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对子女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说重成材而轻成人。文章通过对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分析,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既要与现有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时,更应秉承中华民族一贯的以孝悌为本的传统人伦关系、以德立身及相应的道德规范的家教传统。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传统文化与家训祖规;西方文化与湖湘文化;师友砥砺与丰富阅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作为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虽然他的思想中存在许多消极落后的成分,但是他所大力提倡的经世致用的学风,以及他所提出的"义理为体,洋务为用"的思想,在客观上对于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文化思想是一个以理学为核心、儒学为主体,同时杂糅一切对其体系有利的诸子百家思想及西方近代文化而构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义理为主、经世致用为辅;以儒学为主、诸子百家为辅;以宋学为主、汉学为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西方近代文化为辅。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文化思想是一个以理学为核心、儒学为主体,同时杂糅一切对其体系有利的诸子百家思想及西方近代文化而构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义理为主、经世致用为辅;以儒学为主、诸子百家为辅;以宋学为主、汉学为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西方近代文化为辅。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文化思想是一个以理学为核心、儒学为主体,同时杂糅一切对其有利的诸子百家思想及西方近代文化而构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兼容并蓄”性是其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体现为义理与经世致用、儒学与诸子百家、宋学与汉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四个方面的兼容。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家族与基督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南在清末民初以反基督宗教而闻名天下.湘乡曾国藩的中兴名臣美誉得自他对打着基督教旗号的太平天国革命的镇压,而对天津教案的处理又使曾国藩名誉扫地.曾国藩对基督教的反感并未在这个以儒教传家的清末最有影响的家族里得到全面彻底的传承,其后人在辛亥革命这样的社会巨变中有几位由儒入耶,改宗基督教.他们赋予基督教以自救救人的功能角色,希冀借助于对西学与西教的接受和传播,实现其先人曾国藩的自强中兴之梦,这种可疑的救国方案彰显了曾经被曾国藩奉为圭臬的儒教在其后人心目中的得失利弊.  相似文献   

8.
当下文艺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文艺传播媒介接收到名目繁多的文艺作品、文艺思想和文艺信息。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耕读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现代耕读文化代替了古代耕读文化,但是,现代耕读文化却在文艺传播多样化的今天偏重于“耕”,而忽视了“读”,现代耕读文化的发展堪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归纳分析法从曾国藩修身内容、思想渊源、影响等诸方面来剖析曾国藩的修身思想,对当代青少年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拟从狭义文化视角.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曾国藩与近代西方文化、曾国藩与湖湘文化、曾国藩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等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简要评说,并以此祈望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源流与影响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期的曾国藩深受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影响,曾国藩的文化品性中打下了这两种相互交汇的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影响在湘军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挑兵选将还是治军打仗,其思想文化理念无不烙上了这两种文化影响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以善于为湘系集团培植人才而著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部属进行培养,在培植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部属不断地进行训导、激励和考察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最终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这些人不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充当了曾国藩的助手,也对近代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传承与家教实践,历来受到后人关注。他继承发扬了祖辈以耕读为本的家风,对儿女倾心爱护、灵活施教,对弟妹反复训诲、大力提携,对妻妾恪守礼道、严格要求,形成了尚耕读、务勤俭、重孝友、戒骄奢的家风特色。由于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殷勤培育,100多年来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早已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历史现象。探寻曾氏家风家教的思想与实践源流,对今天我们深入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 :钻研义理之学、镇压太平天国和开创洋务运动。而这三件事都与对传统文化 ,尤其是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分不开 ,因为他起家词林 ,潜心经学 ,对理学有很深的造诣 ,并将读书与修身结合起来 ,即学术、心术、治术联通一气 ,向“修、齐、治、平”的境界努力。他所做的后两件事 ,其实都是学以致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思想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诸多成果,但究其成果而论,研究话语模式过于“教科书式化”或是“先入为主”化,本文拟以当下研究为依托,结合新文化史话语模式,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能提出“学洋务”的原因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和湘文化的熏陶,尊崇“经世致用”等文化心理上分析,将有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做出“学洋务”选择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是一种为人之道,一种治学方法,而且是具有接近认识论的初步分析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它源于宋学、汉学,是儒家思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但曾国藩给予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办事治学、治军打仗、政局评议诸方面进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钻研义理之学、镇压太平天国和开创洋务运动。这三件事,都与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分不开。他起家词林,潜心经学,对理学有很深的造诣,并将读书与修身结合起来,即学术、心术、治术联通一气,向“修、齐、治、平”的境界努力。他所做的后两件事,其实都是学以致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双峰一中的前身双峰书院始创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她是湘乡中十六里(今双峰县境)文化传播的中心,曾氏家族与书院有着极深的渊源。曾国藩在《先大夫置祭费记》一文中于宗器下写道竹亭府君砚池一个……国藩昔侍亲侧,见先大夫逢三八课日,则晨起洗砚,谓效法邑中耆宿彭薄墅先生之所为也。手抄文二本,亦肄业双峰书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被认为是“一宗宋儒”,但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内涵除了坚持宋儒的德性修养之外,还进一步拓展了其“周知庶物”的智性与刚直明强的血性方面。应该肯定,曾国藩的人格理念充分表达了他对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兼容并蓄,也体现出明清以来价值观念变革的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