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美国文学明显是以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男性、东部作家为主流,弱势族裔作家常常充当象征性的点缀.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才渐有改观,特别是从性别和族裔的角度对美国文学的重新观照使美国文学与文化的范畴更为宽广.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种族歧视采取的是一种性别的形式,无论是华裔男性之女性化还是华裔女性之异国情调一直是华裔难以摆脱的刻板形象,从社会性别身份的视角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和思考也因此具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文坛,华裔文学历经百余年的摸索与发展,在美国文学界也已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汤亭亭就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群中有很大影响力、最具典型性的知名女作家,她创作的三部文学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保了汤亭亭在美国文坛的显赫地位。她的文学作品不但吸取了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强烈受到美国西方文化的熏陶,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以《女勇士》中的一则故事"西宫门外"作为文本对象,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切入,沿着"月兰海外寻夫"的伦理主线,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进而剖析月兰的"伦理选择"与"伦理身份",以期探讨月兰之疯的成因.中美不同的伦理标准导致月兰在面临伦理选择时犹豫不定,陷入了伦理困境;合法妻子伦理身份的丧失,导致月兰在美国的自我迷失;再加上自身性格的软弱酿就了月兰终被丈夫抛弃的悲剧.最后,结合作家的创作理想,揭示月兰这一疯女人形象所蕴含的伦理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代表作《中国佬》深刻地表现了满怀"美国梦"的华裔男性移民身处西方语境伦理缺失的惨状及其家庭的伦理诉求。身为男人,他们被象征性地"阉割",丧失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自然伦理身份;身为美国移民,他们被主流社会和历史"掩埋",被剥夺了享有尊严和保障的社会伦理身份。从"唐敖"到"杜子春"、从"中国的秀才"到"美国的洗衣工"、从"修建铁路的先驱"到"沼泽野人",他们的悲剧揭示了华裔男性在美国排华政策期间艰辛而漫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美国华裔从客居到定居,再到漂泊流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美国华裔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族裔体验。以伍慧明的《骨》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例,揭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结,"骨"不仅揭开了华人移民的身份之谜,而且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身份一直以来都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主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屡经变迁,即从文化认同、反认同再到否定的认同;本文通过比较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与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探讨华裔经历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身份定位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一生的悲欢离合,是对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身份有序演变,这一传统女性范型的温和解构与颠覆.女儿身份的模糊和妻子身份的缺失是作家的性别策略,以彰显主人公在性别关系中的主体位置,置换了男性作家笔下的两性主从关系;薇薇的出场又给作家提供了消解和重构传统母亲角色的书写空间,并进一步解构男权文化想象中的母女关系.王安忆采用的是宽容的"两性共建"策略,这也是《长恨歌》在1990年代女性写作潮流中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无名女子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守活寡的她逾越了自身的伦理身份,与人私通,怀有身孕,违背了身处的伦理禁忌,导致追求爱情和人伦梦想的破灭。然而,她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向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宣战,完成从父权制下的一名"悲女子"向"反传统伦理女勇士"的转变,从而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女性媒介的阵容日益增大,她们在推进中国社会的男女平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努力和探索,但数千年男权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在既定传播制度的框架内,由于市场力量的急剧扩张,女性传媒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困惑.  相似文献   

11.
母亲作为女性文本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写作、女性意识的诸多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女性文本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她是父权社会建构起的神圣的性别神话,同时也是女性文本中即将建构起的文化与伦理关怀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通过关注女性文本对传统的"母亲神话"的消解,来透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一种基于性别意义上的母性关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洪深代表作《农村三部曲》之一的《青龙潭》,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被贬抑的地位,不能和前两部相提并论。但实际上《青龙潭》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村落后的根源,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镜像写照。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文化适应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一种文化背景进入一种新的文化背景时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本文运用文化适应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华裔小说中四位主人公的文化适应过程,从而建构起适应多元文化的文化身份,帮助华裔美国人在文化冲突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多种文化交流,使美国华裔文学超越时代、民族的界限,使文学发展进入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中国文化是以"母性"为起点的.随着父权时代的开始,中国文化中"母性"的光辉逐渐黯淡了,但母性崇拜却并未随母权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它借助于集体无意识的强大力量仍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由此形成了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挥之不去的恋母崇母情结.这种依恋成为"链接"中国现代文学"母性"主题的一条线索.对中国现代文学"母性"主题的探索有助于人类男女平等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父教育而母实业”之思想,既是张謇对自己多年教育实业实践的提炼总结,亦是他后来从事教育实业的指南。从实际意义上说,“父教育而母实业”是张謇建设南通、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点。晚清的社会现实以及张謇对现实的感知是“父教育而母实业”提出的逻辑起点,该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这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思考重点.在重建美国华裔男性形象的过程中,赵健秀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重描写美国华裔中的父子关系,以父子关系来表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和纠葛;二是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主义传统,通过对英雄主义传统的书写,寻找文化归属,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问题.赵健秀和汤亭亭之间,不但是构成了冲突和对话,还具有互补的作用,他们的文学创作,共同书写了华裔在美国语境中的人生轨迹和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导演的新片<我的父亲母亲>,具有朴实、雅致与凝重、飘逸的艺术风格.影片中生动的叙事内容、优美的画面造型、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节,以及演员倾情、传神的表演,共同构成了一个魅力无穷的艺术世界.此片集张艺谋多年电影创作之大成,体现了他对尽善尽美艺术境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重伦理压迫,在家庭伦理及由此波及到的社会政治“中心”区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隐性权威”的身份.但实质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即使是母亲也脱不去“他者”的印记,母亲的权力不是女人张扬性别主体性的权力,而是父权权威话语的代言.中国文学母亲形象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20.
妇女的性别觉悟,也可以说成妇女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受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妇女性别的觉醒程度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个人身上,其表现各有特点,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妇女自身来讲,则直接影响妇女个人如何面对命运、选择机遇,以至决定最终的人生模式。本文试图对张洁、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长恨歌》中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一生命运与个人性别觉悟的关系做出分析,探讨这一关系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