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统计》2011,(1):6-7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已经明确。  相似文献   

2.
赵雪慧 《山西统计》2001,(3):7-7,14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正式启动 ,标志着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到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关系到我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如果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及现状认识不清 ,模棱两可 ,停留在粗浅的层面 ,政府政策的制订以及措施的执行就会缺乏科学的基础 ,甚至会出现严重失误。因此 ,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评价、比较、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是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和重要前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意在对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分析指标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泰尔熵指数,对1997~2007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距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中国总体能源效率差距明显下降,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其中区域内能源效率差距快速下降,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显著增加.从三个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8%的年均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并呈逐步扩大之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牛波 《山西统计》2000,(10):15-15
80年代初 ,改革开放进入初始阶段的中国为寻求发展之路 ,从西方引入了“梯度理论” ,继而作为一种政策付诸实施。从此以后 ,中国区域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三个梯度———优先开放 ,优先发展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快于中部和西部 ,东、中、西三大梯度间的梯度差距逐渐拉大 ,进而导致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结构失衡。进入 90年代 ,随着东南沿海兴起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狂潮 ,这种失衡更加剧烈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 ,缩小区域间差距的呼声也随之高涨。中央决策层也意识到 ,东西差距的急剧加大 ,给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安定带来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构建了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聚类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进一步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考察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生态建设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2)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并具有鲜明的区域非均衡特征;(3)各地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东部-西部、东部-中部子群间差异较大,但呈现显著缩小趋势,并且子群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中国以及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存在σ收敛,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敛速度差异显著;(5)各地区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绝大多数省份位于“H-H”和“L-L”集聚板块,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区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类发展地区差异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2010年新版HDI的测算方法对1996~2010年中国各省市的HDI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HDI的三个分项指数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各省市HDI及其各维度指数的均值均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而2005~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高水平地区与低水平地区之间出现了教育与健康“一高一低”,经济与教育“一升一降”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静 《四川省情》2009,(4):60-61
综合比较 “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提高区域竞争力是关键。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地区通过产业的合理分工和协作而表现出在更大的区域吸引和利用资源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它不仅仅是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本文根据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6种竞争力: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科教文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八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农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山西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并且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因此,分析研究“八五”期间山西农民在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两个方面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及其成因,并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措施,对于“九五”期间山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收入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1.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已经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程。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正视差距、改善环境、挖掘潜力、实施赶超、突破难点、奋力发展,使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由全国发展的“沉寂带”、“拖后区”变为“活跃带”、“拉动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此,很有必要做一番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哲学思考。一、差距——历史的、客观的存在依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经济客观上形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厂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地区发展和城乡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综合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嵌套。文章运用泰尔指数的三阶嵌套分解方法,在八大综合经济区、省级、地级和县级4个空间尺度上,对2000—2018年的中国区域发展差距进行分解,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空间尺度的地区差距及其受到上一等级空间尺度差距的影响,分析每一种尺度地区差距对整体地区差距的贡献。结果表明,小尺度空间的局部不平衡和城镇化导致的多样化将是未来地区不平衡的主要特征;地区平衡发展的关键是地级单元(尤其是地级市)之间的协同。应将地区协调发展的重点放在地级单元之间,以及地级单元内部的城乡之间。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肖冰 《统计与决策》2006,(10):156-157
1我国东西部差距的现实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省经济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各自的增长水平。然而,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和各地区经  相似文献   

14.
张璞 《统计教育》2009,(6):55-59
本文在传统的新古典收敛理论的基础上,以增长回归方法为主要分析框架,采用2000—2006年“呼包鄂”三市的截面数据,探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呼包鄂”经济圈内部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进行合作谋求多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该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通过偏微分分解发现,在科研人员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明显,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科研资本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直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拓展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协调发展江苏区域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梯度差异。要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 ,认真实施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战略 ,缩小南北差距 ,推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从“积极”到“深入”再到“优先”,对西部大开发的地位不断强化,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新起点、西部地区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刘刚 《浙江统计》2011,(12):19-21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而且这种经济增长格局将成为一段时期内的常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建议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