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与人大决定权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与人大的决定权存在着紧密联系。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及其地方组织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专属权利,而且首先是一种实体性权力;决定权既是实体性权力,也是程序性权力,重大事项决定权要借助决定权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于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权限范围的理解过于宽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应体现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本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项进行规范,而非体现在对其具体事项做出具体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和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中,对"重大事项"规定过于抽象和笼统,有关范围和标准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地方人大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制度未能很好地实施。由于"重大事项"属于立法上的一种"法律间隙",是无法从立法技术上具体化的,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来合理配置地方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中地方党委决策权、政府决策执行权和地方人大讨论决定权三种权力,并构建这三种权力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探索人大讨论决定"两审制"或"三审制",规范地方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中各权力主体行为,明确各种权力行使的方式方法和要求,建构和完善地方人大讨论决定权行使中重大事项议案的提出与提请、审议受理、重大事项调研、公示听证和重大事项议案或决定草案讨论决定审议程序机制,保障地方人大依照法定程序,采用司法上"造法用法"技术,对"重大事项"进行合理合法的解释,确定"什么是需要人大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保证地方人大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各级人大及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所享有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与监督权并不是在法理上完全独立的宪法和法律职权,而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所享有的“集合性的国家权力”的具体权能内容,因此,重大事项决定权与监督权各自的正当性依据是相互统一的,相互之间的权能区分主要在于各自的事权内涵不同。在处理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过程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应当具有同等的法律拘束力,应当将这两种权力作为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所行使的“集合性的国家权力”的重要权能内容,以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职权的性质来正确地构建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之间的宪法和法律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权力的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5.
重大建设项目是重大事项的内容之一,应当由人大及常委会作出决定。实践中,由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是非常少的。其原因在于人大常委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没理顺。人大常委会与政府对重大建设项目均有决定权。现从二者决定权的性质、行使的侧重点不同探讨人大常委会如何决定重大建设项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山街道人大工委于2002年6月挂牌成立,与原来的镇人大相比,街道一级人大工作的主体、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镇人大代表自行消失,依靠的主体变为辖区内的区人大代表。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双重领导,不再具备法律赋予镇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权,  相似文献   

7.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科学评估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要坚持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合法性与合理性、可行性与可控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从而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可操作的实施办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看重大事项实施是否具备支持性的外部环境;二是看重大事项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可行性与可控性。可操作的实施办法主要包括: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掌握情况;科学评估风险,编制评估报告;运用评估结论,确定化解措施;全程跟踪评估事项,确保实施过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事项会计的"事项"定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项定义是事项会计应用研究的第一步。从Sorter提出事项法的概念至今,事项会计的“事项”如何定义尚没有明确的定论。研究认为事项应从基本事项和汇总事项两个层次来定义,基本事项是能使会计主体价值增加的经济活动的属性或特征集。汇总事项是同类的基本事项相同属性加总以后构成的属性集。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帐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从一桩未决诉讼案会计处理的分歧着手,在阐述和分析分歧各方争论过程和适用准则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关于未决诉讼类或有事项的判断及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关于调整事项及非调整事项的定义及相关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或有事项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不确定性.或有事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不确定状况,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其相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对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对或有事项的全面认识和对或有事项正确地进行确认和披露,同时对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大行政决策之范围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建设中,对于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如何界定一直存在着诸如行政决策难以类型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难以统一、决策程序公众参与度不高等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首先要区分重大行政决策与一般行政决策的特性,其次在确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时,还应该从"重大"的价值属性角度来进一步探讨"重大"的判断标准。重大行政决策范围的界定标准应该尽量客观化和标准化,如果放任行政机关对"重大行政决策"范围的自由裁量权,将会极大地损害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与价值法会计相比,事项法会计的优点在于信息容量大;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个性化"需求;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客观性;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事项法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事项法会计必将取代价值法会计,引领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11—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占比呈"U"型分布,即先降再上升。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披露的重点内容包括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企业发生重大合并或分立事项、企业存在重大的未决诉讼、企业上市前后发生明显的"业绩变脸"现象、企业信用状况恶化,连续三年违约、企业对外提供新的重大担保、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交易频繁、企业海外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发生重大统治阶层变化或军事冲突等政治事件、企业净资产连续三年小于零、企业会计估计发生重大修订、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以及企业利润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以营业外收入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的宪法学通常将代表机关的职权归纳为三项,即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其在国家政权体制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传统的对代表机关职权体系划分不能够准确地反映我国各级权力机关的职能和职权。我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这一规定确认了地力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即对其辖区内的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决定权”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资产阶级一向吹捧其议会是“真正代表全体国民的机关”,是“自由与民主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或有事项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见的一项业务,在处理或有事项的问题上,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有着不同的规定,着重体现在对预计负债的影响方面。就或有事项对财务及企业所得税影响的三种情况即: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和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趋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的全部权力分为重大事项决定权、公司经营业务执行权和公司经营活动监督权 ,分别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机关负责行使 ,由此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既有其先进性 ,又有其缺陷。应借鉴先进经验 ,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事项会计是近年来会计理论探索的新领域,对于事项会计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索和试用阶段。电算化和网络化是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探索事项会计法在财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法,相信,此项研究对于未来的会计改革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几个特殊问题: 调整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关系及其判断依据; 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差异问题; 日后事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审计责任的界定问题; 期后事项审计报告日期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筑于价值法之上的传统功能驱动信息系统导致一方面相关信息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大量信息冗余重复.只有构筑于事项法基础之上的事项驱动信息系统才能履行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通过两种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比较研究,揭示事项驱动型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立体监控,这种模式已成为网络时代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