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徙居长安(今西安市)。李氏家族本是关陇贵族,世代为将,故李世民自小尚武,善于骑射,强悍骁勇,诚如他自己所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以贞观政要·政体》)①隋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年轻的李世民审时度势,力劝其父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次年五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秦王。后李世民又挂帅亲征,历时七年,扫干群雄,统一全国。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灭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即帝…  相似文献   

2.
(一) 用人,乃唐太宗施政要略中之极重要者。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唐太宗在用人上,坚持了“用人唯贤”的正派路线。 李世民早年就非常注重结交贤能之士。他“折节下士,推财养客”,因此,所谓“群盗大侠”,莫不愿为他效死力。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之日,“有器干,倜傥多权略”的刘文静,正被囚禁于太原郡狱中,李世民“以文静可以谋议,入禁所视之。”两人便在狱中策划举兵反隋大计。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六一七年)九月,李世民进军河东,“收纳英俊,以备僚列。”房玄龄、李靖等,都于是年被罗致其麾下。武德四年十月,“(李)世民以海内浸平,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出教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于志宁、苏世长、薛收、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分为三番,更日值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李世民公事之余,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常常到深夜才罢。李世民又命阎立本这十八个画像,命褚亮为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李家是关陇大贵族。李世民的曾祖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有名的“八柱国家”。此后,在北周和隋朝,李家世居高官显位。西魏和北周,是我国古代第二次大分裂的末期,都属短命王朝。隋朝曾经出现了短期的统一,但是很快就覆灭了。隋朝末年,政治败坏,民不聊生,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生当此时的李世民,十七岁应募从军,随云定兴赴雁门勤王,十九岁和父亲李渊起兵太原。以后的六、七年间,他削平割据势力,镇压农民起义,抗拒突厥的侵扰,四处征讨,出生入死,才重新统一全国,使唐朝站稳了脚跟。这中间又有他们父子兄弟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直到武德九年(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长兄弟弟,逼使父亲禅位,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卒于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她的先祖皆为北魏、北周大臣,父亲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由于她生长在世代宦门之家,而且又刻苦好学,使她得以成为封建社会中有教养的女子。她不仅是位贤妻良母,更是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得力助手,所以她死后,李世民悲痛地说:“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资治通鉴》卷194)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历代封建史学家也都对她赞颂备至,司马光说她“常与上(李世民)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此论甚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公元七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不仅是唐王朝的实际缔造者,而且在他执政期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贞观之治”。封建史官称颂贞观年间“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不闭户,商旅野宿”,“民物蕃息”,“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天下“太平”。这虽有些夸张溢美之处,但贞观年间是我国封建制度发展的极盛时代,这也确属事实。唐太宗在位短短的二十三年中,能够取得这样显赫的业绩,除其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之外,也与其重视立法,完备和加强法制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从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加强封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安民立政,莫此为先”。(《旧唐书·刑法志》)今天,深入研究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借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唐太宗重视封建法制建设唐太宗法律思想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晋阳,这座古老的重镇不知经历了多少历史风暴。其中,似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最为壮观。“起义晋阳,遂登皇极,经伦天下”。晋阳是李唐王朝的发迹地,由此发端,开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期。但是,晋阳起兵的真相一直若暗若明,缺少专论文章。本文试图揭开晋阳起兵的内幕,并对一些传统的观点,提出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来,在东晋淝水之战性质问题上,有些同志提出了新看法:认为这场战争不是“民族征服战争”,而是“兼并统一战争”;战争的正义性是在前秦方面,而不是在东晋方面。我们以为这种看法仍然值得商榷。今提出来,请予指正。一、关于战争的“民族性”“兼并统一战争”论者说:淝水之战“不是以氏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就战争的实质而言,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在一些著作中赋予以民族战争的性质,纳入侵略反侵略的框框,这是值得商榷的。”又说,在战争中东晋只是“利用当时还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首开我国唐代“以山为陵”制度的昭陵,始建于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这座山陵建筑在当时的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约八十余公里的九山上。山巍屹,极为壮观,这就是李世民所以舍弃“掘土为圹”而在生前亲自选择身后长眠山陵的主要原因。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0.
唐朝初期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也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唐太宗励精图治并未能慎终如始,“贞观之治”后期不如前期不应忽视。笔者试就这后一方面的情况,略述浅见,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1.
公元633年(贞观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唐太宗陪其老子李渊置酒故汉未央宫。李渊别出心裁,命突厥可汗颉利起舞,又让南蛮酋长冯智戴詠诗。太上皇在得意兴奋之余,对贞观盛世的民族和好景象赞美不已:“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对此,后人多有褒贬。奇怪的是,明人李贽竟评之曰:“卖弄”。 这是不公允的。 纵观数千年中国古代文明史,哪一个朝代能做到“胡、越一家”!哪一个帝王敢于  相似文献   

12.
李靖,字药师,陕西三原人。他‘姿貌魁奇”,少有大志。曾对人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事立功,以职富贵!’李靖具雄才大略,他舅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经常和李靖谈论用兵之事,每次都称赞他。并曾对别人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后李靖任隋马邑郡(治所善阳,今山西朔县)郡丞。一时李靖的上司一隋太原留守李渊(即唐高祖)将起兵反隋。李靖效忠朝廷,得知此事后,就“自锁上变”,欲到江都见隋炀帝,揭发李渊。他刚被送至长安,而天下已乱,去江都的道路阻绝不通,故滞留下来。不久,李渊军攻下关中,占领长安。当得知李靖告密的事后,李渊大怒,要杀李靖。临刑,李靖大呼,说:“将军起兵除暴乱,不也是想争天下,立大业吗,为什么因私怨杀壮士!”李渊听了,很受感动,于是就赦免了李靖,并用他带兵。不久又亲笔写一笺给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相似文献   

13.
魏征是曾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一面镜子”的重要谏臣。当他觉察到李世民偏听奸人之言,欲加害于他时,仍敢于直言不讳地向唐太宗提出批评。他说,我不愿作百事顺从的忠臣,但愿做个直言的良臣。李世民问魏征;“忠臣和良臣有什么区别?”魏征答:臣子进谏正确,君主采纳,政治修明,天下太平,臣子落得美名,君主也获得光辉的声誉,这样的臣子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出现了治世之极的“贞观之治”。《贞观政要》为唐吴兢编撰,是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君臣讨论政事的政治文献。此书问世之后,唐及以后的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其推崇备至。书中记录的唐太宗治国和用人思想,这对我们当代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贞观时期,是唐朝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偃武修文”,推行“文治”,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入研究贞观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贞观之治”,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拟就贞观文化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魏征被唐太宗誉为“人镜”这是人们熟悉的,但他不迷恋权位、尤其是他退位以后的行为,还不大为人了解,今天读来也还是很感人的。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时胸有大志,博览群书,避乱曾为道士。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军起义,继又在窦建德起义军中做过事,最后,他投奔唐王朝,开始任太子洗马,为李建成主管经籍图书。魏征见李世民勋业日隆,多次劝告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公元684年徐敬业扬州起兵,是发生在武则天当政初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得到了统治阶级上层的暗中支持和劳动人民的同情。由于当时唐朝军事力量还很强大,徐敬业等人在起兵中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扬州起兵没有采得及发展壮大就迅速失败了。  相似文献   

18.
唐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曾出现过封建史家所盛称的“贞观之治”。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它与隋末阶级斗争以及唐初统治阶级的政策有着什么关系?如何评价“贞观之治”的代表人物唐太宗?这些问题史学界一直有所争论。本文就是对以上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唐朝末年,在北方诸族争雄的过程中,契丹族越战越强,它朝气蓬勃,充满了 希望和未来。于是统一北方重任自然地落在这个民族的肩上。历届契丹族的军政领 袖均采取行之有效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因此与它毗邻的奚族,首先成为统一和兼并的对象。契丹族实权人物撒刺的(德祖)及其子耶律阿保机在九至十世纪之交,对奚族连续发动五次兼并性的战争,越来越多的奚族人口被俘虏,土地被蚕食。  相似文献   

20.
兰州在唐代是陇右所属的重要州郡之一。唐初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主编的《括地志·序略》中所列贞观十三年唐朝三百五十八个州郡中,即有兰州都督府。 兰州始名于隋代。隋开皇初,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名。《通典》卷二七四《州郡四》曰:“兰州,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陇西二郡地,后汉、魏、晋因之,魏以为重镇。前凉张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