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察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发起过程可知,它是延安文化界有领导、有计划开展的一场全国性文艺运动。“利用旧形式”活动是这一运动开展的基础,毛泽东的“民族形式”命题是这一运动的理论依据。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新的民族国家的新文化,其最大意义在于一条新的文艺道路和方向的重新选择与确立———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2.
"一村一品"与现代农业组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阐述了"一村一品"运动的由来、内涵和实质,对世界各国开展"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做法和我国"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情况加以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村一品"运动与现代农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出依托现代农业组织发展深化我国"一村一品"运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晚清废缠足运动是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初步尝试,也是女性身体解放的起点.与这一时代思潮相呼应,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应运而生,记录了废缠足运动的曲折历程,为我们了解女性身体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退出印度”运动是印度现代民族独立斗争洪流中的最后一次巨大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年以来的英印矛盾的不断积累与激化,是导致“退出印度”运动的根本原因,而1942年8月9日的大逮捕是诱发“退出印度”运动突发的直接原因;“退出印度”运动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退出印度”运动的爆发方式是自发的,其进程是有计划的,动机是非暴力的,结果则是暴力的。  相似文献   

5.
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是研究中唐文学的热点和不可能回避的内容,而发生在同时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在精神实质上有无内在关系,这种内在关系是什么,各自以什么样的面目(文学理论、文学作品)来表现的?时代的政治革新要求与思想意识形态的振兴必然要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中唐时期无论是对革新的希望、疾呼,还是革新失败后的苦闷、寻求;无论是哲学思想上的反思、复兴,还是文学思想上的追求,都充满了革新的要求和革新失败后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晚唐文学都染上政治革新、儒学复兴、参与现实与文学创新的鲜明色彩."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出现,以险怪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浅俗为标志的元、白诗派的崛起,刘、柳诗歌的深沉与孤峭,郊、岛之音的深入人心,司空图对王、孟、韦、柳的追踪,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别开生面,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中等人对时事的冷嘲热讽,只要认真清理其思想和文学渊源,都不难在中唐政治革新及其社会影响中找到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古代知识分子以拯救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表现,具体讲,就是以文学干预现实的"致用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6.
知青运动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青运动是20世纪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政治运动.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知青运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青年的社会就业问题,它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密切相关.毛泽东认为,农村是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是吸纳性最大的劳动群体,农业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通道,因此,提出面向农村的就业方针,并以运动的形式付诸实施.毛泽东在考虑青年就业问题时,基本上是从政治角度考虑,而不是从经济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民歌运动"与毛泽东青年时期曾一度钟情的"新村主义"有着极深的政治伦理联系。甚至可以说,新村主义作为—种意味深长的历史哲学情结,在毛泽东那里借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得到了全新的替代与复制,并与这种大规模的替代与复制一道演为举世咋舌奇观的"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8.
"广告创意"与"广告策划"的概念在我国广告理论界和实务界得到了广泛而频繁的应用,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两者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却处于"集体无意识"的含混状态.重要概念间的混淆既为相互交流设置了人为障碍,更不利于学科理论建构的发展与深化.以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对"广告创意"与"广告策划"的内涵和外延予以梳理与辨析可知:广告创意与广告策划是现代广告运动的支柱;不论是广告创意还是广告策划,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两者间交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使得广告运动构成一个具有自我创新性的动态系统.同时,广告创意与广告策划有着极大差异性,在内涵上有质的规定性的区别,在外延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对广告运动的实施目的、运作层面、思维方式、操作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概念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在阐述既往国内一些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视角提出,国际关系是国际性组织实体及体系之间的存在与运动。它作为一种事物,也有其要素和结构。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体是国家,其属性基本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属性。国际关系的结构基本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静态结构是指在相对的时空范围内,主要考察国际关系实体及体系的质量。动态结构是指国际关系的运动过程、运动规则、运动现象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是特指中共中央提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期间内的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运动正是在逐渐摆脱从属于政治运动的社会开放过程中,在促成文学与政治之间保持着相对宽松而渐趋平等的关系的基础上,呈现出自主化、审美化、商品化的运动形态,进而推动着中国文学在自主发展中不断拓展其审美自由与市场生存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以尼采为代表的西方“欲望”哲学体现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儒家思想中的“刚性”同样有此意蕴,但二者却存有本质的差异。“欲”、“刚”都是奋勇向前的活动,但前者其动为向外逐出,缺乏精神力量,是假有力;后者其动为自内里发出,精神上充实有力,更为充畅持久。西方以“欲望”作为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核,现已显示出诸多弊端。以此为鉴,中国竞技体育文化要以更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儒家“刚性”思想来建构。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国社会为一身份社会、伦理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从当代法律解释学这一视域出发,结合传统中国社会之特质,传统中国具备不同于西法意义的“礼法”文化当属自然。传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一多相融”本体论哲学决定了传统中国法文化是“礼法”同体法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盛会。50年来,民运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内容、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促进繁荣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民运会入手,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及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蝴蝶君》:从边缘走向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美国戏剧舞台上,表现东西方爱情戏剧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剧中的西方男人总是身处突出的中心地位,而东方女性总是身处边缘。当代美国剧作家黄大卫努力重新建构遭美国式的东方主义话语所压抑的亚裔美国文化。他在其代表作《蝴蝶君》一剧中跨越传统戏剧的框架模式,将剧中男"女"主角的关系作了象征性的转换,从政治、文化、哲学以及男女性别诸方面颠倒了传统东西方角色关系,使东方女子的形象挣脱了"边缘"枷锁的束缚,从"边缘"走向"中心"。同时,剧作者希望该剧能够纠正种种文化和性别的错误感受,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由对立、对抗转为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象”的现代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余年来对中医学的捆绑,皆根源于物质本原论哲学,而物质本原论属于还原论。现代科学和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已证明,物质并非宇宙的本原和唯一实在,关系存在要比物质实体更为本始,更为丰富。"证"为病"象",所标示的是人之生命系统的自然整体关系,其内涵和所藏信息远大于生命系统的物质构成,并对其有统摄作用。辨证论治不细究因果关系,却把握并合理处置了全部相关因果关系。中医之"证"和"象",不能还原为西医之"体",二者属于在认识上永远不能沟通的两个层面。中医之"证",是独立的能够自成体系的科学领域,有自己的无限发展远景。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成果都可以考虑为我所用,但一定不可放弃以"证"/"象"为本位,一定要保持对对象自然整体状态的全面考察。超越片面性哲学的束缚之难,是中医存亡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在面对这种难局的斗争中,从中医的视角,更加彰显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伟大成就。维护和弘扬中医学,既是时代赋予我们发展中国医学事业的使命,也是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中选取三个论争中心“天人之辩”、“古今之争”、“言意之辩”为角度,在人与世界、传统与现在、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上,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进行若干比较研究,以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并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7.
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少林武术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璀璨耀眼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逐渐吸收禅宗思想的文化精髓,原本具有明显技击搏斗特征的少林武术,与弘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为主旨的佛教思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少林武术以此在众多武术派别中发扬光大,成为影响中国武术发展的主要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必须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偏弱等诸多问题。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准确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观"在审美中的重要地位,从"观"的滥觞之地,即《周易》哲学的"观"着眼,分析其美学命题"观物取象"、"观卦"中的"观"等所具有的美学意义,以揭示"观"在中国传统审美方式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