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本院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对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的影响,确定了服务于中小企业为目标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核心课程群,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如何改革高校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成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高效率地培养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邵菁霞 《金陵瞭望》2011,(10):97-97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支持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在全国排名前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措施,即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大力加强网络教学,合理安排程序设计课程.介绍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和印度都是承接软件外包的大国,虽然印度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不如中国,但是在软件产业,印度拥有自己的优势: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印度拥有合理的人才数量、素质和人才结构。人力资源是发展软件产业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发展软件产业中,人力资源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外包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匮乏,员工的流失以及员工结构的不合理都是制约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的原因。为此,我们应该为软件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现有的教育体制,培养多层次人才,以及改革高校的软件人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印度软件产业看中国软件产业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 ,但是印度在软件产业上已经超过我国很大一段距离。印度主要利用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本国大量的计算机人才 ,使自己的软件大规模外销 ,成为目前除美国以外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我国和印度在许多地方存在相同之处 ,为什么我国软件产业会落后那么远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产业状况 ,并初步探讨了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从事软件产业的各类专业人员已超过100万人,并且需求量还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软件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不合理、人才培养脱离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与软件专业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问题,论述了软件产业人才与软件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将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用于软件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意在探索一条软件产业人尽其才的新出路。提出四点主张:进行职业人格与职务类型的科学匹配;在职业准备期针对职业人格特点进行能力培养;选择跨行就业;软件产业中企业应积极投身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而软件人才是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因此探索一种适应软件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应用驱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加强师资建设做保障,由三个连续的梯次阶段构成,即案例驱动式课堂教学、项目驱动式综合实训、顶岗式专业实习.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为驱动,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实践型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众多学科中采用双语教学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和必要手段.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序设计基础",分析了对该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此方面的有益尝试进行了剖析和总结,提出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校企合作办学培养软件人才的时代背景,介绍了与软件企业合作办学培养软件人才的过程和做法,总结出创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点介绍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制订,毕业生在软件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训与上岗实习的做法,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效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目管理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将计算机实训课程与IT项目开发主流方式结合符合高职教学规范要求。从研究项目管理与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结合的模式、方法等方面入手,讨论了项目教学的重点实施要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引进ACCP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融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嵌入式ACCP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对该模式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校电子商务课教学实践,分析了该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实验室建设不完备、辅助教学软件不齐全、缺乏专业化复合型师资、实践教学落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项热点问题。开发机器人实验课程,让研究生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机器人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实验用机器人不具备可操作的人机交互接口,造成实验过程中要编写大量的底层代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针对此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移动机器人直接控制实验平台软件,提高了课程时间的利用效率,增强了课程的可扩展性。同时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控制算法的开发与实现过程,达到了研究生实验课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6.
软件工程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是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建立新的实践类课程体系,通过将实践类课程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工程训练和综合训练等5个层次,使实践类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由浅入深,程序规模由小到大,开发队伍由个体到团队.新的实践类课程大量开设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通过新增的实践类课程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改进要求.课程体系的调整将软件开发工程化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使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广东工业大学与广东省计算中心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人才的实践中,认识到,校企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接轨、与国际的合作、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其培养定位及培养措施对软件公司"软件蓝领"的培训是有利的,并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软件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软件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特征及其频繁流动的原因的分析,提出符合软件研发人员特点的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2)建立科学公平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3)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4)加强软件研发人员的培训和深造;(5)实行人性化的弹性工作制度;(6)实施研发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7)建立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8)建设知识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