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界”与“无界”是语言学概念中的哲学意义上的二律背反,是认知主体对其在时间、空间、性状和心理上的投射。通过分析梳理可以解释语言符号形式或多或少地映射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主体的认知方式,并且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句法现象。但对于两者概念的确立与区分,必须适应一定的“认知域”和对其作主观上的“识解”。在“有界”和“无界”范围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准有界,,的认知体,一有界”认知体是认知原型,具有容易学习、记忆、使用等完形特征。“无界”的认知体因为可以被看作为属于另一认知结构,因此可成为新的认知原型。  相似文献   

2.
殷尧 《南都学坛》2005,25(5):95-96
邪教犯罪人员在认知结构、信念体系、情感体验、意志品质、社会动机、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等方面的社会化缺陷是导致其违法犯罪的主体因素,并制约着其再社会化的进程。邪教犯罪人员的再社会化要从社会性之重建、健全人格之重塑、道德行为和守法行为之养成方面入手,其再社会化是“治心甚于治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其行为的认知,不仅包括认知主体对其能力、状态、认知策略、任务目标等的认知,还包括认知主体对其行为计划、评价、监控及调节等的认知。本文以相关元认知理论为基础,对大学英语学生元认知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认知定势是固化于主体认知结构之中的心理、知识、思维等组成的意识状态整体及其表现出来的认识势能,它能决定同类后继认识活动的路线、方向和趋势。认知定势虽然不直接参与幽默语篇的识解活动,但作用于识解活动的每个环节,是幽默主体认知活动的认识准备状态和主体性条件。在幽默识解活动中,认知定势表现为幽默主体在阅读幽默文本和理解幽默语篇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指向性的一种准备性心理状态。这种能动性表现在认知定势影响后续心理活动的走向,制约着幽默识解活动的方向。认知定势有普遍认知定势和特殊认知定势。在幽默研究的历史上,富有影响力的各种幽默理论都是建立在普遍认知定势基础之上的。特殊认知定势解释了为什么面对同一则幽默语篇,人们会有迥异的反应。认知定势不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结构,而是固化于主体的生理和意识中的精神结构,是随人的活动而形成的"后天"结构,认知定势也会不断得到更新。认知定势的更新会使人们对幽默产生审美疲劳,幽默的效果强度与认知定势更新的程度成反比。在幽默的研究中,如果我们从人类的认知定势出发去研究幽默的可笑与不可笑,明晰各个层次的认知定势在幽默识解当中的运作功能,或许可以解决我们研究中遇到的2个难题,即幽默的难以定义性和幽默理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以往主题结构研究主要关注主题表现,其述题特征以及认知情境因素的制约作用没有受到重视,不同主题结构的标记性以及跨语言异同尚无一致认识.运用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观,结合认知类型学的标记性分析思路,提出主题结构考察的典型特征束思路,在结构、话语和认知层面分别提取主题和述题的典型特征加以比较,为主题结构的标记性考察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替代性言语现象,委婉语的生成涉及认知主体复杂的心智活动。运用心智哲学理论可以有力地揭示和解读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产生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委婉语表达的触发点是心智的意向性,话语主体根据言语环境的需要确立起要表达的本意,即"本体",进而明确对表达对象所持有的态度取向。受话语主体不同心理感受的影响,喻体(婉言)的具体选用则由认知主体进行自主意志发挥,在心物随附性的制约调节下,选择适宜的"婉言"代替"直言"以表征某一特殊的心理感受,突显其意向态度。  相似文献   

7.
认知结构与脑结构在主体认识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认知科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即人脑的实体结构(神经生物学结构)、机能结构与认知结构三者的关系及其在主体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哲理分析。文章还区分出了广义与狭义两种认知结构及其在主体认识加工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蔡元培在《国文学讲义.叙言》中隐含的“译即易”的译学观点进行了诠释。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对于文本客体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等都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即不同的译本。但译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受到文本这个客体和原文本作者这另一主体的制约。文本内容,即原作者的思想仍旧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9.
仅从智力的角度寻求话语解读的答案是对思维认知的简单化误解。认知结构为思维认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网格结构;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参与了言语交际过程的始终。只有综合考虑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两层面中智力与非智力诸因素对言语交际过程影响与制约的整体动态效应,才能揭示思维认知与言语交际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行为受其认知水平的制约,农户对养殖保险的认知直接制约其购买保险的行为。通过实地调研,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Logistic模型,分析养殖农户对养殖保险的认知及影响其购买的因素。结果表明:文化水平、购买过保险的种数以及采用的分散风险措施对农户关于养殖保险的认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与认知水平呈反向关系;年龄、家庭主要劳动力数量对认知的影响不明显。提出了推动养殖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问题是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重要的哲学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深入。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从主张主体只是上帝保证下的认识客体面前的消极“沉思者”或“旁观者”的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大陆唯理论的主体观,与认为主体只是认识客体面前的被动“反映者”的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的主体观,到主张主体在认识客体面前是一个积极“能动者”的康德的批判主体观,再到认为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结构,在这种动态的发展中,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达到融合统一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主体观的演进,从而展现了一条认识主体性理论发展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2.
从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和《单子论》中梳理其认识论思想,尤其是他对认识主体的看法。莱布尼茨把一种精神客体———单子作为认识的主体,意在说明和强调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的辨证发展性质,但这种唯心主义的解决方式必然引申出天赋观念而最终走向先验论。尽管如此,莱布尼茨对认识主体的探究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回忆说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回忆说作为哲学与神学的交汇点,其形式是神学的.但它所阐述的内容并非都是消极的、错误的.它以特定的方式论述了一般、共相是认识的唯一对象,以极端的方式肯定了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作用,以颠倒的方式阐述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过程.这一学说对认识对象、认识起源以及认识过程所做的深刻揭示,在西方认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认识论中 ,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中 ,除了主体的本身素质影响对客体的认识外 ,认识方法的转换在认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认识方法的转换包括 :环境的转换与变易、物质工具的转换、认识框架和意向的转换等等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认知主体对于世界的假设。隐喻的认知主体是具体文化语境下的社会人,因而其认知语境不可避免地有着深刻的文化痕迹。通过对隐喻生成理解过程中交际者认知语境的研究,揭示了其文化突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轴线是主体性和客体性、价值性和真理性相统一的实践.1845年之前,马克思着重探讨了实践的主体性、价值性一面,酝酿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1845年之后,马克思着重探讨了实践的客观性、真理性一面,发现建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因此,以实践为轴线,就可以完整地统一起马克思1845年前后的思想发展和全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实践双重关系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论是一个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内容应围绕着认识的基本规律展开,将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的阐述统一起来;其结构形式应将"规律"和"范畴"统一起来.本文提出了一个围绕认识基本规律展开的认识规律与认识方法论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人生问题是庄子关注的焦点.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源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恶劣,而生存状态恶劣形成的原因又在于主客二分与主客对立.为此,庄子学说集中探讨消除主客对立的方法与道路,这就是安命--顺物--遊心--逍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