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健康优先”的需要日益增强,顶层设计也及时做出了回应。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优先”的重要论述,结合社会现实指向和未来发展愿景,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施行“健康优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健康优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着实践逻辑上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既与我国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一脉相承,又厚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并且作为顶层设计其本身也经历了由建立到完善的历程。确保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优先”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秉持“大卫生、大健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将“健康优先”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加快形成健康绩效评价评估制度,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治理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具有独特的形成逻辑和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其思想根基,党的执政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为其实践基础,新时代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的需要为其时代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内涵丰富,其系统阐述了人民健康的战略地位、政治保证、发展道路、战略举措、生态基础、国际合作等重要内容,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健康”“怎样发展健康”“依靠谁发展健康”等重大理论问题,为新时代推进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价值遵循,为其他国家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智慧,同时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思路、贡献了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推进到历史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并不等同于逻辑与历史的完全一致,而是内含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这就必然涉及逻辑与历史何者优先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反对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观点,批判蒲鲁东主义逻辑先于历史的形而上学错误,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论证了历史优先于逻辑的观点.习近平“四史”重要论述确证了马克思的历史优先原则,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应坚持历史优先原则,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我们既要从“四史”中汲取知识材料和价值养分,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进而指导具体的意识形态实践,也要从“四史”的群体宣传、社会传播和代际传承着手,致力于解决理论性与感染力的矛盾问题,寻求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张新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3):20-21
法律优先原则是行政合法原则的主要表现,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要求。同时法律优先原则是法律效力等级的本质体现,也是国家法制统一的根本要求,实施法律优先原则又会有利于国家法制的统一,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如何免受专制统治者的暴虐或者他人的专断强制乃是自由主义者的首要关怀.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史上,从限制专断的强制到按照主体自我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无疑是公民自由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只是却鲜有自由主义者能明确自由在本质上必须实现主体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和谐一致.因此才会产生自由优先性与正义首要性之间的争议.实际上,公民自由权利的基本构成: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以及救济权是自由完整规范体系的必然构成,为了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均衡的发展,都应该得到坚实而有效的保障.而从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和谐统一、保障最弱意义上的自由、"社会正义目的"等视角出发,自由优先性与正义首要性显然并非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完全存在和谐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为主线,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角色的类型学建构,即历时性、空间性和共时性三个维度的角色结构。当前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中国角色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自身国家发展成长的结果,同时也是在国内—国际两个空间里协同推进的,正是这种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当前中国角色的共时性角色结构。这个复合性角色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建设者角色。通过这个角色结构类型学,有望为观察和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一个可能的坐标。 相似文献
8.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态。数字技术以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重构社会治理方式,即在治理中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优化升级治理过程、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多场景应用。数字技术对效率优先原则的追求和强化,使数字治理的生发和走向受到技术逻辑的控制和主导,遮蔽了其价值内核:公平原则。这表现为,数字技术“窄化”治理数据信息、“非中立化”治理决策行为、抑制人的主体性发挥、扩张政府和企业的权力等。公平作为内嵌于数字治理之中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性内核,是数字治理的应然目标和实然追求。因此,要想真正“解放”数字治理的“生产力”,需要通过完善治理数据信息、规范治理决策过程、推动人的主体性建构和限制权力无序扩张等途径,追求数字治理中效率与公平的“互构”,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两个教条之一:利益优先性原则,并将其演变成了伦理利己主义.启蒙对利益优先性原则加以论证和强化,但是人类中心主义对利益优先性原则的贯彻却最终陷入了二律背反的境地.生态伦理正是在反思利益优先性原则的基础上,试图超越传统的规范伦理学,再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范围,重新进行价值排序.弱化利益优先性原则,充实道义优先性原则,重视德性,由人为自然立法到人为自己立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道德转向,在自然面前保持人的道德自觉性,这是生态伦理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家思想内含着公共性优于个体性的哲学确定。这种思想结构,主导着中国政治哲学传统。儒家以公为本,从国家治理的现实向度和形而上的超现实向度论证了公共性优先的主张,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思想。在国家权力的支撑下,这种公共性优先的价值序列成为主流规范性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健康传播研究作为传播学的分支之一,逐渐从学科边缘走向中心。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健康治理领域的重大范式转移,而且预示着讲好中国健康故事的信心和决心。媒介健康治理是在公共健康问题具有跨国性特征情境下的全球健康治理新方向。媒介健康权是媒介实现"善治"的权利载体与积极健康关系建构的基础。以健康中国为理念核心的健康把关路径、叙事路径、对话路径、平台路径是实现媒介跨文化有效治理的可能实现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村改居"社区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中的过渡类型,其文化形态表现出独特性。和谐文化是"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科学性、主体性、渗透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基本原则,夯实思想底蕴,创新文化形式,从而促进居民个性发展,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演进脉络的思想历程,经由酝酿与初步阐发、成熟与思想完善到发展与思想升华。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当代价值则表现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基础提供理论指导,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提供实践方案,为推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9.
刘卫东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23,(2):71-99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提出“美国回来了”和“中产阶级外交”两个口号,力图在外恢复美国的软实力,对内更好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但其实际推行的政策仍带有“美国优先”的浓重痕迹。拜登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的手段与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在侧重正面引导舆论的同时,低调谋取单边利益,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维持美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表面平衡。拜登政府此举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在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国内危机不断出现、大国竞争加剧和同盟内部分化,以及特朗普刻意制造了既成事实的背景下,继续坚持“美国优先”成为一种自然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追求“美国优先”是一种常态化行为,杰克逊主义的外交传统为其提供了政治文化根基。“美国优先”的背后也透射出复杂的政治内涵,体现了保守主义者的诉求,反映出对美国“过度”参与国际事务的不满,意味着美国梦的迷失,也因其对应政策的开放性而显现出典型的政治工具属性。但是,美国面临的大量问题是其制度因素所致,坚持“美国优先”在协调内外利益、远近利益、软硬实力等方面注定难以达成目标。鉴于“美国优先”理念已成为政治正确,两党均致力于以不同方式予以坚持,因此其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