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端,字易直。宋太宗任他为宰相。 宋太宗病倒在床的那段时间,吕端每天陪同被太宗内定为继承人的三太子赵恒去问候太宗的病况。 太宗病危的时候,宫中内侍  相似文献   

2.
正长孙无忌是初唐政坛上位尊权重的人物,历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先后辅佐太宗、高宗父子登上皇位,为相三十余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宰相,却被高宗贬于黔州,最终自缢而死。分析长孙无忌的仕途生涯,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长孙无忌在太宗和高宗主政期间分别表现出"有忌"与"无忌"两大不同特点。一、太宗朝"善避嫌疑":"有忌"助其高居相位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之长孙皇后的长兄,"少与太宗友善",常从太宗征讨,武德年间,累除比部郎中,  相似文献   

3.
三利三益     
正唐代吏部尚书唐俭因下棋触怒太宗,被贬为地方官。太宗余怒未息,又想让尉迟敬德指控唐俭有怨言,以便找借口杀了他。次日,当庭对质,尉迟敬德连连否认。太宗气得将袖子一甩,进了内宫。过后,太宗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并当众表彰尉迟敬德所为有"三利三益":唐俭免于枉死、自己免于枉杀、尉迟敬德免于曲从,此为三利;自己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尉迟敬德有  相似文献   

4.
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但见沧海茫茫,水天一色,不禁焦急,且生退兵之意。适时,大将薛仁贵请太宗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顿使太宗忘记忧愁。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急忙揭开帐幕,竟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后人将这一策略命名为"瞒天过海"。这不过是兵法上的一个策略。然,抛开万里沙场不谈,在商业上,此策略依旧奏效,且不缺乏经典之作,如北京长城饭店。其巧施"瞒天过海"之计,首瞒记者,再瞒美国驻华大使,然后让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兴高采烈地为其充当了形象代言,一举突破广告经费不足的瓶颈,以极低的付出达到了扬名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有人诬告魏征包庇犯罪的亲属,太宗让御史大夫(掌监察的官员)温彦博调查,结果并无其事。温彦博对皇帝说:“事虽无存,但空穴来风,都因为魏征不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所以才被人诽谤。他也有可责备之处。”太宗同意温彦博的话,让温彦博转告魏征,  相似文献   

6.
小歌 《领导文萃》2010,(2):116-118
<正>身为部下,如何向领导提建议呢?古代谋臣的案例,给了我们无数值得学习的"建言"智慧,值得揣摩。唐朝宰相魏征,辅佐太宗长达17年,进谏数百次,且多被太宗采纳。他的说谏技巧,自有不可忽视的能耐。依笔者看,他的建言多  相似文献   

7.
难得糊涂     
宋太宗在北陪园饮酒,臣子孔守正和王荣侍奉酒宴。二臣喝得酩酊大醉,互相争吵不休,失去了臣下的礼节。内侍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但是太宗说,不,派人送他们回家。第二天,他俩酒醒了,想起昨晚酒后在皇上面前失礼,十分后怕,  相似文献   

8.
斯为得体 李文正公昉,太平兴国八年,以工部尚书为集贤、史馆相。端拱元年,为布衣翟马周所讼。太宗召学士贾黄中草制,罢为右仆射,令诏书切责。  相似文献   

9.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问他:“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小人不在朝中,自然也不知道谁奸谁忠,但小人有一妙方,只要陛下一试,谁奸谁忠便泾渭分明了。”太宗问:“什么妙方?”上书人答:“陛下与众臣讨论问题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武玉林 《领导科学》2012,(13):47-49
唐玄宗李隆基是继太宗李世民之后又一位颇有作为的唐代皇帝,史学家们将他开创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历来颇受推崇。范祖禹在《唐鉴》中说:"开元之治,几与正观(贞观)。"但是,在他执政的后  相似文献   

11.
在选贤为官的事情上,是人荐还是自荐,魏征的办法有独到之处。最初,太宗这样向自己的大臣提出问题: “我听说,国家太平过后一定要出现大乱,大乱之后一定要出现太平。这是天下气数所定,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在于能得到贤才,并为所任用。  相似文献   

12.
史书中对唐太宗李世民虚怀纳谏有过不少记载。《旧唐书》中就有这样一段故事:贞观十八年,太宗对群臣道:“人臣对于帝王大都阿顺旨意,不敢违逆,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这时待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后人评价说,正因为唐太宗闻过则喜,才取得留名青史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3.
孝庄文皇后继续贯彻太祖太宗以来与蒙古诸部通婚结盟的国策,这些政治性的婚姻一则巩固并发展了满蒙关系;二则稳定了顺治帝的统治。充分肯定了满蒙联姻对清初政治的影响,特别肯定了孝庄文皇后这位蒙古民族杰出女性的“突出”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向敏中是深受太宗、真宗两代皇帝信赖倚重的一位北宋名臣。真宗天禧年间,因向敏中政绩卓然,被加官为吏部尚书,且特进右仆射门下诗郎,监修国史。下诏之日,宋真宗对翰林学士李宗谔说:“朕自即位以来,还从未给任何人授予过仆射官职,这  相似文献   

15.
记不清何年何月何日了,只记得在《光明日报》有篇文章,谈到唐 太宗怕魏征,唐玄宗怕韩休,宋太祖怕史官,因此得出结论说:即使皇帝,也得怕点什么才好。但封建皇帝位居“九五”,君临天下,“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许别人怕他,他自己  相似文献   

16.
宋初名相赵普,自公元960年追随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至992年逝世,在30多年的时间里,身仕两朝,三任宰相,虽职务多次变换,但一直身居要职,处在权力的巅峰。太祖赵匡胤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太宗赵光义赞其卿国之勋旧,朕所毗倚……尽忠国  相似文献   

17.
林冠夫 《领导文萃》2010,(7):109-112
<正>寇准,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在政坛上的活动,主要是宋初太宗和真宗两朝,起过颇为重要作用,堪称一代名相。在民间,人们一提到寇准,称他为"寇老西儿"。"老西儿"为今人对山西人的称呼。意思不言而喻,此人被说成是山西人。这大约是来自某些影视或评书。  相似文献   

18.
磨官     
宋朝在建国初年,设立“磨勘院”。鉴于前代的衰亡,都由于腐败,故宫中节俭省用,器皿禁以珠玉金银作装饰。太宗常服之衣,浣濯再三。公主穿锦绣,受到严肃的批评。他是想以俭朴之风,带出一套好的班子。然而贪赃枉法者,仍大有人在。设立这个“磨勘院”的目的,就是为激浊扬清,严惩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说武则天“虽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武则天选拔的人才,其数量、质量都不亚于太宗时代,象李德昭、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等都是一时名臣,武则天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江华 《领导文萃》2022,(1):40-42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在一次召见元帅叶剑英时,口述了一句诗相赠:"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来评价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二来道出自己百年之后对国事的隐忧,希望叶帅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想此言一出,却让一位宋朝人名扬当代.这个人,便是北宋太宗时的宰相、曾任蔡州知州的吕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