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走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妇女规模地走向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在研究农村妇女从业现状的同时,研究农村妇女劳动力分流的原因和规律,研究合理的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对于探索如何加快吉林省富省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0~2006年辽宁省农调队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就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对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以及影响下一代子女教育投入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妇女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家庭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非农就业转移在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与农村教育发展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确立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就业模式。这种总体就业模式的变化,使农村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妇女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农村妇女就业的机遇与困难同时存在,而且在省内各地区农村妇女发展状况不平衡。我们以1995年吉林省1,000样本的“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及发展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为根据,给出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状况的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妇女从业结构的因素。根…  相似文献   

4.
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和就业对策研究—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女性在劳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就业弱势地位十分明显,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是社会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个区(市、县)2000份调查问卷表的分析,结合座谈和实地调查感悟,对成都市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农村妇女的就业现状、就业障碍和就业意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都市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三大政策、制度和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5.
陈锋 《西北人口》2011,32(1):83-87,94
本文根据辽东地区幸福村的调查,首先呈现出当前农村妇女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性等家庭地位方面的现状,进而阐述与分析了闲适在家并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却获得支配性的家庭地位的悖论性。其原因是在既有的婚姻市场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通过村庄的经济分化与夫妻情感需求增强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笔者提出了"依附性支配"的概念作为当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补充了已有的多从农村妇女自身经济能力的提高与参与社会性的大生产来理解这种现象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杨丹  丁恒  曾萤 《西北人口》2023,(5):110-126
农村妇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的重点群体,为农村妇女赋权赋能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实现家庭和社会和谐,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文章首先基于相对资源理论和文化规范理论剖析非农就业对农村妇女家庭决策赋权的作用机理,其次使用CGSS(2017)数据基于广义精确匹配(CEM)方法建立逆概率加权回归(IPWRA)模型,分析夫妻非农就业模式的差异对农村妇女家庭决策赋权程度的影响,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ME)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是影响农村妇女家庭决策赋权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取决于夫妻双方就业模式的差异,妻子非农就业主要依靠性别角色观念和收入效应赋予农村妇女“能力性”领导权,丈夫非农就业主要通过让妻子递补性地承担家庭决策赋予妻子“缺席性”领导权,而且不同的夫妻就业模式对子女教养、父母奉养、家庭用品支出分配以及购买高价家庭用品等事项决策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农村妇女生育状况分析吕鹏俊龚幼龙冯忠蕙(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系200032)(西安医科大学卫生系710000)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及生育模式也在发生很大变化。本文拟剖析西北地区农村妇女目前的生育状况及特...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妇女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无论是转移规模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都低于男性。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农村妇女的就业状况,分析不平等及性别歧视是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建议政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男女两性平等,从而促进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7年湖北省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疾病负担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疾病经济负担显著促进农村妇女从事非农就业,而疾病照料负担显著抑制农村妇女从事非农就业,这种影响力度随着治愈时间增加而消减。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家庭成员患病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的影响机制不同,老人患大病所产生的照料负担会驱使农村妇女增加非农就业,且儿童患大病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也会迫使农村妇女减少非农就业。基于此,本文从农村疾病防治、集体照料和灵活工作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姬顺玉  王晶  刘伟 《西北人口》2015,(1):123-128
农村妇女是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为解决农村妇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农村妇女对于小额贷款的实际需求特点和影响贷款需求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甘肃地区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贷款需求、贷款者年龄构成、文化水平,贷款额度、贷款用途、影响贷款需求的因素以及贷款服务支持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忆春  高新才 《南方人口》2006,21(3):46-51,45
本文利用甘肃中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农村妇女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恶化的水环境和农业环境以及较差的庭院卫生等对农村妇女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农村妇女低下的文化素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农村妇女素质提高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农村妇女地位的高低,影响着农村生育率水平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会有力地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和降低农村妇女生育率,从而切实地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妇女地位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地位的高低。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农村妇女地位的高低,影响农村生育率水平和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工作。解放以后,妇女同男子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获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谓“农村妇女婚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姻关系迁移外省外地落户而形成的人口流动。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管理农村、市郊、城市之间的人口,实行了一整套控制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农村人口之间因通婚而迁移,政策还是允许的。因此,婚迁现象历来有之。如灾区农村妇女为躲避自然灾害离乡婚配等。近几年,外省农村妇女来浙婚配的人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1985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外出经历对农村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相似文献   

15.
郾城区(原郾城县)是国家级“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区。 宣传教育入人心郾城区在关爱女孩行动中,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开展了一系列“人性化、零距离、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该区把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和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全区9个乡镇中就有两名女镇长、6名党委委员,妇女党代表占20.5%;通过培训,15万农村妇女成为“田秀才”和生产能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妇联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以建立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创业。截至目前,全镇共创建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5个。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巳成为决定我国人口控制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我国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状况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就我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的发展变化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8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初婚初育间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婚—初育间隔体现了头胎生育时间早晚和初婚后避孕的情况。我国大部分夫妇都是在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才采取避孕措施。75%的人在结婚的第二年内生了第一个孩子。城市和农村妇女的初婚—初育间隔模式是相似的,但城市妇女的间隔略比农村妇女长些。生存分析显示居住地(农村或城市)、文化程度、初婚年龄对初婚—初育间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把提高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素质作为人口计生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增强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意识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关爱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村村行”活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是70年代末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到80年代初期,吉林省农村生育水平已经降低至更替水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981年吉林省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首次降到更替水平,为2.11,此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1989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13。二十年左右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把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相联系,无论是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还是生育孩子数量的多少、生育时间的早晚、性别偏好等方面都基本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