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代江南富户经济的发展明徐贞明的西北水利议曾说: 东南之饶,三吴称最。……及南宋偏安以致富,则民益聚,利益兴,而财赋遂甲天下矣。这是说:江南地区的经济,自宋室南渡以后,日在开发中,而财赋甲於天下。所以元代江南地区即出现有不少的富户,早的,如朱清、张瑄,这是谁都知道的。稍后的,则有倪瓒、顾仲英、陆道原、沈万三等,皆是著名的人物。其他各地为数尚多,如海宁有贾万户,常熟有虞、曹、徐诸氏,崐山有曾仲文,无锡有江、虞、强、邵诸氏,松江富户尤多。这班江南富户不仅富可敌国,在数量上也足以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论述了明代云南封建地主经济的四个发展特点,强调指出,明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云南一些地区逐步出现了汉族军官及官僚地主阶级,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土地买卖大量出现,猛烈冲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旧有土地占有制,促使了地主经济的逐渐形成,为“改土归流”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明建立政权后对官员实行俸禄制,较之宋元以来的职田制是一个大的进步。但是各级武官与土地的联系依然密切。对于从征有功的勋臣及在京武官,尤其是锦衣卫武官,皇帝的赐田乃是土地获得之大端;而在外将领及诸卫所武官则更多地利用特权攫取土地。土地的来源不同,土地的性质及经理方式亦各异。  相似文献   

4.
民族等级制度是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永保蒙古人的优越地位,巩固蒙古人的统治。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以江南为例,民族等级制度遭到了极大的失败。江南地主势力在整个元代,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持续地增强。这表明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缺乏其生存的土壤,不能也不可能真正推行下去。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明代江南园林发展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江南园林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完善 ,确立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它也是世界园林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在理解上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是指封建生产关系总和。有的认为是地主经济,还有小农经济结构说、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等不同观点。我们同意地主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主体这种说法。在人类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也各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这些结构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反映出各种经济形态的特点。进行生产,有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一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生产的社会形式就是二者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历史上存在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后国内木材消费进入高潮,江南市场的硬木和良材来自浙徽赣闽、长江上中游地区、粤省、榷关、回空夹带、外域输入、贩海七条渠道,以满足船只、建筑、园林、工具田器、剞劂版刻、家具、器物等的需要。广泛的木构体验、木质体悟、木器摩挲、木性品鉴实践,一方面成就了船只、园林、书籍和家具的黄金时代,模塑了早期近代江南物质文化的荣耀;另一方面揭示了资源日渐匮乏及硬木良材高成本的实相。  相似文献   

8.
 明中晚期的江南,一反明初单纯、沉穆的面貌,缙绅文士和商贾们纷纷竞营规模化宅第,住宅建筑大型化、藻饰精丽和奢靡倾向渐趋浓郁。这种变调和偏离既与户主的地位或经济实力相关联,也与昔时的观念等符合若契,呈现出鲜明的江南民居建筑的形制格局和装饰特质。经过对历史遗存的“向奢”住宅的勘察和比较,可发现尚无依据支持众人在房屋等第核心制度条律中以身试法和僭越的普遍性;工匠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施工水准和因屋制宜的策略中,蕴含着江南的传统建筑意匠。  相似文献   

9.
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钱塘江与长江之间的三角地区即太湖地区,在全国范围说来,这里是近代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而这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与太平天国打击地主经济,是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在残酷的封建压迫、剥削下,苏南农民望太平军之来,有“奚为为我后之说,‘土匪’有箪食壶浆之心”。1860年夏,太平军东征苏、常,各县地主士绅与团练分子因顽抗太平军而大量被歼,有的鸡飞狗散,农民则闻风响应,袭杀逃亡的地主团练分子,他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前提关於中国的封建社会开端於什么时候的问题,史学界已经有相当长时期的讨论,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主张中国封建社会始於南北朝时期,另一种是主张始於战国,还有一种意见是主张从西周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在目前还没有确定不移的结论之前笔者是同意最后一说,本文所要论述的时期即指西周以後的春秋战国之际。关於领主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分期问题,目前也还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有的同志主张「地主经济在西汉以前还没有构成社会的主要经济成份,不能说在战国时候,地主经济就已经代替了领主经济,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因此认为西汉与东汉之间的王莽政权是领主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划分时期,地主经济到王莽称帝以后才成为主要成份。对於这个看法我还不敢同意。固然,从领主经济过渡到地主经济「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但是不管这个斗争的过程是多么长,新旧两种经济的交替总应该有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明代传染病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传染病频发的时期,就其分布而言,南方明显多于北方。南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省。影响明代传染病地理分布的原因除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灾荒与战争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南方山地的开发、流民移动的方向息息相关。明代传染病以瘟疫为最多,痢疾、伤寒、疟疾较为严重,鼠疫也有大面积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的时期较长,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主导的统治的所有制形式。构成和体现这一制度的一切必备条件和基本特征已大致具备。绝大部分田地为私人所有,称作“民田”或“私田”,很少一部分属于国家,称作“官田”或“公田”。这时“公田”、“私田”的概念已与《夏小正》、《诗经》、《管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在明代前期由于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和重建这一地区的措施和优惠条件的激励,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副业和商业经济等方面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作者认为,绝不能因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经济的整体性衰退,就否认明代前期这一地区经济繁荣的客观史实。作者最后还提出了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经济的真正衰退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即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后。  相似文献   

15.
明代边疆史籍内容丰富,体裁以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为主。编年体边疆史籍以时间为中心的编年体叙事方法在前朝基础上继续发展,在记载人物上则有所创新;纪事本末体边疆史籍开始大量出现并发展变化,选材灵活多变,数量众多,叙事具有完整性,史论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明代江南官田问题,是关系到当时江南经济秘政治的一件大事。存明一代,朝野上下为之长期争吵不休。进入清代以来,人们也有种种议论。最近几年,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中外史学界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对它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着重就明代江南官田的由来、种类和科则,略述管见。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饮茶之风浓厚,文人雅士是推动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与茶息息相关,诸如读书、文艺、社交、旅行等,皆离不开茶.他们煮茶品茗,舒展性灵,在日常饮茶清事中体现价值追寻,寄托理想人生.作为茶文化内涵的赋予者,江南文人对茶性的体认折射出当时文士群体的心性.茶具有平和冲淡、提神醒脑、自然纯真的本性,与江南文人淡泊自守、静虑自省、贵真求真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饮茶生活还寄托着江南文人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由此为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所呈现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明代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8.
洪武时期北京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明朝初年,中国北方的经济非常凋敞,流徙的人民还没有转回乡土,大量的空地无人从事耕作,商路阻塞,商货不通,当时无论从农业生产上,或是从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程度上,都远远不及南方,南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很突出。在北方,山东、山西和北平又有不同。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颁给北平官吏的诏书说:“近者燕都既平,土地疆域尽为国家所有,其民久被兵残,困于征敛,尤甚齐鲁之  相似文献   

19.
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的鼎盛时期是在明代。这一时期,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曾有过迅速的发展,探究它的原因,不仅有助于纳西族历史的研究,对今天的民族经济的发展也有借鉴作用。 明王朝平定云南后,为了迅速建立由中央王朝控制的行政机构,在一些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丽江木氏土司便是这种制度的代表之一。公元一三八二年明军攻克云南,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率众归附,朝廷赐木姓,次  相似文献   

20.
六朝江南妇女的经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江南妇女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养蚕纺织等手工劳动。此外,还从事植物的采集活动,并参与酤酒、卖茶等市场活动。这与六朝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