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们通常会关注伴随消费而来的幸福感,却容易忽略自己为此付出的可观代价。消费其实就是以代价换取幸福感的过程。消费的代价并不总是与消费幸福感成正比,理想的消费模式应该是以低代价换取高幸福感。个体在比较和选择各种不同的消费模式时,需要从提升消费幸福感和控制消费代价两方面努力,从而在消费与幸福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论消费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以奢侈型为特征的消费方式 ,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而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消费方式的革命 ,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同步进行 ,实现由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向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转变。与过度消费、污染型消费、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旧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同 ,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追求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我国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发展迫在眉睫.然而要想求得长足发展,必须考虑到与之相伴而来的代价.在发展与代价问题上的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代价观,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发展与代价问题、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代价付出史.历史代价的产生,在根本上源自于人类自身活动方式所具有的二重分裂性质,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主体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确立起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代价意识,才能避免走入绝对乐观主义或消极感伤主义的观念误区.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唯物主义视野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代价不在历史之外,而是内在于历史之中。社会发展代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历史条件的束缚与限制;社会发展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平衡;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局限以及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价值选择多元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倡导怎样的消费方式?有人认为高消费是一种腐朽、颓废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有钱就消费,别人不必去非议.究竟怎样去看待这些问题?消费固然是个人行为,用自己的钱去消费是个人的权利,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消费行为与方式又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文化、近达与国情,不能不遵守一定的共同道德规范。我们应倡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消费方式,倡导适度的合理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7.
代价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出来的现实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代价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只要有发展就有代价,代价意识不仅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是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实践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流行于西方的消费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带来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价值观危机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提出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构应坚持“适度”与“和谐”两大基本原则;提倡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理念、尊重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文代价问题日益凸现。着重探讨了人文代价存在的原因、市场经济行为中坚持人文价值取向的意义及减少人文代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文代价问题日益凸现。着重探讨了人义代价存在的原因、市场经济行为中坚持人文价值取向的意义及减少人文代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快乐     
人应该追求快乐,但快乐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古今中外人们追求的各种各样的快乐,其中有很多合理的、对人有益的,也有很多害己、害人、害社会的。追求高层次的、真正的快乐,要端正价值导向,提高文化含量,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产业,丰富快乐的内涵。促进消费和谐,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真正的快乐必然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2.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中开展幸福观教育,应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我幸福是与祖国命运、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勤奋学习,踏实肯干,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当下,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论亚里士多德的阶梯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第一卷中通过目的论论证与功能论证得出幸福是最高的善与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而在第十卷中,幸福却变成了仅仅与智慧同一的思辨活动。这显然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体现出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不一致之处,同时也引发后世思想家对幸福是涵盖论或理智论的论争。但通过细入分析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目的论、功能论证及外在善的佐证,可以将其幸福观解释为一种温和的涵盖论——阶梯幸福观。在阶梯幸福观中,思辨活动是首要的幸福,而合乎德性的活动则是第二位的幸福,同时过实践生活所需要的外在善也包含其中。  相似文献   

15.
安居乐业是民众的一种基本需求,民众通过安居乐业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体验居住条件改善所带来的幸福体验。住宅消费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伦理问题。构建人本楼市,需要广大消费者能够成为人本楼市中的伦理主体。因此,应当通过了解幸福的内涵,树立幸福楼市消费观,自觉进行楼市的合法消费、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幸福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建立在生理和社会基础之上,生命是幸福的载体;体会和感悟是幸福的表征;劳动与创造是幸福的源泉;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幸福的精髓;个人与社会的结合是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创造人生价值的强大动力和精神力量。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既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自身的修养,又要引导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更要把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幸福感与德育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它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德育的生活化开辟了基本路径,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学生精神信仰、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验安徽省19952011年政府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安徽省经济增长是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但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不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利用VAR模型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比农村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大;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政府消费、城镇居民消费都具有负向冲击作用;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消费也都有正向的冲击作用,但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