承诺的高低反映了其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去留倾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科学创新的效果和高校的整体绩效水平,是高等教育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高校人才的组织承诺模型,对人才的绩效行为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以为高校人才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的科研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极支持高校科研创新,实现高校科研创新突破,提高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际调研,认定团队的领导模式、成员间联系的紧密性、团队所处的发展时期、成员的科研背景以及团队组织结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探讨了目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提出从科研创新团队产生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的营造方面作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是国家科教政策的基本导向.然而,通过分析1987-2016年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一系列政策文本,发现存在两大困境:一是所谓的结合主要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来实现,在日益强调高校科研对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在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二是政策制定机构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动,政策推动力度缺少硬性规定,对微观实践行为的控制力较弱.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做好政策组合与配套;另一方面要创新思路,疏堵结合,通过制度改革,引导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投入高校教学.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政策路径在于:(1)通过科研计划的附属教学项目改革,发挥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效应;(2)采用限制性教学经费拨款方式,加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的针对性;(3)通过顶层设计教学型教师发展通道,优化分配高校教学资源;(4)研究制定教师教学投入的基准量,引导高校规范教师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校教学与创新科研团队的建设能有效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较快地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学术团队建设的机制和途径可以探寻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策略:学校、二级学院、团队三方联动;自主地选择适宜的团队建设模式;特色是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组织变革与创新的目的,在于适应组织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本文拟介绍与分析当今中外企业组织变革的十余种新型企业组织模式,如弹性动态型、浮动升降型、资金效益型、扁平长方型、哑铃重心型、倒金字塔型、寄生委托型、网络科技型、虚拟联盟型、多极功效型等组织模式,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透视了理工科大学推行学院制组织变革存在的难点,在分析我国大学学院制改革的动因与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学院制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则与依据,构建起这类高校学院制理想模式——矩阵型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教研组是基层教学研究组织,要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应重视高校教研组的建设。新形势下搞好教研组的建设,发挥其教学、教改、科研的作用,有必要实施四项工程,即:齐心、换脑、练功、创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实践以及对中、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科研情况的考察,论述了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及师资培养的意义,分析了知识创新、知识传授与创造性教育的关系,通过在知识创新与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提出了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必须在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条件下才能培养出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刍议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中的科研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管理工作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有利于开展各种学科联合与科研合作;有利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应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管理部门与学术系统的四个关系。要树立科研管理创新理念;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组建科研创新组织;实行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稳定科研管理队伍等,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相似文献   

18.
高校系资料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情报机构组织 ,在高校教学、科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高校系资料室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作用 ,并就系资料室建设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从科研的性质、科研的组织形式、科研的目的以及科研人员的价值分析了未来知识经济与高校科研的发展趋势,并从科研队伍建设、科研环境、开展创新研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讨论了知识经济及高校科研面临的战略任务。在21世纪,高校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将以自己的科技优势,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为“科教兴国”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环境,激进式变革成为组织必须具备的能力.运用"融知-发酵"模型对组织变革过程进行了剖析,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变革必须重视知识管理和知识员工,提出了组织变革的系统思维方法.组织变革的关键是重新思考,"知识母体"的概念拓展了获取知识载体的思路.领导者在组织变革过程中要善于重新思考,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寻求知识母体,并善于为知识员工创造良好的知识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