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以下4个内容:1.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白居易的初恋悲剧和论述了该悲剧是白居易写成《长恨歌》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2.肯定了《长恨歌》是写李杨爱情,并肯定了李杨在史实上存在深厚感情;3.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是: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和杨国忠“终成其乱”,与李杨相爱无直接关系;4.陈鸿的《长恨歌传》与白居易《长恨歌》是持相反立场。历来以《长恨歌传》作为研究《长恨歌》的主要依据,必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诗人白居易的一段悲剧式的初恋,然后通过再现《长恨歌》中的李杨爱情悲剧,阐释了《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悲剧其实是诗人自己爱情悲剧的投影。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问世起,便家喻户晓、“童子解吟”。经过十二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今仍然深为人们所喜爱。虽然它只不过是一首以皇帝及其宠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叙事诗。是它对“汉皇”、“杨妃”腐朽生活的揭露批判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吗?是它道出了封建君主荒淫误国的千古遗恨吗?为什么《长恨歌》具有如此巨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作者在这首诗里实际告诉了人们一  相似文献   

4.
劝讽主题说论证了《长恨歌》描写李、杨真情对于表现政治主题的重要甚至关键作用。如果不大力渲染李、杨真情 ,《长恨歌》表达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其有限或难以实现。这一进展是劝讽说与讽谕各说的根本区别 ,其意义在于突破了《长恨歌》主题研究最大两说爱情说与讽谕说的尖锐对立 ,确立了《长恨歌》选择的“动之以情”的表达方式 ,可以有效解释《长恨歌》文本特征、结构的统一性、白居易自述“风情”、将《长恨歌》归入感伤诗、对重要史实的艺术处理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 ,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的说是对唐明皇“风情误国”的讽喻 ;有的说是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爱情的歌颂 ;也有的说二者兼备 ,“既有讽刺 ,也有同情”。对这些见仁见智的说法 ,我无所偏重。近日细细重读之后 ,却发现浸透纸背的 ,是一种撼人心魄的人性的悲剧 ,是作为人的种种无奈与凄凉。生与死的主题 ,历来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构成人性悲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生命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 ,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人性的悲剧。哪怕是贵为天子的唐明皇 ,也同样在这种矛盾下面无遁形之处。手…  相似文献   

6.
《简·爱》展示的是一条寻爱之路,夏洛蒂对悲剧人生的深刻体验,以女性情感和心理体验的真实,自传性质的叙述,使作者与主人公水乳交融、“自我实现”;独立的生命意识的潜藏在爱之旅途中,对爱情、道德和宗教的独立自主理解,表现出“宗教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的文本结构可以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面。表层结构是文本的时空构成,中层结构是作者的情感脉络,深层结构是政治与爱情的矛盾冲突。爱情与政治的两难,既是《长恨歌》文本的深层结构,也是《长恨歌》深层哲理意蕴之所在。这一两难结构的实质是人类自身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这一冲突的结果则是真正悲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相似文献   

10.
论述尤金·奥尼尔坎坷的个人生活经历 ,他的悲剧审美观以及在作品《天边外》中所表现出的普通人的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深于诗,多于情者",其《长恨歌》是真情痴情流溢的千古名篇,它的魅力源自其情感空间的有效建构,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作者结合自身恋爱悲剧,借用李杨"明星效应"给李杨悲剧赋予了人类普遍的爱情"长恨"的情感审美内涵,从而确立了典型的"空筐结构";第二,《长恨歌》发展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了极具抒情性的意境化的叙事艺术;第三,象征、比兴等联想型的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情感化的史实剪裁、情节的淡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恰当地进行审美创造的艺术空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戏剧艺术打从它一诞生的时候开始便带着一个十分鲜明的表征,那就是无论喜剧或悲剧,多不免或浓或淡、或明或暗地归结于一种“大团圆”的模式。喜剧自不待言,即便是悲剧,也往往在悲哀痛切的铺叙中昭示着“大团圆”的乐观情绪和美好前景。正如傅雷先生评说《长恨歌》的那样:“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由《长恨歌》为母题衍生展开的《长生殿》,更以大量篇幅表现主人公死别后的重圆。中国少有西方式的令人震颤的彻底悲剧。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戏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长恨歌》表现出与张爱玲小说的相似性。《长恨歌》是以一个女人的一生来描述上海这座城市的长篇小说。小说从“生命的韧性”和“人生的安稳”两个方面表现主人公王琦瑶的人生,并进而归纳对这座城市的认识。这与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倾向相契合,它们都来自女性的经验记忆,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是唐诗中的精品,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与《琵琶行》堪称为诗人白居易之“双璧”。《长恨歌》的主旨何在?历来众说纷纭,大概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我持“怨恨说”,认为这首著名诗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对人间美丽的爱情无法实现而表示深深的怅恨,这才是全诗主题的实旨所归,堂奥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 ,《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 ,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白嘉轩、鹿子霖的人格悲剧是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悲剧 ;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 ,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是论心的工具”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婉讽主题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多种,本文在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诸说的原因,且立足于白居易的自述、编集过程与时人的看法,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解读与进一步考证,以证定《长恨歌》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并着重对"婉讽主题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主人公宝黛爱情的重要依据,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以表现自己自由思想和文化情结的依托,其原型来自曹雪芹所在的民族满族的古老神话,来自于满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文化记忆。从悠远的历史文化出发,“木石前盟”的原型呈现出满族原始先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创造生命的自豪,因而也使得小说中“木石前盟”的最后毁灭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体现了曹雪芹对于清朝政权和满族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痛惜。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名作《长恨歌》主题,历来聚讼纷纷,或主讽谕,或主爱情,或双重主题(爱情兼讽谕),或自伤等,甚为歧异。这个笔墨官司至今尚无定论。总观上述之说的论辨,其共同点是以史证诗,但史最大缺陷是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这样很难弄清这个笔墨官司的真假。如若从它产生的时代对它赋予的审美观念,诗歌发展的方向,以及白居易的全人全作上去把握《长恨歌》主旨,这样做岂不更让人信服呢?《长恨歌》成为千古杰作,原因在于作品塑造的悲剧形象:杨妃是一代美人,唐玄宗是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千古传唱的不朽名篇,《长恨歌》留给人们思索、猜测的东西实在太多。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和美学意蕴不是一种爱情、一种讽喻所能言尽的,其主题是十分复杂的。白居易是在大历史悲剧的前提下,通过唐玄宗重色误国的君王悲剧写出了国家悲剧,从而表明了诗人期遇明君政治的美好愿望,并通过君王悲剧导致的女性悲剧,客观地反映了对正常的美好的爱情生活、情感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血溪》以新的艺术观念,再现了一个民族的艰难历程。编导者用当代意识对一个古老的民族进行了反思,使其具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的启示性。 一、一个耐人咀嚼的悲剧主题 《血溪》以土家族、汉族两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土家人把关的“峡口”为喻体,围绕“峡口”的封闭与开放的斗争,揭示了民族进程里的悲剧主题,民族的融合、世界大同的理想通过两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出来。聚居在峡口内的各民族山民都心系峡口,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冲着峡口而来。峡口是斗争的焦点,石头一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浪尖人物是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