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拆迁关系到被迁拆人的基本权益。因此,如何扩大被拆迁人的参与,让其利益得到充分地表达,是城市拆迁决策过程中亟待思考的问题。这就引出了目前最值得探讨的在城市拆迁中公众参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由于急于求成、相关法律法规配套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公权力滥用等种种问题,广大的拆迁户变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牺牲者。南京的翁彪事件、甘肃清水株连拆迁事件等等与拆迁有关的悲剧频频发生。这些悲剧发生在一个文明、法治的国家不得不让人深省。中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问题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源。在城市拆迁过程中,应该站在拆迁人的角度,多为人民考虑,做到利为民所谋。在拆迁过程中,应该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地界定,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逐步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以行动保护公民的权利,做到"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对"私宅受尊重和保护"的内心呼吁是不言而喻的,但现今的现实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土地及房屋问题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被推到社会的风口浪尖,其中尤其是房屋拆迁问题常引起恶性事件、群体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和谐音符。基于此,本文仅以城市国有土地上的私房为探讨对象,研究其中的房屋拆迁问题,并试图提出城市私房拆迁中对私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政府权力强制间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这对于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事实并非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情况并未出现根本扭转,地方的相关部门仍置若罔闻.一些列因强拆伤亡事件频频发生,为此本文探讨城市拆迁过程中现状,分析原因,论述城市拆迁过程中如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作者自身的思考践与感悟,对《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第九章"社会契约的公民约定:卢梭的公民伦理观"中卢梭的观点——人是自由而平等的观点予以辨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人不是自由而平等的,并经过实践初步验证,最终得出"人的自由和平等不是绝对的"的结论。一本书:《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一个原理:唯物辩证法,一次实践:通过观察、调研社会人群来探讨人生而自由与平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选择华北、华中、华南6个省的24个乡、60个村,就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开展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让人忧心。乱收费、农资价格上涨等严重影响农民  相似文献   

7.
许锦桃 《经营管理者》2009,(17):175-176
少数人的权益日益受到国际关注与重视,本文在简要介绍少数人及少数人权利相关内容之后,以我国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创设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例,论述了保护少数人权益的诸多积极政策,让少数人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竞争,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陶陶 《决策与信息》2011,(11):58-58
裁判请求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向一个独立、合格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它是兼有程序权利与实体权利双重性质的一项宪法性权利,世界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确认在宪法中。但是我国宪法并没有关于裁判请求权的直接地定.在人权事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其提升到宪法保护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以权利为导向的政治"的简单意思是:政府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或以权利为逻辑基点,或以它为目的,或以它为约束性条件。它不一定是唯一要考虑的东西,但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求保障,界定政府和市场、和公民的关系,出台一系列涉及公民权益的制度、政策时,无论如何必须首先考虑。"以权利为导向的政治"有三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是给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可预期的制度性条件,使市场创造财富的功能不被损害,或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不至于因损伤严重而难以修复。这样,虽然可能会有一些经济下滑甚至经济危机的存在,但总的来说,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其螺旋式增长可以预期。  相似文献   

10.
粟锋 《领导科学》2020,(6):122-124
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以来,自诩"价值中立"的美国大众传媒受国家观念主导,发挥公共场域媒介作用,采取保持长期感知、跟进显著热点、设定优先顺序的方式对中国5G进行价值导向性报道,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中国5G事业的负面印象。为了制胜数字外交,捍卫自身权益,我们必须深化对新时代公共传播规律的认识,以外交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互动托举数字外交:一是要使公共传播的国家观念具象化,破除中国威胁论的传播陷阱;二是要使大国外交的数字博弈体系化,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1.
周亮 《经营管理者》2011,(7X):271-271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因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当前"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一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有待改善。笔者建议通过相关制度、程序的建设与完善,健立公正、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形成协商、谈判、调解、仲裁、司法裁决相结合的争议解决方式,从而推动公民权益保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胡琨  肖馨怡 《领导科学》2021,(2):121-124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与数据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德国为捍卫"数字主权",坚持分享数字经济红利、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不受制于人的理念,注重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数字技术、建立数据平台、保障网络安全。德国经验启示我们:捍卫"数字主权"并非要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而是要致力于在数字经济领域保持自主行动能力,不过度依赖外国。同时,要充分论证并加强动态的顶层设计,明确捍卫"数字主权"的边界,对数字经济领域加强监管,加强数字教育,使更多的人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相似文献   

13.
李春平  吴名 《决策》2004,(9):62-63
花是人人都喜爱的、做人怎么做?把人做成一朵花,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要让反对的人理解你,要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要让支持你的人忠诚你.要让忠诚你的人捍卫你、允许有人不喜欢你,但不能让他恨你一万一他要恨你.也要让他怕你,  相似文献   

14.
李春平  惠彤 《领导科学》2004,(19):50-53
花是人人都喜爱的。做人怎么做?把人做成一朵花,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要让反对你的人理解你,要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要让支持你的人忠诚你,要让忠诚你的人捍卫你。允许有人不喜欢你,但不能让他恨你。万一他要恨你,也要让他怕你。———古长书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常瑞 《决策探索》2008,(16):47-48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将人的发展推进到"自由个性"阶段,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人的进步的最佳状态.然而,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由许多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需求的现代"四有"公民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6.
花是人人都喜爱的.做人怎么做?把人做成一朵花,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要让反对的人理解你,要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要让支持你的人忠诚你,要让忠诚你的人捍卫你.允许有人不喜欢你,但不能让他恨你.万一他要恨你,也要让他怕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转型期后,社会矛盾也日益突显。据统计,由各种矛盾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很多,本文主要是以征地拆迁为例,浅要分析征收人与被征收人利益博弈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继而又成为群体性事件导火线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主要问题,诸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参与途径少、不畅、公共政策制定的信息不透明,公民自身素质和意识不足等,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民公平观及其对社会公平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发展的不公平问题出现,包括地域发展、经济分配、机会获取等方面的不公平问题。这种不公平影响到了公民对于社会公平的评价以及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感知,进而影响到了公民的社会心理,公民心理失衡与否是社会稳定与否的来源。本文从公平观角度进行了公民对社会公平程度评价和公民生活满意度感知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经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社会比较、自身感受几个方面及其与公民的社会公平程度感知及自我生活满意度评价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不同地区之间公民评价与感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智珠     
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摆出捍卫真理架势的人捍卫的绝对不是真理。郑渊洁/文夏大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