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80年代末 ,正当中俄边贸如火如荼、全面发展的时候 ,黑龙江省口岸城市黑河、绥芬河和东宁等地 ,依托地缘优势 ,借鉴国际贸易经验 ,先后开始了边民互市贸易。十年来 ,边民互市贸易在困境中求生存 ,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并且得到了中俄两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1996年11月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后发表联合公报 ,决定在绥芬河市─滨海边区、黑河市─阿穆尔州和满洲里市─赤塔州建立互市贸易区。1999年6月中俄两国政府正式换文 ,简化两国公民进入对应边民互市贸易区手续 ,确认了边民互市…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推动了城市治理理论的发展。多年来,城市治理理论沿循"地理单元指向"与"公共权力指向"两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从大都市政府理论到尺度重构理论、从权力控制到城市发展模式转向的演进路线。在合作治理框架内,制度性集体行动等理论的提出,隐约显现"两源合流"的迹象。总体看来,城市治理理论各流派前后相继更迭,最终趋向多元合作。尽管各流派大多接受"多元主义"的理念,深受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融合的影响,但是新自由主义强势主导的态势,使城市治理理论深刻展现出"多元精英主义"的本质。当下应深入认识不同流派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经验,创造"中国化"的城市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南宁地区边贸发展的现状 南宁地区具有发展边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具有沿边的区位优势:南宁地区与越南有着533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宁明、凭祥、龙州、大新四个边境县(市),有15个乡(镇)、54个村民委员会199个自然屯与越南北方的广宁、谅山、高平3个省10个县32个社216个自然屯接壤,沿线通商口岸、边民互市点、边境贸易点众多,边境全线已开放的边贸互市占13个,边境口岸11个。其中国家口岸2个(凭祥友谊关、龙州水口关),地方小额贸易口岸4个(宁明的爱店、凭祥的平而、龙州的科甲、大新的硕龙)。各口岸边贸点交通便捷,人货往来方便,加上1996年2月14日途经凭祥的中越铁路恢复了国际客货联运,中越双方交通更为便利,往来更为顺畅,南宁地区发展边贸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二是南宁地区与越南不仅地理相邻,而且边民习俗相近,语言相通,通贸历史悠久。凭祥和龙州自古以来就是通商商埠。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凭祥边民就开始用我国的小商品通过边境小道销向越南,而越南的农副土特产品也通过边境小道进入中国。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援越抗美时期著名的“友谊关小道”就连接着双方边民的经贸往来。三是我们与越南在经济、技术、贸易上有很强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老挝是中国西南边境的重要邻国,中老边境地区边民基于相连的地理位置、相近的文化习俗、相通的民族语言,自古以来就有通婚、互市的习俗.在对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润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老跨境傣族之间以族缘、亲缘、地缘、业缘为纽带,日常交往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为云南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民心相通"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施琳 《江汉论坛》2002,(6):27-3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人类学界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大辩论",辩论的双方是所谓的"实在主义学派"和"形式主义学派",他们对经济人类学研究的适当方式与人的本性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这场学术争论并不局限于经济人类学范围,而是在美国社会科学圈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这一学术现象,并从学科和学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其作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6.
"东突"运动以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为基本框架,同时还融合了各种极端主义的思想元素."东突"问题在一开始出现之时就具有了民族分裂主义的性质和极端民族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的倾向.文章旨在对"东突"运动的两大要害--泛突厥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西方"合作主义"思想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基于合作主义因素的"三方合作机制"在劳动关系治理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以及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对劳动生产率增长和经济绩效的影响的分析比较,尝试建立起由非政府组织等民间机构介入下的我国劳动关系"多方治理"的层级模型,从而突破了原有的由"三方合作机制"来调整劳动关系的传统模式,提出了适合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的制度框架和协调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探讨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进程中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乡村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质性重构,即以阶级关系统摄各种社会关系,将其纳入国家权力的意识形态框架;二是通过对乡村社会成员的重新命名和归类,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等级秩序;三是治理和被治理技术的发明,既借助阶级隔离术和阶级融合术实现了乡村社会的治理目标,又通过阶级身份和阶级意识的建构促使农民自觉融入了党和国家的治理轨道.  相似文献   

9.
"公民治理"理论特色在于将以往的"官僚中心"行政模式转变为"公民中心"治理模式.本文从"公民治理"视角分析了"景洲现象",并结合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出了几点促进公民参与和基层自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主义"概念的多种语境及其义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怀远 《河北学刊》2004,24(5):45-49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体制及其发展模式.广义生产主义中的"生产"是指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完整运行体系,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故广义生产主义也可称为泛生产主义或泛消费主义.生产主义意识形态通常表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主义"或"历史决定论",其核心是用"物质生产"活动说明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及形态.其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主要有三,即资源无限的"自然"理念、欲望为本的"人性"理念、经济制导的"发展"理念.研究生产主义不只是我们与当今马克思主义流派(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概念基础,也是我们开展科学发展观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沈从文无意识的边民文化心理。边民心理在他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同化情结、“乐园”想象、失乐园的哀伤以及自然主义与审美主义的边民价值观。边民心理决定了沈从文独特的创作道路和创作风格,也成就了他的作品超越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低碳主义的宪治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主义"就是"主张"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将在以"保卫地球"为宗旨的原则下进行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一切行为,而且这种"主张"是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的中性"主张",完全是一种人类的共同价值诉求.我们应面对全球法治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借鉴国外做法,结合中国实际,研究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路径.低碳经济是法治经济,低碳经济的实现,落实低碳主义的顶层制度创新是关键.在宪法治理的框架中,征收碳税要遵循税收宪定,以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充分实现,从而实现碳税正义.  相似文献   

14.
都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与"城市群"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两个关键词,也是都市化进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面对"城市群"与"新农村",我们既要看到两者的矛盾,也要看到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由于都市化进程在加剧农村与城市在人口迁移、资源分配、文化消费等固有矛盾的同时,也为它们在更高的历史平面上综合解决城乡之间的紧张与危机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先进的实践框架.因此如何处理好"新农村"与"城市群"的关系,认真地研究两者的内在关系原理与外在实践框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边境口岸的开发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4~2013年满洲里边境口岸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满洲里边境口岸与城市经济耦合发展呈良好的态势,从无序走向有序,由失调向协调的发展方向转变;满洲里边境口岸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效应不显著,同时提出满洲里边境口岸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偃武修文"与东汉边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边防政策的基本区别在于西汉是积极的扩张,东汉则消极退让,西汉是不断地向外扩张、移民实边,东汉则是不断地内徙边民,东汉以后北方民族问题实肇因于此.究其原因固然多样,但根本原因则在于刘秀确定的偃武修文的治国方针.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退功臣而进文吏",国家政治一改西汉的文武并重为尚文轻武,地方长吏在理论上虽然有戒备边防、教民以战的责任,但在实际上不懂军事、更轻视军事,法定的军事训练任务名存实亡、吏民军事素质低下,军功更丧失其激励效用,既无西汉向北"扩张"的意识,也无"扩张"能力,而只能内徙边民.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叶,云南传统对外经贸关系形成了以沿边边境贸易为主体,以贡赐贸易为补充的格局.19世纪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和云南的侵略,终结了传统的贡赐贸易,同时强行开埠通商,通过改造传统的边境贸易网络,在云南建立了新的殖民贸易体系.约开商埠前后,云南对外经贸关系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结构也演变为以通商口岸为依托,以全球性、综合性的世界贸易为主体,以边境贸易、边民互市和走私贸易为补充的近代对外经贸关系.云南在一定程度上更深地卷入了早期经济全球化和殖民贸易体系的漩涡.  相似文献   

18.
苏珊·桑塔格在美国文学批评理论即将进入繁盛期之际表现出最早的反理论主义情绪,我们不难发现其"反对阐释"含有反本质主义意味,而本质主义与理论主义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在反理论主义之路上桑塔格并非单枪匹马,"反对阐释"不仅呼应了新左派"反文化"大潮和激进文化运动,同时提前触动和震撼了欧美理论界,对欧美之外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美学理论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制度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重构:进程、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规模制度变迁改变了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法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成为转型国家重构国家治理模式的目标.受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转型国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制度与治理危机,进而影响了转型期的秩序治理与社会经济绩效.转型国家的制度结构与治理形态已大致分化为三种典型模式,但强化政府能力建设,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关系依然是转型国家治理模式构建的关键.从"国家治理模式重构"的视角来研究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拓宽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对未来的转型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政治;当代文论中"本质主义"话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服务于政治需求,这是断定"二十七年"文学本质主义主要缘由.出于对政治的片面化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极力和政治撇清关系,试图寻找文学自律,但这并没有使文学完全摆脱本质主义的影子.当下话语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微观政治淡化了本质主义色彩,文学和政治在关系主义维度上开始重新对话,它们也隐含着滑向"绝时相对主义"的危险.因此,文学的政治诉求并不绝对导致本质主义,如果梳理各个时期的政治以及文学的具体观念,文学、政治和本质主义的关系就显得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