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表现为整个社会的人们思想意识、政治觉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一再向人们昭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道德建设,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
理性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性论纲张澜理性历来是分歧极大的概念,通常人们都在不同含义、不同形式下使用理性一词。但是一般地所有关于理性的阐释都贯穿着规律或逻辑精神,当我们确信一个人有理性时,也就意味着其行为、感情不为情欲、欲望所左右,而是诉诸一种规律、原则,为一种规律、原则所制...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论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人文精神是人性和人的本质─—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现于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文章历史地辨析了三种不同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并对此作了中西比较,逻辑地阐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三层面及其内在精髓;对当前讨论中出现的“躲避崇高说”和“中国从未有过人文精神说”、“文人操守说”、“五四学者唯科学主义说”及其他各种观点作了评论;并通过对真善美之关系及其本质的深入阐发,指出走出当前人文困境的出路在于:用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民主法治来保障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制约肆无忌惮的“钱神”,用超越实用理性的人文精神来重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文人学者的真正操守在于具有向社会的假恶丑宣战的良知和勇气与追求真善美的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古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观念之上的本体论哲学,古代美学则认为美是实体——本体的某种属性。近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本体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哲学,近代美学则视美为感性认识的对象。现代哲学是抛弃了实体观念的意义论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作为意义对象而存在的。现代美学认为美不是实体的属性,也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而是理性面对着的意义世界。审美消除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因而美在主客观范畴之外),超越现实世界,领悟存在的意义,使人真正进入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法官在面对公众对某些案件判决的道德质疑时,很难解释和论证自身判决的正当性基础.虽然一些直觉化的道德判断在处理多数日常事务中确实行之有效,但如果脱离现实具体情况,这些道德判断被当做无前提或普适的原则弥漫在伦理、政治和司法中时,就会导致人们仅依赖于有限的经验,弱化对现实中复杂事件进行评估的能力,仅以价值观的方式来简化判断.所以,有时人们之所以犯"道德错误",可能并不仅仅因为自私、愚蠢或唯利是图,而是由于这种道德导向模式引发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电视揭开了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映像逻辑。有关映像逻辑的专文,国内似未见。我们作一引玉之论,敬请专家和读者诸君指正。1 为了能对映像逻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我们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先来考察一下此前的几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基本的思维方式”,指的是有全人类性质的、日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把某些专业性思维和超常性思维排斥在论题之外。1.直观逻辑所谓“逻辑”,亦即思维的规律。直观逻辑,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客体——感知——表象——思维……自然存在的思维对象——客体,被人感觉知觉后,通过记忆和想象,形成表象。“表象沿着两条路线对客体进行概括:一条路线是本着形象进行概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戊戌维新一百周年,本文拟对戊戌思潮的一些主要方面作一考察,力图较全面地勾画其概貌,揭示其价值。1戊戌思潮的兴起,始于民族危机的刺激,维新派首先举起的是爱国、救亡的旗帜。维新派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已经超出“尊朝廷,卫社稷”的狭小范围,而是要“保全国家...  相似文献   

8.
农民负担问题论纲○张龙席群“农民负担”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经常被人们使用,频频出现在书刊和广播电视中。但是,它的含义却十分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很不统一。拿最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公布施行)和国务院制定的《农民承担费用和...  相似文献   

9.
实用社会学论纲[美]哈威廉斯坦福大学的盖瑞尔德·陶里总结出的实用社会学,是一般社会理论的一个延伸。一般社会理论由普适性、可证伪的定理所构成,并以此为基础以一种客观的、无价值偏见的态度去解释客观现实。其知识积累是通过不断发问”此种现象何以会发生?”而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它和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儒、道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依附、冲突到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化的过程。经过长期的选择、改造和重构,中国佛教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从而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来说,它具有适应性、世俗性、调和性、简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作用于佛教的结果,也是佛教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广泛传播的条件。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多成  孔文钊 《社科纵横》2008,23(1):13-1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从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原则、意义和路径等方面全方位认识并把握和谐文化问题,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信息消费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信息学与消费经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信息消费作了系统探讨。作者分析了信息消费的系统性意义、本质规定及其类型,考察了信息消费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了现阶段信息消费的两大特征,探讨了信息消费增长趋势与人口素质程度的相关性原理。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消费社会化不足问题;当前信息消费需求量增大与人口素质低下已构成矛盾冲突,唯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推进整个社会信息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尚未建立。本文从福利经济学内蕴的平等、效率入手,着重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进行研究。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中,平等、效率究竟由哪些变量构成,相依关系又是怎样?社会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能否建立,若不能建立,能否建立福利指标体系和福利指数?在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的前提下,在次优条件下如何寻求平等效率的理论原则和现实原则?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如何寻找平等效率同步增长的最佳模式?本文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雷宏振 《唐都学刊》1995,11(1):11-14
产权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现象不合理、经营行为扭曲的根本问题。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权经济学,切实运用这一理论体系的范畴、方法及所揭示的规律,引导企业的合理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但可以调整好社会分配结构、摆正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真正走向市场,选择合适的代理制形式,实现公司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50年代美学大讨论至今,我国美学原理研究已走过40余载不同寻常的历程。各家各派无论具体观点如何,都由一定的哲学起点和逻辑出发点来支撑整个框架结构,都有各自的方法和研究视野。概括起来说,主要有物性论或机械唯物论视野、认识反映论视野、社会实践论视野、情感心理学视野。本文在批判性地总结建国以来各流派不同视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美学原理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并试图构建新的美学原理框架,这个设想包括七个部分的,即审美需要、审美活动发生、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价值、审美评价和审美文化价值类型。  相似文献   

16.
平衡宪政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政平衡理论假定冲突具有普遍性,并以冲突范式作为其基本分析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有限理性、人的不完善性、中产阶级、规则至上、共和理念、宽容精神构成了其理论基础,而对抗与妥协、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权力分立与政体结构、联邦制与单一制构成了这一理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引言如果伦理学沦为仅仅为某种既定或流行的道德要求作阐释、宣传、注解的地步了,那么,伦理学便不再成其为“学”,理论上的空洞将使其丧失久远的生命力,而面对现实其解释力的贫乏又将使它遭到人们的厌弃——不幸的是,就总体状况而言,我国伦理学的现状恰恰大体如此。纵览国人所著的各种伦理学概论、“原理”、“教程”,其中虽不乏创新的火花,但在总体框架和思路上却大致来自五十年代初成雏形,七十年代趋于完整的苏联人的模式.由于伦理学研究传统在苏的匮乏和现实文化环境的不如意等原因,这个模式既缺乏哲学上的深刻性亦缺乏科学上的实证色彩.于是,在丰富多彩的道德问题面前,在社会对伦理学家的潜在需求日益扩大的现代生活背景下,伦理学却不合常情的日趋式微,走向贫困。本论纲名之为“新伦理学”,其用心首先在于  相似文献   

18.
“契机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契机”原由德文Moment翻译而来,本义指事物转化的关键。近年来,学术领域和各项工作中,契机一词使用日多。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在正确确立契机概念的基础上,将其更广泛地运用到领导科学和各项工作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及道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历史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有其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一定的道德总是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并通过善恶评价造成社会舆论,去维护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科学地探讨道德的起源和社会历史作用,正确地开展道德评价,对于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文新 《社科纵横》2009,24(6):14-17
领导者其地位特殊,社会公众对其领导行为给予高度关注,要求更为严格。领导者具备道德判断能力,是保证其在领导行为中顺利贯彻行政伦理要求的基础前提和重要手段,也是形成领导人格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重视领导者道德判断的重要性及其形成,更要注重社会公共道德体系的建成及领导者道德判断机制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