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监督管理之下,哈尔滨犹太社区曾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为保存和继承犹太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学校教育还成为促进民族统一的积极因素.犹太知识分子在开展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学校教育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开展犹太民族学校教育而兴建的犹太中学校舍目前已成为哈尔滨最重要的犹太历史文化遗存之一,是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一站,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犹两个民族、中以两个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犹太文化的角度,剖析了马拉默德《店员》中蕴含的悖论性文化内涵。《店员》主人公的痛苦和困惑从侧面传达了现代犹太人皈依民族精神传统的复杂心态,反映了犹太民族在坚持信仰、保持传统的同时又对其怀疑困惑的双重矛盾心理。作家在作品中既认同犹太传统信仰的价值观、道德观,肯定对这个传统的精神把握,同时又呈现了犹太传统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受到质疑、挑战的趋向。马拉默德在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创作上表现出的困惑与悖反亦昭示了犹太民族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寻求生存点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经过历代犹太作家的不懈努力,美国犹太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为世界文坛所瞩目。随着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代美国犹太文学越发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构建,并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对"美国文化"、"美国历史"以及"美国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认同。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是美国犹太作家指引犹太民族克服困境、不断前进的重要措施,对于犹太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军 《学术论坛》2012,35(12):172-177
美国犹太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母题"是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诸多母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通过文内分析和文外解读,文章指出,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既披露了犹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又起到了督促主流社会反思自我的效果,还传递了美国犹太作家期望犹太民族树立"坚定的历史观"这一讯息;既揭示了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历史意识整体缺失的状况,又向犹太民族指出了建构历史意识的具体方法;既道明了犹太民族加强宗教信仰,强化身份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为犹太民族历史意识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实现了"告诫犹太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在建构历史意识时,应努力寻找引路人"这一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但罗斯又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的同时,诠释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6.
弥赛亚是犹太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维护犹太民族身份认同和犹太人战胜苦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犹太弥赛亚观念在欧洲社会面临着来自基督教世界、世俗国家和犹太社会内部三个方面的挑战.随着近代欧洲社会形势的变化,犹太启蒙思想家根据时代精神对弥赛亚进行新的阐释,试图消除传统弥赛亚观给犹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最终改善犹太人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犹太社区对民族教育高度重视,从个人、家庭到社区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机构——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都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非凡的教育实践。该社区的民族教育富有成效,不仅为保存和继承犹太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成为促进民族统一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彦敏 《东岳论丛》2007,28(6):136-138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两个十分重视婚姻的民族。两个民族在传统婚姻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的婚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级人伦之根本,家族兴衰之关键;犹太婚姻被赋予"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圣气质,被纳入了浓厚的宗教神学架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犹太妇女则在婚姻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在生育观上,优生原则在古代犹太社会已得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的婚姻原则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犹太传统认可但不鼓励一夫多妻制。在婚姻程序上,犹太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内涵得到了较多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隔都是中世纪欧洲社会通过法律手段对犹太人实行强削隔离而设立的犹太区.它人为地将犹太人从非犹太社会中分离开来,对犹太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隔都生活又将犹太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犹太人非但没有被同化,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使犹太民族历经劫难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文学之荆棘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美国犹太文学历来是美国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力量.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传统犹太宗教以及犹太民族在美国生存环境的演进,从认同、反思/反抗、融合、再调整四个方面探讨美国犹太文学的荆棘之路.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用他激情和现实的笔触展示了风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犹太文学的主题--犹太民族深受种族歧视和排犹主义的迫害及饱受苦难的犹太人的英勇抗争;犹太民族的质朴、善良、乐善好施,不容于世俗的"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性格".  相似文献   

12.
张军 《齐鲁学刊》2007,(6):112-115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在不同的移民阶段经历着不同的生存困境。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店员》显示出,美国第一代犹太移民的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对第一代犹太移民的深刻影响;美国以及欧洲的排犹主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自由竟争制度,以及犹太移民之间缺乏协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多以"苦难"为题进行文学创作.本文着眼于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店员>的创作风格之一象征手法的使用,从中探询"象征"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及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犹太裔作家成功的起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纷纷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等文学桂冠。犹太裔作家之所以获得令世界文坛瞩目的成就绝非偶然,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一个从文化认同到文学接受的问题,是一种文化超越的文学效用。美国犹太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与西方社会的文化认同为其成功提供了特殊的文化关系机制;犹太民族的历史境遇、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标本"意义和典型特征,以及犹太裔作家对此进行的形而上的升华运用,则是其成功的内在机理。犹太裔作家在文化思想、审美观念、文学技巧等方面突出的整合精神,促使犹太文学在保持一定犹太特质的情形下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15.
王彦敏 《东岳论丛》2006,27(3):188-190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两个十分重视家庭的民族。两个民族在传统家庭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家庭类型上,中国传统是追求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犹太传统则是倡导“离开父家”、夫妻合而为一并生育子女的家庭模式。在家庭伦理关系方面,中国传统强调的是父、兄、夫对子、弟、妇的束缚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犹太传统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平等的人伦观。在家庭价值观方面,中国是“家国同构”;犹太民族则是“家庭、宗教、民族同构”。  相似文献   

16.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它是在欧洲犹太人中发展起来的犹太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1897年8月,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的纲领。1947年11月,联合国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随后,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建立了。那么,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功的原因何在?毫无疑问,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成功得力于外部因素的帮助。但是,如果没有犹太复国主义者自己的积极努力,则有利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外部因素也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吴建兰 《河北学刊》2012,32(1):203-206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民族认同的重要表征。"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犹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俄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犹太知识分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俄国革命的思想动员者和行动指导者,又是俄国境内犹太人的精神领袖和民族复兴道路的理论探索先锋.犹太知识分子担负起民族复兴与俄国解放的双重使命,积极投身近代俄国革命事业,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中勇当异族先锋.然而,沙皇政府的血腥镇压和俄国社会的排犹浪潮却使犹太知识分子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异族革命悖论的困惑中.近代俄国革命与犹太民族并非简单的单向控制关系,而是复杂的历史性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犹太-希腊哲学诞生的两条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史料描述希腊化时期的反犹太浪潮给犹太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并力图刻划犹太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嬗变。作者指出以摩西五经为代表的希伯来神学思想与希腊哲学思想的融合是两希文化发生融合的精神性标志;由于希腊哲学被视为希腊古典文化的精神代表,使得希腊化时期产生的各种哲学均被视为希腊古典哲学的延续;然而,如果考虑到该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融合,希腊—犹太哲学应当被视为犹太神学与希腊哲学的有机融合,而犹太智慧文学和犹太释经学是犹太—希腊哲学诞生的两条通道。  相似文献   

20.
"父与子"母题是美国犹太作家重点描写的文学母题之一.索尔·贝娄的著名小说<勿失良辰>中隐含着双重"父与子"关系:一是上帝(艾德勒医生)和基督(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二是精神之父(塔莫金医生)与儿子(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第一重"父与子"关系实现了贝娄既质疑上帝又不放弃上帝以及希望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犹太民族关注的双重社会功能;第二重"父与子"关系围绕勿失良辰这根主线,实现了贝娄渴望犹太伦理回归的社会功能."勿失良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出路,也是全人类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