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谣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密切联系。研究民谣语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民谣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以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流传的民谣语为对象,旨在分析其语言特点及其修辞构造。 相似文献
2.
3.
马琳娇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7-39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典籍。"道"是《老子》中的核心概念,整部《老子》都是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的行文都是建立在对"正言若反"的思考之下的,修辞技巧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同样也受辩证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李芳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
英语中常借助遣词造句、词语的变化、巧妙的搭配等造成幽默.英语幽默语言中的修辞技巧主要有双关、夸张、仿拟、反语、委婉语和矛盾修辞等. 相似文献
5.
无厘头电影对于喜剧情节、喜剧人物、喜剧动作、喜剧语言等各种喜剧元素进行了精心设计。其中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喜剧台词,正是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喜剧语言修辞技巧,如谐音、夸张、不恰当比喻、重复、错综、仿拟、拼贴、反语等等,才制造了令观众捧腹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的经济学家更多地使用数学模型来阐述经济规律,受众难以理解。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为达到某经济目的或政治目的,开始巧妙利用经济"话语权"说服同僚或政客接受某种经济学说。文章通过对经济学语篇的文学特质、劝说机制、隐喻修辞的分析,探寻经济学语言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7.
新民谣仿拟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友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5):70-74
新民谣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歌谣,它来自民间,反映人民的心声。新民谣是当代社会语言的新成员。该文分析了仿拟辞格在新民谣中的运用,探讨了新民谣中仿拟格构成文本的心理机制、文化基础、言语基础等。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校园民谣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的过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民谣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本文从校园民谣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两方面分析了校园民谣的没落。 相似文献
9.
马锦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31-233
本文以联想在彝语修辞中的体现 ,感知在彝语修辞中的体现 ,情感在彝语修辞中的体现 ,联想、感知、情感在彝语修辞中的联系与区别为内容 ,以大量的例证为基础 ,分析、讨论了彝语一般修辞、特殊修辞中的心理现象 ,阐述了彝语修辞的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和把握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天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109-110
移就这一修辞现象正于当代流行。将适用于政治、经济及专门场合的用语迁移至另一种场景中而显现的错位与变异状态 ,是当代大众心理上颇为认同、欣赏的格调与品位 ,符合发展中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创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移就”修辞现象将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EFL写作“思辨缺席症”与“修辞发明”的疗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3-146
提出"修辞发明"能治疗写作"思辨缺席症"。针对它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结合实例分析了修辞发明的内涵、要素、运行机制以及它在EFL写作中的具体作用,旨在唤起大家的重视,让大家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思辨能力,克服EFL写作"思辨缺席症"。 相似文献
12.
胡守勇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修辞造词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造词方法,能够产生大量的新词语,在新词语的造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修辞造词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修辞造词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并就修辞造词的规范原则及如何正确看待修辞造词这一语言现象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快感:当代言情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6):70-72
快感是当代言情小说所具有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它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该相关性赋予读者心理补偿与共鸣,从而使言情小说获得读者的认同。言情小说的快感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阅读行为来实现;二是通过对言情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词语修辞造词分析日益彰显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修辞造词理论基础薄弱,修辞造词分析模式尚不成熟,导致以往的修辞造词分析存在不少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修辞造词法和其他造词法以及修辞造词的具体构成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针对这一现状,建立以全部修辞方法的分析为对象和基础的分类体系十分必要,采取"辞格+非辞格"的分析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泓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3-67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17.
张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78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是指在不改变该词词形的基础上,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临时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了词语在意义层面和表达层面之间的弹性空间,增添了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是非常活跃的语法修辞手段。它可以使得言语表达生动形象、含蓄幽默,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颜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02-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周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8-120
修辞的恰当使用能使英语新闻标题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英语新闻标题中主要的修辞方式包括音韵修辞格和词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标题,体会其中的寓意及美感。 相似文献
20.
李捷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88-90
文章在语用学理论的框架内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反问句是一种可以用来取得明显对比效果的语言手段:既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语言的礼貌程度。而且,反问句的使用还与中国文化中特定的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文章对反问句中的语用预设也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鉴于反问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语用失误,文章建议人们使用反问句时一定要谨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