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呈现出话语主体多元化、话语载体多样化、话语内容复杂化的新特点,也面临着国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国际网络领域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交锋不断、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对乏力等新挑战。要掌控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必须提高话语主体素养以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能量,拓展话语载体多样性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坚持话语议题守正创新以打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推进话语表达方式转换以实现中国话语标准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话语权”实质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还存在传播“声量”较小、“供给”不足和“本领”不强等现实挑战。为改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局面,必须做到“言之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言之有料”,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言之有器”,加强中国理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话语转换对我国当前社会利益的协调、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有着重要影响,是深化及拓展我国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检验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效果的首要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应有效厘清意识形态“一元导向”和多元价值体系“多元取向”在话语转换中的伦理关系,高度发挥文化载体在意识形态话语转换问题上的主体作用,使民众更加广泛地了解主流意识形态文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大众群体的认知结构与话语特点。对此,可从主体论、客体论、载体论三个维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根本是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志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减少多元文化中错误思潮的不利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着眼于新媒体管理的立法、意识形态安全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思想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7,(9)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以及各种错误思潮相互交织的干扰。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和发展:一是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二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三是大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丁忠甫 《学术界》2023,(9):134-140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获得有赖于意识形态的传播,这样才能发挥意识形态的巨大功效。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是第一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价值和对未来科学的预测才能极大地吸引群众,只有意识形态话语权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中,化为人民群众生活世界的细节,才能更好地掌握群众,发挥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领作用,只有意识形态话语权融入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中,化为人民群众心中的信念时,意识形态话语才能转化为个体话语的言说,才能掌握群众并使每一个个体成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杨昕 《理论界》2015,(3):40-43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同时需要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中心任务,必须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展开对话与斗争,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中主导性地位的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持续推进、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思想、西方价值观念强势输入以及自媒体时代的挑战,使得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要敢于同各种思想进行对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好意识形态隐性层面,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平等机制,从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攻与防”,坚持在主动进攻中坚守阵地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态势和走势是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面对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张力是知识分子难以悬置意识形态倾向和立场的逻辑前提,也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文化支撑。既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思想坐标。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载体。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文化方向感、文化价值观、文化批判性契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真理性、道义崇高性和批判方法合理性的精神底色。遵循意识形态建设的普遍规律,建构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知识分子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国家利益至上、严守共同但有区别的意识形态责任的文化自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相关理论看来,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客体、话语效果五大核心要素。从这些结构性要素的内在逻辑出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需要经过话语生产、话语说服和话语认同三个环节。因此,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机制主要包括生产机制、说服机制和评价机制,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要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长期主导地位,进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合法性资源,亟须深入研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非意识形态化”的冲击和理论创新中误区的存在等原因,在以抽象的人学分析为特征的西方思潮面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正面临着逐渐被弱化的危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铺设对话平台,通过重塑共产党和当代中国的形象、以爱国主义为内核重组意识形态话语、确立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底线等途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变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样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精神图景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和谐社会建构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平台,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样式转型,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话语权争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意识形态之争。一个社会的新闻话语传播是这个社会建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也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新闻话语通过建构社会成员的政治知识图式、内置框架引导大众舆论、沉淀为世代延续的受众心理结构三个步骤来完成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移动传播时代,传统新闻话语叙事出现了"不适应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功效和作用随之削弱,创新话语表达的内容、视角和风格,方可有效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完成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6.
袁三标 《天府新论》2010,(2):110-114
当今世界,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全球性扩张与飙兴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冲突与较量态势,挤迫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滑向“边缘化”和“弱势化”。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包容性原则,转换思维视角,提炼核心价值理念,优化教化整合功能,提升国际话语能力,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永娜 《学术论坛》2016,(4):125-129
“微文化”的“去中心化”、“即时互动性”和“碎片化”特性不仅改变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意识结构,还冲击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模式,从而挤压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话语空间。这与技术对文化的侵入所导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以及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之间的分离密不可分。为此,必须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化”和“生活化”,加速主流意识形态的“数字化”进程,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本体论”意义赋予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大众话语、交往关系及主体文化心理的建构性力量,且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生机理与作用机制实现了“文化渗透”转向.对融媒体与意识形态运作同构性的忽视,导致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困惑,如后现代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空间愈渐窄化、微观叙事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话语极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遇、新型文化景观的隐性意识形态属性鲜获关注等.优化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应当通过聚焦文化心理,在情感对接中形成意识形态的共情体验;赋能媒介话语,在微观编码中凸显意识形态的生活观照;依托仪式场景,在具象互动中实现意识形态的主体询唤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论”转向,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度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