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登闻鼓旧时,从县衙至皇宫,各级衙门门口均悬一面大鼓,供百姓告状时击用,官员闻鼓声即升堂问案,该鼓称“登闻鼓”。《辞海》:“古时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上闻,以伸冤抑,或陈谏仪,称为‘登闻鼓’。”榆次县衙门口东侧所悬之鼓即是。据传,早在尧舜时,即有“敢谏之鼓”,让  相似文献   

2.
发章 《今日南国》2014,(11):26-26
人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击鼓鸣冤、冒死拦御驾,其实,古代真实的举报远不止这么简单.为了征集到举报线索,统治者在公堂和民间设了各种举报工具,诽谤木、登闻鼓、铜匦……在唐朝,知而不报者要处以绞刑、流放2000里;在明朝,朱元璋规定民众可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各朝代的举报制度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明代官员敢言之风盛行,在传统"五谏"说的基础上,明代官员主要采取婉言讽谏、敢言直谏、犯颜强谏的方式进谏.其中,官员在婉言讽谏时,又往往借灾异、古训、先贤、祖制、史官以及自劾不职等方式进行.明代官员的进谏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进谏理论.与前代相比,群体性的直谏、强谏成为明代官员进谏的显著特点.明代虽谏无专官,由言官掌言责,但进谏的官员不限于言官,层面广泛,进谏风气浓厚,且传统的进谏戒律多被打破.明代官员的进谏模式及其特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明代文官集团的成长.以及士大夫为维持士人政治所进行的抗争和努力.但进谏官员多下场悲惨,反映了士大夫政治在膨胀皇权的挤压下日薄西山的态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明代官员在进谏方面的努力,可视为中国古代士人政治的挽歌.  相似文献   

4.
门庭若市     
出处:《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见到的鲁迅先生作的《湘灵歌》手稿全文如下: 昔闻湘水碧于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装成照湘水,皓如素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苓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相似文献   

6.
辞令,也作词令,即指交际场合中应对得体的言辞。进谏者的辞令,是指臣子向人主进谏的言辞。古时,各类人主,大都性情乖戾喜怒无常。臣子进谏时就不能不讲究言辞。所以,韩非《说难》一文,对臣子进谏人主的难处,做了极其透辟的论述。这种难处,不难在知识不足不能谏说,而难在对所谏说的对象的心理的了解上。他把当时的人主,比做喉下有“逆鳞”的龙,人一旦触犯了它,就必定要丧命。进谏者不仅要揣摸透各类人主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早听人说,卢星堂作画十分潇洒利落,从尺幅小品到鸿篇巨制,不假一根草稿线,成竹全在胸中,“登登登”几下子上了架子,人便似醉了过去,笔起笔落,非到饥肠如鼓、大汗淋漓不歇手。 后来相识相知,觉得卢星堂岂止是作画如此,他这大半生也全醉迷在山水画艺术之中。卢星堂生在常熟,父亲是虞山画派的传人之一。家学渊源,耳濡目染,穿着开裆裤就在村头巷尾到处涂鸦,  相似文献   

8.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这就是鲁迅的《湘灵歌》,对于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分歧。有人说它是“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①。有人则认为它“既赞美反‘围剿’的胜利,也指斥反动派的罪恶。”“这首诗的开头四句,该是对革命的赞美  相似文献   

9.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这是鲁迅的《湘灵歌》。它的主题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是湘赣红色根据地的一支赞歌,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曲胜利凯歌。有的说它是一支沉痛悼念革命先烈的哀歌,是一首猛烈抨击蒋介石白色恐怖的悲愤之歌。还有的说它前四句是热情讴歌  相似文献   

10.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金秋十月,正是螃蟹肉厚肥嫩的时节,我和妈妈到菜市场买来两只螃蟹,准备美餐一顿。我把螃蟹放入脸盆中细细观察。它全身呈铁灰色,背上背着一个椭圆形的大壳,活像古代身披铠甲的武士。大壳下面正前方有一张娃娃似的脸,两只小眼睛一鼓一鼓地竖起来,嘴里不停地吐着小气泡。螃蟹两边分别长着4条细长的腿,每条腿有4节,最后一节像尖锐  相似文献   

11.
马衡在1923年发表的《石鼓为秦刻石考》揭开了“石鼓文”研究的新帷幕。自是迄今的“石鼓文”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新学初盛”(1923-1949)、“相对沉寂”(1950-1979)、“全面发展”(1980-2005)。三个时期的研究各有特色,而以对石鼓年代的争论贯穿始终。目前对石鼓文的文学研究明显薄弱;宏观考察的力度也很不足;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也是当前“石鼓文”研究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土家族“民间交响乐”——建始丝弦锣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变迁,丝弦锣鼓现主要活跃于丧葬文化。若能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改造,对促进土家族地区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200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村发掘的双龙汉墓出土的制作精美的木质汉尺,研究了在这个尺的背面上的大象拉鼓车图案,认为汉尺上所绘的建鼓具备了汉代建鼓的突出特点,根据双龙汉尺中的建鼓图案,对汉代建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代“鼓吹”与“骑吹”的区别是乐府学史上的疑难问题。以出土汉代画像材料为证,“鼓吹”与“骑吹”之所以容易混淆,主要在于它们都以骑载的方式用于道路。骑载“鼓吹”与“骑吹”的区别,应该主要在于前者必须有鼓有吹,而后者则是有吹无鼓。“骑吹”可以视作低配版的骑载“鼓吹”。“骑吹”的出现与骑载“鼓吹”的表演难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壮族文化生态有一个从依生美向竞生美过渡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和铜鼓艺术.壮族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传说,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竞生的愿望,但它们只是一种幻想,在现实中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生,体现的只能是一种悲壮之美.壮族的铜鼓,开始体现的是依生与竞生并存,神性与人性交织,形成了高大厚重而繁缛瑰丽之美.到后来铜鼓的神性因素逐渐消褪,人性因素逐渐加强,形成一种精巧平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壮族文化生态从依生美向竞生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罗振玉据天一阁、甲秀堂、顾研诸本,讨论了75个石鼓文形体。运用的考释方法有历史形体比较、形音义综合考察、偏旁分析、运用文字学规律、比照文献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利用语源学相关知识、书写形式和文例类推等。在考释的同时,罗氏对文字之相关问题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是上个世纪初的一部铜鼓研究专著。作者弗朗茨.黑格尔在缺少考古学支持的情况下,主要凭借纹饰学作为研究手段,对153面铜鼓进行观察比较,而将它们分成四个类型和三个过渡类型,并得出所有铜鼓都同有一个始发点的结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黑格尔的排队序列有误不能简单套用,但其一元论观点却不宜轻率否定。  相似文献   

18.
万州经济发展有四个基本特点,在战略上应突出四大策略原则。区域经济类型应定位为生态型经济、城市一郊区型经济、滨水型经济和“窗口”型经济;区域产业功能应定位为商贸旅游区;在经济结构模式上,应加快城市—农村型经济向城市—郊区型经济的过渡、“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过渡、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向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型经济过渡;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上,应坚持走物流先行、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兰州太平鼓这一民俗事象,能够很好地从深层次分析兰州太平鼓所反映的人类早期的无意识的本能思想及其延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这方面入手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透视到民俗中更潜在的文化象征含义,并且对民俗做出更精准的诠释,超越我们以往的文化解释层面。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道路运输业发展,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内涵出发,对道路运输现代化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道路运输现代化的二维结构,基于“系统要素-产业运行”视角设计道路运输现代化的评价结构框架,建立了道路运输现代化评价结构模型,并从状态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两个方面,以宁波市道路客运现代化水平为例,分析了道路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水平和障碍机制因素。研究认为,宁波市道路客运现代化总体水平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但系统要素和产业运行各自维度下均存在部分短板指标,产业运行落后于系统要素的发展,应从产业运行结构调整、行业规范和绩效提升方面进行改进;道路运输现代化评价结构模型揭示了道路运输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为全面评价道路运输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支撑;评价方法能准确反映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发展状态,及时诊断障碍因素和不协调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