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内含着基本的伦理价值如公共性、公平、正义等.但在实践中,工具理性扩张与价值理性式微以及政府的内在性侵蚀公共性使得公共政策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其基本的伦理价值.而通过扩大公民参与、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美德以及保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衡平方能实现对其伦理价值偏离的矫正.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衰减:风险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是体现政策公共性的基本维度.公共政策必须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依归,实现公共化运行.然而,在实然层面却存在着公共政策公共性衰减的风险.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化运行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中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提升公众参与水平是根本保障,推进信息共享与程序正义是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住房公平是政府正义的旨归,住房政策公共性缺失是住房不公平产生的根本原因,住房保障的覆盖面窄、对象偏离和目标背离等引发了住房不公平现象,应在政府正义的基础上,树立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培育住房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切实促进住房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公共政策差等正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等正义论是前工业社会维系等级制度与专制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当下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差等正义之底色仍远未彻底祛除,在一些政策范围甚至有很大影响。公共政策的差等正义,是指决策者或执行者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背离其应恪守之公共性、公正性与公平性铁律,对不同群体或阶层、不同地区施行双重或多重标准。这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与对现代政治文明的玷污。揭露和批判公共政策差等正义的表现、成因及其危害,探讨治理之对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权威性配置的制度安排,要实现配置目标,公共政策必须具备合法性,以最大程度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公平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根本,它体现了社会对公共政策的要求,也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印证。公平不能停留在一视同仁,更要求考虑人的差异性。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其发展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是考察公共政策公平与否的新视角。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总是处于维持权利平等和特殊保护弱势群体的张力中,公共政策也正是通过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彰显其公共性,自证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效能问题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焦点议题。作为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应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来实现社会成员福利的最大化。西方学术界对公共政策效能进行分析的精英模式和政治过程模式,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径选择,在于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和公众意愿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这一有效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便是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价值体系中的平等、公平、公正和正义不仅构成了一个先后有序的价值序列,而且形成了一组由低到高的价值级差.公共政策价值体系的全面实现,有赖于从平等→公平→公正→正义的持续发展.即平等的机会与平等的认知、公平的规则与公平的体验、公正的社会与公正的认同以及正义的政治与正义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莉 《理论界》2006,(9):28-29
公平是评价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会关系的价值尺度,是平等与效率的协调与制衡,也是现代公共行政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性及合法性等本质蕴涵公平理念;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必须以公平为前提。因此,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视野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天生的"公共性"和大众传媒本质的"公共性",使两者有了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公共性视野下,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作为公共政策的新闻政策之与大众传媒的规范、大众传媒之于公共政策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正义的阐释与我国城乡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社会正义具有历史阶段性,在我国现阶段它是指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城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途径,为贯彻城乡教育公平政策,进而实现社会正义,必须坚持教育对象的无差别、教育政策决策的理性主义及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价值中立"等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不是一个仅具单一面向的概念。就用以描述公共政策而言,它其实内含着多个被世人称道的可以被单独用以评判公共政策的尺度,它集中了诸多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要求。这些价值要求经过提炼,在当代都被凝练在了"公共性"之中。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价值理性的高扬,都彰显了"公共性"对于公共生活的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如能在这些方面具备条件,便可以称为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受阻乃至停滞等的政策执行阻滞现象。而影响政策执行结果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探讨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执行效果的相关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应当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同时以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及其效果为分析载体,从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公平与效率取向的角度,寻求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对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内在价值因素,并探讨在现实情境下,公共政策价值选择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江渝 《学术探索》2007,(6):45-48
为实现我国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认为,应对落实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即公共政策应在理念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彰显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突出其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是正义的两面,即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它们之问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效率既是公平的前提,也是提高社会公平水平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迈向平等的动力.同时,效率具有一定的限度,效率的实现要以公平作为制度性条件,要受到公平的制约,要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表现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实然属性,主要表现为"内在非公共性"和"外在非公共性"两个方面。"内在非公共性"主要源于公共政策的阶级性、"负外部性"和"非普适性"。"外在非公共性"主要源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非公共性、公共政策目标的短期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性以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单方面性。  相似文献   

16.
张欢  吴苏锦 《天府新论》2014,(6):92-102
政策受众对于政策的公平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会直接影响政策受众相关的行为.利用五维度公共政策公平感量表测量汶川地震灾区群众对恢复重建补偿政策的公平感,研究公平感的各个维度对灾区群众遵守政策、支持干部、发表意见、积极重建和利他等五类参与恢复重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受众的公共政策公平感能够有效预测与政策相关的政策受众的行为.其中,政策受众对于公共政策直接的和个体化的应对行为更符合分配优势模型,分配公平对这类行为的预测力最强.政策受众对于公共政策间接的和社会化的应对行为则更符合代理——系统模型,人际公平对这类行为的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分配逻辑正发生着从财富分配向风险分配的转型,正义分配实质是风险分配。气候正义是风险分配的关键议题,目的是实现认知和应对气候风险能力的公平分配。实现气候正义除了依靠罗尔斯的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外,还需要扩充到全球正义原则。全球化与民族化、共同性与个体性、环保与发展的冲突构成了气候正义的问题背景,实现气候正义离不开全球治理,但也遇到伦理、制度和行动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如何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政策的众多价值选择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是困扰政府行为的两难问题,政府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应根据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公共政策的最佳取向应遵循公平和效率二者的优化组合原则。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利益,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