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文学已经出现了自己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无疑对中国的文学理论外译工作提出了挑战.中国的文学理论能否走向世界?中国文论能否由自己组织外译?中国文论之所以在国际文论界不受重视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翻译问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为了有效地促使中国文论早日走向世界,应该采取中外合作、以我为主的方针,通过翻译和著述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加速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叶岗 《浙江学刊》2004,(3):163-168
<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小说发生期现象作出了理论总结,但它是否仅具有目录学意义还是同时具有文学意义,学界存在着不同争议.文章认为,虽然<汉志>"小说家"有着与诸子九家共性上的经学化色彩,然而,刘、班诸人对于"小说家"在<汉志>中所处的特殊的结构性位置、借"不可观"所表达出来的对其文学性质的认定、不同于其它诸子九家之序的<诸子略·小说序>的表述结构,都表明"小说家"有着与诸子九家不同的文学化色彩,这是它在文化整体格局中的个性.这种体现在"小说家"中的经学化和文学化色彩,实出于<汉志>作者的儒家立场和文学意识,它们构成了"小说家"在<汉志>中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
黎荔 《创新》2008,2(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4.
继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出版之后,国内外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的死亡"以及"文艺理论的危机".事实上,文艺理论自身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文艺理论都是在危机中向前发展的,没有文艺理论的危机就没有新文艺理论的发展.文艺理论没有永恒的形式和原理,文艺理论是在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中提炼、升华并向前发展的.随着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文学形式也由传统的文本文学向影视、广告、大众文化、网络等新的传媒方向转换和发展.随着文学整体形势的发展,文学理论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话语.文艺理论已经向文化理论倾斜,甚至有融合趋势.文化的多元性也必将导致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和大众化,文艺理论也必将走下纯理论的神坛而融于大众文化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5.
朱艳玲 《社科纵横》2013,(1):99-102
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是《文学概论》教学走出困境和创新设计的核心理念,本文从课程面临的困境、改革理念的确立、预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改革目标、课程没计的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兴阳 《唐都学刊》2003,19(4):55-59
在中国当代西部作家群中,柏原是一位不能忽略而恰恰多少有些被忽略的作家.他的小说获过全国性的大奖,小说、散文也常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读者>等广有影响的刊物选发,但评论界却没有投以多少关注的目光.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中国西部文学及西部作家被"边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新批评的某些理论观念无可置疑地衰落了,但是,其"细读"法却至今影响深远.库恩的"范式"理论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新批评的理论创造.新批评的"细读"法及依此编写的文学教材构成了文学研究的"范例",这一范例奠定了新批评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新批评的"范例"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新批评的范例即语义分析方法,切合文学作品是语言编织物这一本质,其理论探讨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10):114-118
"魏晋文学自觉说"似乎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早在汉代已有多种迹象显现文学的自觉。汉代个人意识的觉醒,文学创作的自觉;各类文体的分科与发展;文学理论的意识和批评的进步三方面,体现了"汉代文学自觉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在接连不断的“转向”和对各种新潮理论的追逐中,越来越远离文学实际,远离文学的基本问题,远离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学诉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文学理论的合法性危机。面对这种现实,有必要呼唤回归对诸如文学存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特征论等文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实践,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新的探讨阐释,从而对现实发展作出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学在当代是一个欢呼与质疑并存的话题,当今西方中心论视域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而跨文明研究视域下的世界文学理论与实践能够对现有世界文学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补益。它注重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文明文学间的关系和变异现象,这种研究方法正在研究实践中得到逐步落实,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为跨文明的世界文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的“梦华体”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归于地理历史类的<东京梦华录>的文学本质方面遭到忽视.实际上<东京梦华录>处于笔记小说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它上承汉唐笔记风土之长,下启宋及宋后笔记小说描写城市繁华与市民日常生活之先河.尤为孟元老所采取的"不以文饰"以俗为主的手法,创造了一种韵散相间,短小清新,上下通晓,亦庄亦谐的"梦华体",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习俗史地著作的,以城市市民生活为主流的笔记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2.
当下,文学理论研究的非学科化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通过对欧美现当代文论发展史及其在中国学界的应答的梳理,特别是经过对"作者、文本、世界、读者"四维文学活动世界的逐极探求,我们会发现文学理论研究的出路在于改造、整合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勤于变换写作手法的先锋性实验派作家,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有出人意料之笔.萧红从由鲁迅作序、胡风写读后,发表<生死场>以来,她的结构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结构不坚实"的微词,而她却逆势创作了短篇小说<手>、<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结构完美地无可挑剔.40年代,茅盾掩饰不住对<呼兰河传>的溢美之情,称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新时期,杨义则进一步将她的小说定位为"诗之小说",称其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相似文献   

14.
刘增美 《学术交流》2008,(2):159-162
美国华裔文学现已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受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往往从中国文化视角入手,相对突出了其"华裔"特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它的美国特征.然而,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它首先是美国文学的问题.因此,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仅要在中国文化中寻根,更应在美国传统中溯源.本文将从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文学与主流文学间的互动,以及自由主义传统对华裔文学的"美国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构"文学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存在着由历史构成的关联,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其实也就是文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所以,从文学理论与政治学相交叉的角度来看,应当建构文学政治学,从而充分地解释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学表现政治是文学对政治的想象,文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文学想象政治的一门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清人钱谦益对<徐霞客游记>"真"、"大"、"奇"的评价为线索,从抒发生命的真实感受、摹景写意的大气传神、叙述语言的新奇活泼三个维度切入,在与司马迁等古代文学巨擘的比较中,凸现<徐霞客游记>所独具的超越前人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玮 《唐都学刊》2008,24(4):94-98
1925年3月到7月间穆木天与钱玄同关于"国民文学"的论证几乎已成为一次被遗忘的论争.穆木天提出的"国民文学"以"五四"言说为起点,却重新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调和稳健的一面.此种独特的理论省察实际上与穆木天本人的边缘文化身份焦虑密切相关.在日本留学期间,穆木天通过接触法国"外省诗人"萨曼的作品进一步强化了此种边缘文化意识,从而使"国民文学"概念得以进一步完善,并最终成为其著名诗论<谭诗>中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根据人们心目中所思所想的样子去模仿"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其核心实质就是一种极端主观主义、极端理想主义、极端精神主义.从这一理论高度出发,可以发现印度古典诗学的现代主义特质主要体现在对极具空灵性质的"味"的执著追求、浓郁的神话意味、浓郁的宗教意味、对"天地空"意象世界的立体创造和浓郁的形式主义意味等五个方面.以抒情文类为基础的中国文论体系与以叙事文类为基础的印度文论体系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印在文艺创作和文学观念上的充分吸收和深度融合,必将对21世纪中国文学和世界丈学的发展创造一些新的奇迹.就是说,只有中、西、印三大理论体系的高度融合,才能真正把中国体系的发展引向无限光明的坦途.  相似文献   

19.
<昭明文选>在唐代的影响,有学术影响与文学影响二途.前者以"<文选>学"为代表,以少数学者为主体;后者以诗赋辞章为代表,以唐代广大士子和文人为主体.初唐时代,两种影响并行不悖,以学术影响为盛.高宗朝至玄宗朝,随着文风日盛与科举选才偏重诗赋的转变,以及"<文选>学"学者的凋零,<文选>的学术影响逐渐衰落,而终唐之世,其文学影响却日益扩大,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士子,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