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枢纽地段,是古代东西方文明荟萃、撞击、交融之地.从古至今,生活在这块广袤大地上的各民族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无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传统艺术及世界文化增添了不可取代的异彩.本文通过对新疆各民族传统舞蹈的论述,阐明传统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调了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对抢救、保护、研究传统舞蹈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艾菊红 《民族学刊》2020,11(3):54-63, 133-134
近些年,西藏林芝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空间不断压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林芝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这三种非遗保护模式的利弊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跳脱以民族为单位的保护思路,代之以区域性的文化空间为单位来进行思考,使这三种模式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文化空间的大环境当中互相促进,从而使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处在完整的活态“文化场”中。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步骤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采取多种形式,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搞好文化遗产日活动;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有效地进行生产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因此,本文从本地区的生态文化现状入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中的意义与作用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因此,本文从本地区的生态文化现状入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中的意义与作用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现代文明和主流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在恶化,加之现有的保护措施与传承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许多弥足珍贵的土家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濒危和消亡,因此,必须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十分有必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其的保护与利用。而通过产业化模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就成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化视角下浦城剪纸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发展动态,而后提出了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也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维护。本文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建设为视角,从立法、行政、司法各环节总结概括出中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主要特色做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法律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先行,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早地受到法律保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特别政策措施,使其得到比以往更有效的保护;勇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救济先河,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成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恿见》精神,明确认识和唤起全社会保护意识,探讨具体落实保护工作会议任务,做好“名录”申报工作;及时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西北地区积极有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甘肃省文化厅联办的“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仪式”7月20日在西北民大学术厅举行。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国家民委教科司赫英杰副司长,文化部社图司孙凌平处长、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主任刘茜以及有关省、区文化厅、西北民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挂牌仪式。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陕甘宁青新及北京各地相关高校的一流学者;“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的负责人,各省区从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地、县市行政基层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西北民大民间文化、民俗学、民族学专业的在读博、硕研究生等200多人参加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研讨中,穿插了到“花儿传承基地”的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实地考察,听取和欣赏当地传承“花儿”的做法和各族民众演唱“花儿”保护工程甘肃试点的环县道情皮影现场进行研讨、参观和保护实践考察。原在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成立的“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经过扩充,结合课题项目聘请、整合校内外专家、著名艺人和传承人完善机构,正式对外挂牌开展研究,今后努力办成以西北地区为重点研究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操作技术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人才培养为己任兼学术和社会文化工作为一体的教育学术部门。  相似文献   

1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传承人是极为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载体和传递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差异,在社会上有着多样化的流动。这种流动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种交流碰撞,深深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的流动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各种影响,要对传承人的流动进行适当的指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支持和培养,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文化也在进一步融合,为促进文化发展与建设,全世界刮起了一股“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数字化时代下,包含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各项事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实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细节,本文将立足数字化时代背景,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个话题展开科学的论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和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北各民族在行动》一书除卷头语和编后共包括4部分,共计收录论文32篇,近37万字。对西北各民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等工作做了很有见地的论述。该书学术敏感性强、资料收集准确、消息传递迅速,在以下几方面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16.
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在客观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拥有少数民族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代表着该省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最高成就;以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基础,分析其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促进该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永续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借以推动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一直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不菲成效。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