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过程和成果三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我国30个(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Markov链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存在东强西弱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区域间差异是引起全国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差异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与西部、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而对于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两极分化最严重,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且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与此同时,全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升级难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陆31个省份2007—2014年样本数据,分别测算三区域、八区域分组下快递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及极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快递业发展存在较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且这种不平衡性还呈现不断加大趋势;东中西快递业发展不平衡性明显,总体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特点,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东中西组间差异为不平衡性贡献了70%以上的份额,同时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平衡性;八区域不平衡性也非常明显,总体呈现沿海强内陆弱、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基本格局,组间差异贡献了88%左右的份额,就区域内而言,南部沿海和西北地区不平衡性较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及东北地区则较为平衡;三区域及八区域分组下快递业不平衡发展均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区域低碳发展指数对于客观度量和对比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空间距离法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思路,从区域低碳经济、区域低碳能源效率、区域低碳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低碳发展指数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1年的实际数据,对各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地区差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低碳发展平均水平北京最高,宁夏最低;全国低碳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有加剧的趋势;排名前30%的地区低碳发展差异性在缩小,排名后30%的地区之间不平衡性则逐渐趋于稳定;东部经济区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聚类结果表明,按照低碳发展水平将各地区分为高、中、低三类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吴平 《山西统计》2002,(2):16-1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东西部地区间差距日渐显现。面对占国土面积55 %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2 2 .8% ,矿产资源占全国 50 %以上 ,而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60 % ,不及东部地区人均GDP一半的西部地区 ,这种区域间不协调的经济发展 ,直接影响全国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 ,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以经济发展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和传统产业结构开发为着眼点 ,阐述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一、“以人为本”发展西部经济西部地区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较慢,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贡献率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差异下降较快,逐渐逼近东部地区;东-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但均有所降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随邻域水平的增加,低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概率上升,高水平向中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四川企业无形资产现状及其改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川企业无形资产现状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提高西部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不能总是指望政策的眷顾,或者是掠夺性地开采资源。这就要求西部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作为西部地区的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其竞争能力。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的企业与东部地区及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相比,缺的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下面以四川省为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一、FDI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2002年,我国吸引FDI金额为52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实际利用FDI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历史等原因,FDI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之初,FDI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198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吸收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占全国的96.73%,而中西部只占1.19%和2.08%。近几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投资的区域分布呈现出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讨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来源,最后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结果显示:第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程度不高,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006—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4011,存在较大提升潜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空间非均衡问题仍在加重,尤其是东部地区与其他两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基尼系数分解表明,三大地区之间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三,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经历了下降的过程。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而全国整体和中西部地区并无明显极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初期啤酒的引入开始,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啤酒产业从无到有,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销量超4200万千升的啤酒生产大国。从全国范围看,啤酒销量虽持续增加,但外资参与竞争、啤酒企业经济效益呈规模效应、增长趋势变缓、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地区的增长。啤酒寡头企业纷纷将自己的战略版图延伸到西部地区,包括新疆。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分析,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全局以及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中国总体、四大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状态,但存在区域差异,四大地区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状态;第二,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区域内差异呈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呈下降的趋势。四大地区中,区域间差异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且东部地区多呈现“H-H”型集聚,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多呈现“L-L”型集聚。  相似文献   

11.
肖泽磊 《统计与决策》2006,(17):104-105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经济最高层次上的空间划分,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均衡和差异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沿海地区大开放战略,使东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接着中央政府又提出了西部  相似文献   

12.
从东西部比较看西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成  王秀莲 《山西统计》2000,(11):17-17,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 2 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目前 ,西部地区的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它关系到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也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我们应该在发展东部的同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比较1、东西部经济增长状况之比较从东西部地区GNP来看 ,1980年东西部地区GNP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 52 .2 %和 16.5% ,直至 1994年 ,东西部地区GNP在全国所占比重为 58.5%和 14 …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了解全区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2013年内蒙古统计局利用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系统开展了对小微企业信息化情况调查,全区被调查的小微企业7696家,其中工业企业3397家、建筑业企业713家、批发零售业企业1051家、住宿和餐饮业企业606家、房地产业企业1202家、服务业企业727家。一、小微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特点(一)企业计算机普及程度高。计算机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区情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内蒙古小微工业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内蒙古小微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对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  相似文献   

15.
罗彩琴  陈娟  叶阿忠 《统计教育》2009,(2):20-25,60
本文从明瑟收入方程入手,在1987—2005年完整的教育发展的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回归对我国三个地区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教育投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教育收益率各不相同,而且不同阶段的教育投资风险存在显著差异。东部、中部的教育投资风险呈上升趋势、西部的教育投资风险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使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我国29个省市的FDI对各自省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地区FDI流入量的不断变化,FDI与东中西三个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之间均呈现具有明显门限特征的非线性关系。在东部地区,FDI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始终存在着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特征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FDI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均具有短期抑制和长期培育效应,在西部地区,FDI的培育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使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我国29个省市的FDI对各自省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地区FDI流入量的不断变化,FDI与东中西三个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之间均呈现具有明显门限特征的非线性关系。在东部地区,FDI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始终存在着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特征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FDI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均具有短期抑制和长期培育效应,在西部地区,FDI的培育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面板熵值法测度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基尼系数方法分析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我国“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发展之间存在明显脱节;2008年以后,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表现为先降后升,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