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包括制片人、导演、演员在内的整个电视剧制作团队中,还是在电视剧策划、拍摄、后期销售这条产业链上,作为一剧之本的编剧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部电视剧如果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观众就会在坊间争相议论这部"谁演的"或是"谁导的"作品;而一部电视剧如果获得了极高的投资回报,影视圈内的公司、媒体还有很多业内人士则会把这部"谁  相似文献   

2.
《奋斗》:励志也时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楠 《今日南国》2007,(22):64-65
引起热评的《奋斗》现在被称为"每个‘80后’必看的电视剧"。青春励志题材再一次成为荧屏新宠又一部没有在任何卫视频道播出的电视剧凭借口碑迅速走红,成为社会热点。这部电视剧以"青春励志"的名义,先后亮相地方电视台地面频道,在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收视一路飘红,创下佳缋之后,该剧回到故事的发生地北京。国庆长假期间,该剧成为北京地  相似文献   

3.
正3月5日举行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透露:最近两年新剧上市数量不断减少,2017年有241部,2018年是国产电视剧的"小年",仅有194部,为十年来最低。相比2012年的391部,减少了近200部。而收视率不足0.5%的"炮灰剧"在2018年新剧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达到了82%。(3月7日北京青年报)"炮灰剧"就是指收视率低、寿命短、影响小的电视剧,在过去的一年中,这类电视剧达到了电视剧总量的  相似文献   

4.
肩膀是用来依靠、背负和担当的,尤其是男人的肩膀。看一个人的品性,尤其是看一个男人的品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看他有没有敢于担当的肩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的肩膀,除了担起自己生活家庭的担子,还要有社会担当。真正的男子汉,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情怀。铁肩担道义。能主动地肩负起道义之重任的肩膀,是无私的、高尚的、坚强的。只有这样的肩膀,才堪称"铁肩"。  相似文献   

5.
葛升 《人力资本》2008,(5):38-40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总是忙忙碌碌,因而难得有时间看全一部电视剧。可是偶尔看了一集《士兵突击》,我便找来光碟一个人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30集约20个小时的“一部没有一点女人戏的纯爷们电视剧”!熬红眼睛的同时,剧中许三多从一个窝囊“龟儿子”成长为陆军最顶级的特种部队的优秀士兵的过程,带给我了很多管理感悟与共鸣: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岁首播出的长篇历史剧《雍正王朝》是一部光头长辫冠盖云集的男人戏。按照“后宫不得参政”的大清朝祖制(后来慈禧破了规矩),这部表现雍正治理天下的电视剧没有贯穿始终的女主角。但“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凭着她对女性戏的擅长,对剧中不多的几个女性角色的表现各有情致,为这部男人戏增添了丰满的羽翼。  相似文献   

7.
善良     
关邑 《山西老年》2009,(3):43-43
一位老人被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撞着了,老人倒在地上。当时,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男人。男人一看老人挣扎着要坐起来,就赶紧说:"你先别动,我问你,伤着哪里  相似文献   

8.
交电费     
小贺 《可乐》2008,(12):57-57
老魏是槐园小区的水电管理员,负责收该小区的水电费。这天。他来到B栋四楼的一户人家,开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老魏说:"请把你家上个月的水电费交了。"男人问:"多……多少钱?"老魏翻开本子,看了看,说:"水费35元,电费65元,刚好100元钱。"  相似文献   

9.
中国男人经常把浪漫当做一种秀,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不把它当做一种人生态度。有人曾在情书里诗情勃发:不管经历怎样的狂风暴雨,我都将永远伴你左右。情书后面却附有这样一个更真实的注脚:对了,这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6)
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身体不爽,那是上帝的安排;同样,男人每4年也有那么一个月的生理期,这其实也是上帝安排的,他为全世界的男人安排了世界杯。莫名兴奋、精神恍惚、烦躁不安、哭笑无常……世界杯一开始,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男人们都失去常态。男人不能没有世界杯,就像女人不能没有"大姨妈"!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烽火即将点燃,男人的"大姨妈"来了!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里,男人们将进入他们4年一次的生理不适期,而足球,无异于吗啡——是镇静剂也是兴奋剂——连续使用容易上瘾。  相似文献   

11.
"不用香水的女人,是没有前途的女人。"可可·夏奈尔的这句名言,颇有替自己产品打广告的意思,因为她是制造香水的人,虽然因她的善念挽救了多少年华渐老的女性,又让无数青春爆棚的女孩美美地做着她们的"叛逆"之梦。与此匹配的另一名言是送给男人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看就是励志的口号,不会有人误以为是征兵打战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李青 《新天地》2015,(2):24-25
日前,一部由徐克执导的3D版电影《智取威虎山》勾起了人们心目中那个多年的"杨子荣"情结,一家老中青三代进电影院看杨子荣活捉座山雕,追忆往昔,几成盛况。算上这部电影,作家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已经先后被改编为一部现代京剧、两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1957年,曲波的这部《林海雪原》出版,曲波在开篇献词中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小说有虚构,但是70年前的东北剿匪战场上,英雄杨子荣确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7,(21)
近日,得知看小区地下车库的那户苏北人家被换掉了。一直以来,在我们小区地下车库一角的值班室中住着一户苏北人。这个家庭并不富裕,他们受雇于小区的物业公司,以在小区里看地下车库为主业,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时间了。在车库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女主人坐在躺椅上看杂志、听音乐,男人除了看车还承担了小区内的一些类似于小修小补的杂活儿,闲下来时也戴着老花镜伏案灯下,这是这家人的"标准情形"。听说他们还有个女儿在读大学。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个民俗:凡未婚男子,都被看作是未成年人。哪怕七老八十了,还得被称为“老小孩儿”。对此,原来我一直不明白原因,婚后我似乎明白了:没有经女人这所“大学校”培训的男人,是注定不能成为成熟男人的。  相似文献   

15.
开怀一笑     
《阅读与作文》2011,(6):48-48
最短的作文 这天,老师要同学们晚上在家里看一集的少年电视剧后,写观后感。小明没有看电视剧,第二天,他写了一篇两字的作文:“停电!”  相似文献   

16.
黑米粒 《新天地》2013,(1):24-25
这个真实的故事如电影情节般曲折动人。一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有两部电影对青年人影响很大,一部是《冰山上的来客》,一部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那时,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人说山西好风光》。那时,在北京三里屯,一个叫俞湖的小姑娘对这两部电影的迷恋就不仅仅是唱唱这两首歌了。15岁的小姑娘情窦初开,爱上了这两部影片的主角梁音,幻想长大后嫁一个梁音这样的男人。  相似文献   

17.
男人与酒的关系向来就是一部男人品位的成长史。村上春树曾经这样描述到:"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应该就不必这么辛苦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你接过,静静送入喉咙里,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在有些人眼里,古老的苏格兰威士忌也许不再"与时俱进"了?实际上,它那多层次的细腻口味,与入嘴瞬间辛辣冲击感的融合,最受当代都市男人的青睐。从某种角度,威士忌最流行的两种饮法代表了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在酒吧,和朋友们兑着汤力水,觥筹交锴,热热闹闹;另一方面回到家,加上纯净水,独饮那份滋味。  相似文献   

18.
英语笑谈     
Just Spots A man goes to the eye doctor. The receptionist asks him why he is there. The man complains, "I keep seeing spots in front of my eyes." The receptionist asks, "Have you ever seen a doctor?" The man replies, "No, just spots. "中文注释:有一个人去看眼科医生,接待员问他的眼睛怎么了,男人抱怨道:"我总是在眼前看到斑点。"接待员问:"你以前看过医生吗?"男人回答道:"没有,只看见斑点。"  相似文献   

19.
有"牛棚琴师"之称的女子是如何颠覆成语"对牛弹琴"这一典故的?这中国到底有何启迪性的励志创业故事?请看——成语"对牛弹琴"说的是这样一个典故:音乐家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琴曲,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牛并非没有听到琴曲,而是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多比喻说话  相似文献   

20.
以色服人     
有这样一段经典语录:男人婚后夫妻感情就逐渐衰退,一进商场他就喊累,看什么东西他都乏味,你化不化妆他无所谓,你穿什么新衣裳他不理会,你一打电话他就说“正在开会”,每天回家倒头就睡,喝没喝酒他都装醉,有人说这叫爱情疲惫。可是男人对别人老婆也许永远没有审美疲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