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民国初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尝试期 ,它是辛亥革命后 ,中国资产阶级为捍卫本阶级利益 ,完善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推行国会政治而进行的重大斗争的一部分 ,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意义 ,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民初,西方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而且对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急剧变化的政治风云和较为复杂的阶级关系,政党政治思潮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民初的政党活动史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民国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政党政治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其外在形式很有些接近于西方式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模式。虽然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存在连同它的失败都是极有意义的。它是此后影响中国人制度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样的一个难得的政治标本给予足够重视,剖析其失败原因,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对他们鼓吹和意欲实行政党政治作出的种种努力,进行了分析,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丧失和政党政治的失败与革命党人的理想主义密不可分。穷其终因,乃是资产阶级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政党政治和多党制的尝试,以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结果却走向了它的反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不顾具体现实环境,盲目地移植政治制度,不仅是徒劳,而且祸及人民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经历了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中共执政多党参政三种模式的演变,呈现为从多极化向一极化转变、最终走向一极为主多元参与的中和格局。这种由两极走向中和的政党政治模式的转变格局,既与中国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成熟性水平紧密相关,更取决于大转型时代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演化。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出自革命党,在民初却与立宪派、官僚势力联系密切.他曾经热衷于组党,却又迅速趋于冷漠.章太炎对政党和政党政治的认识有两个特点一是零碎,不系统,二是前后矛盾.从他的言行中,人们既可以观察民初政治生活的复杂场景,也可体味政治人物在追求和实践政党政治、议会政治过程中的酸涩与无奈.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以同盟会(国民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作为新兴政治精英,崛起于中国政治舞台。他们坚持以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为指导纲领,积极推进民主政权建设。但是,广东社会动荡的复杂背景,以及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民主政制的推行遭遇种种挫折。广东省议会成为同盟会员迅速提升政治地位的手段,排斥地方旧知识精英,使缺乏社会基础的新兴政治精英愈加孤立,没有帮助革命党人的政权深入民心。1920年代,陈炯明在"地方主义"的引导下,尝试将政党政治寄予民治之上。但是,"民选县长"本身的政治化,使得民主政制陷入地方主义的漩涡。民初广东革命政权的建设情况,典型地反映了民主政制在近代中国的艰难开局。  相似文献   

9.
二次革命后的国会与党争是民初民主宪政试验的最后一幕.袁世凯为建立其独裁统治,不仅排斥激进的资产阶级政党,也排斥温和的资产阶级政党,由此导致了国会政党关系与政党格局的新变化。进步党与国民党日趋一致并对袁世凯有所抗争,但软弱的政治性格使它们无法取得胜利。这一结局表明,只要政权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资产阶级就无法仅凭国会和政党活动来使自己成为统治者,无论是议会政治还是政党政治,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为了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组党热潮风靡一时.它们试图通过竞选,谋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把欧美式的政党政治移植到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中来.由于封建军阀势力总代表袁世凯的抵制和破坏,资产阶级喧嚣一时的政党政治以失败而告吹.本文拟从民国初年中国国情出发,来论证政党政治未能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形式和持久抗战的根本条件.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施的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和民族资产阶级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重大贡献又是抗日民主政权得以巩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时值英国的议会改革,密尔的《代议制政府》不是空想的乌托邦,而是他设计的政治蓝图和一个权力分配的方案。为了同封建贵族争夺议会的权力,资产阶级必须扛起民主的大旗,以赋予其行为的正当性,为政府的改革提供依据和方向。因此,要复兴民主,并做出适合现实的阐释。但是,由于其阶级利益的要求,以及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张和现实环境的考虑,复兴民主的同时又要对民主进行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民主安全的运行。所以,密尔主张的代议制政府背后的逻辑是民主的复兴与限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阐释了毛泽东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论述和实践,并把握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根据民族资产阶级中各类人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有区别地开展教育或斗争;着眼于提高对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多种形式地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对西方政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理论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具体来说,在人民与政权的关系问题上,创立了复合民主制理论;在国家权力结构的布局上,创立了复合分权学说,构建了独特的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在国家权力的制衡上,创立了与“权能区分”相联系的制衡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虽仍是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但它体现了较高的民主性和合理性,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民党的操控天下、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轮番坐庄和俄罗斯政党的多杂混乱,体现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政党制度的各种形态。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其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和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及其国民党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只有在中国革命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之时才可以建立。共产国际认为蒋、汪叛变促进了中国革命向苏维埃阶段发展,但依然希望国民党左派复兴中国革命而暂缓推行苏维埃运动。在复兴国民党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最终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7.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产生于欧洲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然而,在二十世纪之初,无政府主义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发展,并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除了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为这一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之外,在思想文化方面,传统的老庄虚无思想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从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近代资产阶级正义观进行了批判,把对作为制度美德的正义的追问由形式上升到实质,从而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韩胜朝 《南都学坛》2000,20(4):22-24
:2 0年代初的联省自治运动根源于清末民初资产阶级倡导的联邦思想 ,它既是民元以来资产阶级同军阀专制势力斗争的结果 ,又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希望重建民主政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在对近代资产阶级虚伪人权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对人的关系的深刻批判分析,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利己的本性,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分立。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人权理论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