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斌 《殷都学刊》2010,31(3):102-105
名僧喜欢佳山水,自晋已然。东晋后期庐山高僧慧远三十余年迹不出山,多次游览山中美景,同他的一群信徒咏唱和描绘山水景物,成为早期山水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慧远的《游石门诗》、《游庐山诗》、《庐山记略》,是东晋山水文学的佳作,是了解晋宋之前庐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宝贵资料,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产生过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文论家和文学史家对东晋玄言诗的评价,是贬多于褒。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称之为“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钟嵘《诗品序》斥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时至当代,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对玄言诗的评价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讲...  相似文献   

3.
姚晓菲 《江淮论坛》2005,(5):171-176
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另类”的东晋文学关注较少,但随着文学史研究的深入开展,东晋文学的研究状况发生很大改观。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三个时期,对百年来东晋文学的研究材料做一综合评述,以期凸现各时期研究的嬗变轨迹,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4.
东晋时期,《庄子》随着玄学的兴盛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学特质,它与东晋的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东晋文人将《庄子》对人生哲学的思索融和到诗歌抒情之中,这不仅拓展了东晋诗歌的题材,也升华了诗歌的意境,在诗歌情景交融之外强调理与情的结合,《庄子》成为流淌在玄言、隐逸、游仙、山水等东晋文坛主要题材中的一股潜流。通过与文学的结合,《庄子》亦扩大了影响,实现了庄学传播从玄学领域到文学领域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正> 张可礼先生继《三曹年谱》、《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选译》等论著之后,最近又推出一部功力深厚的新著——《东晋文艺系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张先生是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的高足。陆先生认为要搞文学史研究,第一步要做朴学工作,第二步要做史学工作,第三步要做美学工作。细察张先生治学的根基和路数,可以看出受陆先生此“三部曲”影响颇深。前些年搞建安文学,他重点先搞了一部《三曹年  相似文献   

6.
张衡的《归田赋》向来被视为是两汉辞赋史上的经典,但它的第三段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弋钓活动违背了山水田园文学应有的闲适和乐的情调,二是语意复沓,破坏了全文简洁的风格。弋钓活动的描写是受到畋猎类大赋的文学史惯例影响的结果。直到东晋时期,随着山水田园文学的成熟,这种内容才从同类创作中消除。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陈庆元近年来,各种文学史的撰写方兴未艾,其中,区域文学史似有异军突起之势。囿于笔者所见,区域性的文学史,已经问世的至少有《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台湾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和《江苏新文学史》等。而且有迹象表明,这类文学...  相似文献   

8.
张小夫 《兰州学刊》2005,(5):301-303,300
刘宋文学与东晋文学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刘宋时期勃兴的山水田园诗歌,与东晋时期的玄言诗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刘宋文学对东晋文学的扬弃是有迹可寻的.本文即旨在从《世说新语&#183;文学》篇中部分条目来对此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作为兼具“史、论、评”的文学著述,历来被人忽视的是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性质。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不仅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学史学体系,刘勰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史家,还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撰述方法。如何占有和整理从远古到齐梁的文学发展成果,才能更好的反映前代文学史的情况,就此文学史撰述的方法问题,刘勰提出了两个基本点:一为“博”,二为“史”,从而成就了《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自最初的林传甲、黄人的同名的《中国文学史》、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乃至胡适的《白话文学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陆续面世以来 ,中国文学史的编撰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新文学史已经发展成颇为完备的学科 ,文学史的编撰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些年来 ,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各具不同观念、不同体制、并且详略歧异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已经出版了上千余种。然而 ,文学史家的精力和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通史、断代史和分类史的编撰方面 ,较少注意地方文学史的研究。地方文学断代史陆续出…  相似文献   

11.
“重写文学史”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系统最为强势的话语行为。谢冕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和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最具代表性的史著。它们从诸多方面体现了当下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它们为 2 1世纪新型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出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方维规 《河北学刊》2022,(4):110-119
1854年,肖特所著《中国文学论纲》为世界上首部中国文学史,至1926年卫礼贤的《中国文学》出版,二者虽时隔70余年,但均属于德国早期的中国文学史纂。欧洲早期中国文学史纂虽已处于“文学”“文学史”和“文学史纂”等观念变迁之时,但在很大程度上套用了典型的西方文学史编写模式。当初,现代“文学”概念远未占有主导地位,西方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纵贯中国文化主要书籍,儒释道兼收并蓄,尤其见重孔子和老子思想。杂文学观主导下的文学史叙写方式,一般是通过阐释中国思想和文化来把握中国文学,其中一些观点迄今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学史的治学领域中,不知始于何时便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识左右着。文学革命初期把国民文学与贵族文学、写实文学与古典文学、社会文学与山林文学两两对峙,”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阐释的民间生动的“活”文学与御用文人制作的“死”文学壁垒分明,闻一多在《战后文艺的道路》一文说的统治阶级文学与被统治阶级文学径渭分野,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学系统与非革命文学系统的排列分类,无不徘徊着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识这一幽灵。在世纪之交,当我们重新考察中国20世纪新文学的产生、构成、形态、品位、形式、倾…  相似文献   

14.
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国内流行的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学所余冠英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文学史著作,主要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这些著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困于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局限,主要从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角度界定文学,并以此为基础来论述文学的发展观。时隔三十年,学术界早就不满足于这种阐释方法与阐释角度了。有识之士在中国文学的具体研究中也早已突破了反映论的樊篱,对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学…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 ,我对文学史理论的关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 ,新时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展开了文学观念、文学方法的讨论 ,作家、理论家开始反思文学与文学史的研究 ,不少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但理论说明的深度不够。 90年代 ,文学史理论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态势 ,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 ,专题学术讨论会多次召开 ,有关论著也已出版 ,如《文学史哲学》(陶东风著 )、《文学史新方法论》(王锺陵著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陈伯海著 )等。董乃斌主持的“中国文学史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不是单一的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以往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辽金文学却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就是元代文学除元曲之外,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辽金两代,此前并无一部像样的文学史。影响最大的两部文学史著作,即文革以前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和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不过把辽金文学附翼在宋代文学之后,成为宋代文学十数章中的一章而已。究其原因,对辽金文学的缺乏了解恐怕是个重要因素。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梓行的周惠泉先生等主编的《辽金元文学史话》却以空前的规模,以“史话”的形式,展示了辽金元文学的全貌。全书评述作家达180余人,覆盖面之广直至今日创所未有,可以说它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的“空白”。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建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现存流行的文学史中质量较高的一部。但由于它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产物,有一些观点和论述显然已不能适合新的要求了。为此,文学研究所的同志们正在着手编写一套长达十四卷的新的文学史。为了使新编的中国文学史写得更完美一些,本文准备就该书《诗经》一章中的“歌咏劳动之作”部分,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求正于文研所同志与广大读者。《诗经》中关于劳动的诗,很多文学史都是借用古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话来概括的,引证的作品则不外乎《魏风》的《伐檀》、《硕鼠》和《豳风·七月》。  相似文献   

18.
萧涤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唐代文学专家。萧先生的杜甫研究,尤享誉海内外。他还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乐府诗词论薮》、《中国文学史》、《皮子文薮》等多种著述行世。他不轻易动笔,却篇篇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9.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论著(如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李梦阳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明代文学的拟古派。这实际上维持了清人(《明史·文苑传》及《四库全书提要》等)以来的观点。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已提出不同看法,高度评价了李梦阳的文学成就。国内有章培恒先生《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一文(1985年在日本发表),亦力纠旧说。本文力图对李梦阳与晚明文学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公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是一个较大的研究课题。就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而言,其对于文学的分期大约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按社会形态分,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就分为奴隶制时代的文学、地方分权的封建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衰弱时代的文学等阶段。另一种是根据朝代划分,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分作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等阶段。还有一种是按历史时期分,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就分为古代、中世、近代等阶段。这三种分期法中,第二种最为通行,因为它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重视时间顺序的思维方法,因此现在各大专院校文科开设文学史课,都是按朝代分期讲授。但这三种分期,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第一,所谓“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