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玲 《江汉论坛》2012,(6):140-144
艾滋病人群的贫困是艾滋病人群各类脆弱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它基于艾滋病人群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由艾滋病人群的认知和行为所诱导,为艾滋病人群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利所加剧。贫困具有传递的性质,艾滋病人群贫困的传递包括贫困范围不断扩展的横向传递和贫困在代际之间延续的纵向传递。要遏制艾滋病人群贫困的生产和传递,必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唤醒艾滋病人群的自我发展意识,降低艾滋病人群的脆弱性是针对艾滋病人群的反贫困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2005年7月23日在清华大学组织的艾滋病与媒体报道研讨会上说,农民工和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都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大学生成为艾滋病传播高风险人群,更让人感到沉重。除了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威  相似文献   

3.
目前流动人口既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又为艾滋病扩散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灾区云南省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分析,从小的视角出发,揭示出流动人口作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原因用社会管理和控制缺陷,为政府建立有效的艾滋病反应机制,有效预防艾滋病,降低艾滋病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人群作为弱势群体,应当纳入社会—政治伦理的视角来关注。艾滋病救治彰显了社会公正和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在社会—政治伦理下,明晰各个社会主体的伦理责任可以增强艾滋病救治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公安监管场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实施集中管理,避免艾滋病在被监管人群中继续传播,进而降低在社会人群中的蔓延。在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上,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设立激励机制;建立医疗协作体系,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干预实践中社会理论的鉴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的社会研究发现 ,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流行分布的复杂性的本质是病毒易感的历史、制度、社会和文化的建构。这即意味着 ,回应艾滋病病毒流行 ,社会研究必须超越目前的社会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科学、心理学和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基础上的社会学及人类学 ,而倡导从根本上着眼于改变艾滋病社会易感的社会环境结构 ,其意义超过了艾滋病防治本身。结果必然是大批主流行为理论的淘汰和社会结构改变的潜移运动的发生。这一过程几乎在所有国家的艾滋病防治运动中实践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南、广西、新疆、四川等省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成为艾滋病高发区,少数民族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远远高于汉族。艾滋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渐呈爆发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将使这些民族地区的发展陷入严重危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多态,相互间的差异很大。而且,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不同阶层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艾滋病防治必须兼顾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各种行为主体,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行为特点,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国美 《社会科学》2005,8(11):65-78
中国正面临艾滋病广泛流行的临界点,导致艾滋病更大规模流行的社会因素普遍存在。对其他国家与地区以及中国不同阶段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艾滋病的污名化、对边缘化人群的否定性裁决(惩处)、采用传统公共卫生的强控制手段以及公民社会发育迟缓等因素,构成了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有效建构的根本障碍。中国要采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合理的社会经济成本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变革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设立国家传染病基金制度,鼓励民间捐赠,培育公民社会,建立政府、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内有关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的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主要有社会控制、社会风险、社会支持、社会排斥、社会性别、社会伦理、人类安全、社会文化、人格心理、认知行为等十种理论视角。文章通过对不同理论视角及其研究结论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并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社会工作与NGO介入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的新趋势,文章提出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理论视角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理论视角下的综合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最主要的危险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导致人们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不安全性行为。本文认为 ,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更广泛的关注人类安全的视角 ,改善艾滋病政策法律环境 ,调整对高危行为人群的社会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现实,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艾滋病防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地方立法,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将具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宣传列入工作议事日程;采取各种有效渠道和手段,纠正人们的行为模式,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认真切实地落实“不歧视”与其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社会造成很大威胁的疾病。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依托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有着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资源与情感优势,其优势有利于社区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权力"与"私权利"之争出发,以艾滋病预防干预中的"公共卫生"及其公权力实践为例,重点呈现了"公共卫生"这一外生的概念及相关社会设置是如何在我国本土语境中产生、发展的。同时,就"公共卫生"及其公权力在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中的边界等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公共卫生"发展趋向中的多学科合作和视野转换,能够为弥合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割裂状态、促进健康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健康化提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个人认知过程和社会影响因素的整群随机抽样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通过对724名娱乐服务业女性的干预和比照发现,以小组为单位、同伴教育员参与的结构性行为干预在降低艾滋病风险性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方面是有效的。这对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降低艾滋病风险的行为干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结构性行为干预作为一种社会学实践,对于社会学从解释社会现象到改变社会行为的转变也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引论艾滋病成为全球性疾病以后 ,社会态度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 ,说起这个话题时人们自然会想到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 :同性恋者、海地人和血友病患者。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戳记有危险 :它延误了应对普通民众采取的行动(BaileyandMann,1988)。10年前 ,人们对艾滋病患者充满恐惧和敌意 ;今天他们却唤起人们的同情 ,让人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不论个人还是政府 ,对艾滋病一开始常是否认其存在 ,而现在人们头脑更加清晰 ,对之有了更多的理解。但是如果不充分了解HIV(艾滋病病毒)阳性、医学因素、文…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亚文化易感挑战社会建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构理论是当今艾滋病性别社会视角研究和行为改变研究的主导理论.然而,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群艾滋病易感行为的亚文化再构,揭示出了可能比性学社会建构理论更为复杂的含义,即人类行为取向、表达、易感并非一般地结构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制度的环境维度中,而是存在着人群自身"实践导向选择"的更生动的整合过程,而远非建构理论"社会脚本"对于行为的简单制定.这即意味着过去50年来健康行为促进的行为改变干预模式正面临质疑.尽管这一发现有待于跨文化研究的证实.然而这个研究提供的证据.对于目前日益广泛使用的"社会建构理论"及其以此为基础的行为改变模式确已构成了潜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因为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吸毒人群成为艾滋病高发群体.如果不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策略,防止更多的人吸毒,或教育吸毒者改变高危行为,将不会达到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因此,对吸毒人群相关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从信任的角度对吸毒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考察,希望这一讨论有助于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个人类学个案研究,它以女性性服务者的经历为切入点,在分析女性性服务者人群的文化特点的同时,通过解读“高危人群”、“艾滋病”与“安全套”的文化意义,从微观层面考察她们作为艾滋病预防的主体,怎样建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怎样看待自己的“高危人群”身份,怎样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方式。本文认为,艾滋病防治干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性服务者的这种主体性,让她们积极投入到改变自身处境的行动中去,才能使干预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