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 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战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部分的人口增长相对地或绝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逆城市化就是人口和就业从主要城市向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扩散过程,70年代初期,在美国首先观察到这一过程。后来,发观英国和另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也在经历这一过程。许多学者认为,逆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外乃至更外围的乡村地区迁移,城市化区域扩大,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持续减少以后,出现回升,甚至出现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绝对下降。①一些学者认为,逆城市化是一种消极现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高度集中是大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在迅速增长.十九世纪初,居民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全世界只有45个.然而,到都市化时期,拥有10万居民以上的城市却变得平平常常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已有830个这样的城市.今天,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大城市的一切特征.目前,世界上评定大城市的人口标准起码在50万人以上,到二十世纪末大城市的人口标准可能达到100万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人口发展很快,仅从1950—1970年的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86座城市  相似文献   

4.
逆城市化     
张善余在《人口与经济》198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谈到最近十年以来,在一些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里,人口地理分布的演变出现了一种相反的新趋向:大城市明显萎缩,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乃至更外围的乡村地区迁移,中小城镇发展加速,乡村人口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持续减少以后,出现回升,甚至导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绝对下降。外国学者称这种现象为“逆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以来,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先后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个阶段。发达国家将发展稠密型城市、使大城市复苏作为解决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这对于中国确定未来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芳  俞路 《南方人口》2006,21(2):47-5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发生解体,同时俄罗斯的城市化进程也受到严重干扰,很多地区出现大城市居民迁移到小城市和农村这些不正常的事件。与此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逆城市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因此,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在城市化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后同样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笔者回顾了俄罗斯自19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化历程,并针对不同城市分组进行了一些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件并非逆城市化现象,而只是由于动乱而引起的暂时波动,在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之后,俄罗斯城市化进程再次步入动乱前的正轨。但由于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俄罗斯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当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动态看中国中心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1982、1990、2000年3次人口普查资料讨论了中国中心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数据分析表明,1982~2000年,中国中心城市的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不是由区域变化引起的,而是城市地域自身人口的增加;并且主要不是人口的自然增加,而是由于人口迁入引起的。人口增长的结果,导致巨型城市和大城市数目的增加。中心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增加的类型表明,中心城市的人口流动大都表现为郊区→边缘区→中心区和中心区→边缘区←郊区两种类型,说明大部分中心城市尚处于形成、成长和扩张时期,出现中心区→边缘区→郊区类型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只有上海市。这表明,中国城市极大部分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只有上海市开始出现人口郊区化。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伟文 《南方人口》2003,18(3):29-33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阶段.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的出现,"城中村"土地、人口、经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逆城市化——最发达国家人口地理中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自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人口地理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然而,最近几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在一些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里,人口地理的演变出现了一种相反的新趋向,其主要表现是:大城市明显萎缩,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乃至更外围的乡村地区迁移,中小城镇发展加速,乡村人口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持续减少以后,出现回升,甚至导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绝对下降。对于这一新趋向,外国学者普遍以“逆城市化” (counterurbanization)这一术语加以概括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剧。在过去的40多年中,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人们向城市迁移速度加快,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从1960年的1/3增加到1999年的47%。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每年增长6000万人,约是农村人口增长的3倍。目前,全球1/3的城市人口居住在总人数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1950年,世界10个特大城市就有7个在发达国家,而且总人口均为超过1500万人。到90年代末,8个特大城市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其总人口均将超过1500万人。非洲总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由1950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37个。与此同时,在…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上海市人口分布态势的巨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近20年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其人口分布态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全国最大城市上海,其中心城区范围扩大,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区核心部分人口绝对数。持续减少,城区外缘部分人口大量导入,城市人口分布出现明显的郊区化特点;在郊区农村,城市化迅速推进,农民居住趋于集中,一个以城区为核心的多层次、组团式的合理城镇体系正在形成。以上人口再分布过程,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进行,强度还可望进一步加大。对于人口再分布过程中出现的人户分离、中心城区“空心化”、市民通勤成本上升等问题,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人口在城市地域空间的聚集和增长过程,是城市化初期与中期最明显的表征。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已进入后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而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正进入加速发展的中  相似文献   

13.
世界城市化进程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就增长规模而言,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特别是首都区人口的上升要比发达国家快得多。据有关统计,1950—1975年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增加了1.8倍,净增106座,其中,发展中国家就占63座。据联合国预测,1985年世界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将增加到273个,其中发展中国家拥有147个。本文拟以39个发展中国家为例,对其中心城市的发展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一、中心城市的迅速发展 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人力、财力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地,也是交通运输、科学文化和行政管理的核心。本文所讲的39个中心城市绝大多数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及其所在地区(详见  相似文献   

14.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并将在10年内超过农村人口。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平均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1990年时全球共有城市人口24亿,农村人口27亿,到2020年时城市人口将增至36亿,而农村人口将只有30亿。全世界的大城市人口正在以每星期100万人的速度增加。1990年全世界共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288个。到2000年将增至3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流动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模式是: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并且这种模式至今仍为世界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然而,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率先步入人口城市化的若干发达国家其人口流动模式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转变:特大或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农村,城市人口规模构成也发生相应变动。不少发达国家是经历了大城市“膨胀病”的阵痛,为其消极的社会经济后果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转入这一模式的。值得研究的是,这一转变是否标志着人口城市化进入了新阶段?其动因是什么?本文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6.
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城市人口“回归”的特殊人口现象,即大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纷纷迁往郊区和中小城镇,甚至回到原来祖居的乡村。本文试对其原因以及我国的城市化,作点初步讨论。城市人口“回归”及其原因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聚集,造成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这不仅影响到粮食、副食品等的供应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使一部分城市人口渗透到郊区、中小城镇和农村中来,成为“回归”人口。本来,城市的兴起,一开始是以工业和农业分离为特征的,即以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离为特征的。但是,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市化人口又出现了“逆过程”。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大批破产的农民拥入城市,大量  相似文献   

17.
自60年代开始,人口城市化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大批的农村人口进入了城市地区,在短暂的时间里出现了众多大城市,并且其规模仍在扩大。然而,是什么促使了人口城市化在这些国家如此迅速地发展?人口城市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当今西方有三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这些理论从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角度,对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城市化作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本文对这三种理论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应对大城市人口压力成为现阶段的重要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研究认为,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集中化、大型化,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城市公共设施不堪负荷等。  相似文献   

19.
截至1994年底统计,我国大陆设市城市已达622个。其中直辖市3个,地级市206个,县级市413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32个,50万至100万人口大城市41个,20万至50万人口中等城市177个,20万以下小城市372个。大、中、小城市结构由1988年的1∶1.5∶2.4改变为1∶2.81∶5.1,这个比例反映出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相结合的比较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专家预测我国城市化未来进程将表现出三个动态规律:一是城市人口数量逐年增加、速度加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与住宅空间分布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郊区化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 ,尤其成为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人口郊区化与城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出新的关系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人口郊区化与大城市住宅空间分布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