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人类”生命的浪费——日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战后日本青少年的自杀率呈递增之势。本文说明了日本青少年自杀的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日本青少年自杀的历史文化原因:对自杀独特的道德评价、特有的“义务和义理”、“武士道”以及情感模式中的“内疚感”、集团意识和依赖心理、拘谨自制等,分析了“切腹”的文化源流、审美意识中的自杀和自古的崇尚与渲染,分析了生死观;本文与西欧进行比较分析了对自杀的传统的法律评价。本文还研究了“新人类”自杀的现实氛围:现实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剧变、家庭关系的淡化、突出的日本女性问题、工作的过度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性问题、日趋尖锐的代际冲突、青少年亚文化、日本的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必然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意识的更新,使得青少年在社会化和道德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常常处于道德心理的惶惑和焦虑状态之中。一、青少年道德意识结构的一般规律从青少年个体发生的视角来观察就会发现,在他们道德意识由他律向自律转换的全过程中,清楚地表明了与其身心不断成熟而相适应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意识的多元化,对于处在特殊身心结构、道德意识正由他律向自律转换的青少年,来势就更为迅猛和难以适应,使得他们在自身社会化和道德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常常处于道德心理的惶惑和焦虑状态之中。本文从青少年道德意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入手,探究了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新变化特点。提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趋向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德育有四个趋势:1.德育内容的多元化趋势。我们继续加强和改进传统德育的“三观”、“三义”、“三德”的同时,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国际精神、人格的塑造、生态的道德、网络的道德等内容,在上海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将日益突现;2.德育渠道的渗透化趋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青少年德育的渗透性会非常明显。德育必须结合一些具体的学科来实施,也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日本,青年人的道德问题日趋严重。一方面,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犯罪正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潜在的犯罪意识,在年青人的头脑里隐藏着。据统计,目前由于违反《青少年法案》而被逮捕的青少年已占因违反刑法而被逮捕的总人数的54.7%。  相似文献   

6.
一系列"官二代"、"富二代""红二代"和"星二代"犯罪案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X二代"犯罪暴露了目前对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缺失。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从加强公民教育做起,增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培养基本的法治意识,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公民教育,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对青少年道德的形成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低俗"口袋书"的传播,使得一些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淡薄,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很大.为此,笔者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青少年阅读口袋书的情况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引导青少年阅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贾涛 《职业》2012,(35):36-37
道德情感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道德现状及问题,探讨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提出培养青少年相应的道德情感,强化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峰 《现代妇女》2013,(11):253-253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是樱花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日本,樱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从花开到花落无不折射出日本人的美学意识和精神世界。本文通过日本的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樱花场景分析樱花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意识、行为从他律向自律的转换──兼论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肖泓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再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笔者以为研究道德意识与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注),对于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青少年网络主体出现严重的"我向幻觉行为"倾向,符号意义体系异化又使网络主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社会关系缺场的"脱域"状态,而"脱域"状态的加剧又导致青少年网络行为异化和道德人格缺失。借鉴传统"慎独"思想教育青少年,可强化其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促其形成理性自觉的网络道德意志系统,使其网络行为自律,并持之以恒地进行重塑自我的网络道德修养实践,坚持不懈地根据网络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来严格自律,形成网络主体意识,具有自制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等特性的网络道德人格特质,以及须臾不离、慎乎隐微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用个人访谈法及简单抽样的方式对身边13—18岁青少年生活中的"道德两难"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青少年的道德两难案例和道德抉择分析,来论述生活中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是否与科尔伯格理论中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相一致,以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为我国中学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少子化和老龄化都飞速发展的当今日本社会 ,青少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富裕。在这种背景之下 ,青少年本身正明显地呈现出正负两种相反的发展倾向。一方面 ,青少年的规范意识和社会化程度降低 ,为物质环境所左右 ,心无所系 ,有的甚至失去了明确的生存目标。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就是这一倾向的极端反映。另一方面 ,青少年们对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等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各个地区 ,都能看到青少年积极参与救援活动的活跃身影。当今的日本青少年的现状究竟如何?它具有怎样的特…  相似文献   

14.
蛰居是日本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问题之一,已成为一些青少年消极避世的生活方式。1990年,青少年蛰居问题首次见诸日本报端。2000年前后,由蛰居者实施的犯罪案件接连发生,青少年蛰居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日本青少年蛰居原因复杂,既有社会性因素,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针对青少年蛰居问题愈发严重的现状,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蛰居问题的隐蔽性和敏感性,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青少年进行访谈,让他们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两难的例子,说出在抉择过程中的道德判断,然后分析他们目前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否符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在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后,引发他们的道德认知,摸清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水平,提升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并对青少年德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升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对我国公共安全事件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梳理"公共安全素质"概念演进的基础上,逐级编码构建以"内部驱动力"和"外部表现力"为核心范畴,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道德、公共安全行为及公共安全心理为一级指标的当代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结构模型。通过对模型中一级指标特征的剖析,阐述在新冠疫情应对中呈现出的青少年意识主导型、行为主导型及道德主导型三种公共安全素质典型呈现模式。当前,可通过改革创新校园安全课程、加强思政教育引领、发挥法律法规的底线警示作用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四方面提升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利己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称为后现代价值观。日本的个人化倾向是道 德标准发生了变化,道德的基础开始转移。极端个人主义在青少年中有较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青少年工作开展得比较好,青少年活动比较活跃,这除了日本政府比较重视青少年问题以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在日本广泛存在各种青少年组织。这些青少年组织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促使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本文着重介绍的是日本主要的青少年组织的名称、宗旨及其成员数。一、日本全国男童子军协会宗旨:促进日本的男童子军活动,培养个性以及发展国际间的兄弟般关系。现有成员227,149人。二、日本女童子军宗旨:培养个性和社会服务精神,使女少年成为今后受人尊敬的公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人自杀行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日本对自杀特有的道德评价;“义务”、“义理”与传统价值观;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及切腹的思想;审美意识中的自杀与自古的崇尚和渲染;宗教的思想与生死观;对自杀的法律评价;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与自杀的“传染性”、集体性;情感模式中的拘谨自制与“内疚感”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为先导的西方生命教育为我们提供契机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日趋淡薄和生命教育脱轨的现象值得认真反思。毋庸讳言,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毒害、家庭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学校教育缺少个性张扬、注重知识灌输而导致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鉴于此,在认真反思的同时,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建生命教育机制,引领广大青少年认识生命意义,帮助他们养护灵魂、滋润情感、激发浪漫情怀,引领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境界与增强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