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本的"万叶假名"与中国的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日语。而韩国的"吏读法"类似于"万叶假名",韩国的"吏读文"也是利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韩国语。韩国从公元前后开始学习汉语,用汉字记录了本民族的语言,韩国人采用了"口诀式"、"书记体"、"吏读文"等多种方式。日本人也效仿这种方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可见在日本的"万叶假名"的形成过程中,"吏读文"给予它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吏读文"就很难想象"万叶假名",同样没有汉字也很难想像"吏读文"和"万叶假名"。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的汉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笔者的调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国传入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在近代,由日本人自创的汉字词,还有一部分反向传入中国。中日汉字词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本文围绕日本汉字词的发展历程,就中日汉字词方面的交流,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日语,但近代日本出现了"国语运动"和"汉字改革"的思潮,要求废除汉字的使用,改用假名和罗马文字.改革历经兴起、高潮和尾声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汉字、假名、罗马字混用的文字体系.汉字和日语的矛盾导致了文字改革的发生,日本文字平民化和教育的普及则推动了文字改革的发展,日本的汉字使用传统、日本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需要又使部分汉字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4.
杨宁一 《学术界》2001,(2):52-63
一个民族的自我认识对于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邻族至关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进一步发扬自我认识的传统,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以往,提出了"杂种文化论"、"照叶树林文化"、"纵式社会"等许多新观点,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日本人对自身的认识.当代日本人的自我认识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自我反省,有利于克服国民性中的不足,弘扬国民性中的优点,起到促进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助于让世界了解日本民族.同时,随着经济的成功,也出现了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忽视与亚洲邻族的比较等倾向.日本人的自我认识值得借鉴,其中的缺陷有待于日本民族今后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日伪时期,内蒙古出现了许多奴化与殖民化的现象。伪满的"国旗"和蒙疆政权旗的图案、伪满"国歌"的歌词都明显带有奴化的含义;一些街道、乡镇、剧院、社会团体的名称,均带有奴化的色彩;日本人的节日成为中国人的节庆日,甚至连日本时间也成为当地的标准时间。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的必然产物,是其文化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其中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中日汉字中的同形词可以发现:"同义同形词"的出现是日语对汉字的直接借用的必然结果,"异义同形词"则是文字形态与具体文化语境的结合和变迁,亦是在日语言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区别的一点;"和制汉字"的出现,是对汉字符号的利用的结果,可成为日语文字文化溯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中国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入探讨日本人的"中国观",对于如何将中日关系引向健康、合理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两千多年的中日关系史中,日本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多次变迁.纵观日本人的"中国观",是以日本国内环境变化为基础,并结合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以"实力主义"、"现实主义"、"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为其价值取向.深入剖析日本人的"中国观",对于在新世纪深入了解和研究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汉字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形成了以汉字为核心,涵盖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的汉字资源.汉字资源与朝鲜半岛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系统地梳理朝鲜汉字资源文献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正确把握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进一步把握汉字、汉文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立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似的产物,汉字由字与外物"形似"的象形字发展到字与外物"神似"的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过程,恰恰体现了汉字与外物从现象相似发展到结构相似的相似递进规律.从宏观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发展与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相似论启发我们要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规律出发去考察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找寻汉字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似的产物,汉字由字与外物"形似"的象形字发展到字与外物"神似"的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过程,恰恰体现了汉字与外物从现象相似发展到结构相似的相似递进规律.从宏观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发展与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相似论启发我们要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规律出发去考察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找寻汉字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追述日本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探讨中日现行汉字的差异。这对了解日本汉字文化及日语学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羊”诸字文化意蕴初探——4/试论古人对羊的认识及有关思想观念@彭慧$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1~~~~~~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北方论丛》2002,(5):64-66
我国加入WTO以后,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我国社会用字仍然十分混乱,尤其是牌匾、橱窗的用字更是如此.社会用字的混乱,不但导致交际的失败,而且有损于民族的尊严.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早日实现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姓”字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群婚制度之始末、女权主义的根源、宗法制度 的核心。这三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汉字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表明,汉字作为一种表意象形的图形文字,与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并不难学。特别是汉字结构快速识字法的发明问世,宣告了一场汉字快速识字革命的到来。建立在少儿识字认知规律、字形结构规律、部首(偏旁)重复出现规律基础上的这一识字法,是一种极其科学的汉字识字法,为汉字走向世界、成为未来世界大同文字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走出老子的审美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元 《河北学刊》2004,24(4):103-106
老子“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的审美乌托邦对中国的美学发展影响至深 ,其核心就是脱离语言 (文字 )追求虚无美。老子排斥“美言”与“知” ,实际上 ,恰恰是“美言”与“知”构成了真实之美。形式美才是至高之美 ,汉字高贵典雅 ,与凡有异 ,除了汉字是“道”的载体之外 ,还因为汉字是一种绝好的形式 ,在这一形式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美。只有把“美言”与“知”联系起来 ,才能走出老子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锺兴永  吴顺发 《云梦学刊》2011,32(2):126-131
汉字的书写是从"简"开始的。简体字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历代传承,从来没有中断使用过,亦属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国家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推行简体字,使简化字获得了"正体字"的地位,并得到了民众的呵护,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字的笔画与结构是象化的,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就是从大自然和人本身的形象中象化而来。汉字字义的象化表现为:静则为象,动则为词。这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点。中国文字始终未能跟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拼音文字,主要在于中国人的象化思维与象化的文字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汉语词义的外部表现形式,词义是汉字形体具体体现的内容。词义的发展会推动汉字字形的发展。字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途径是形体的分化,这种分化同时又是汉字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发展。汉字字形分化有异体字分工和造分化字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